学历要求较低,抑制了学前教师的薪金,间接造成人手严重不足。
在一项关于学前教育的全球调查中,新加坡表现一般,在45个国家当中排名第29。表现最不理想的是与“素质”有关的因素,它们多与师资有关,包括师生比例、教师培训和平均薪金,以及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我国在“素质”上排名第30位。
调查的研究围绕在三到六岁幼童的学前教育课程上。
这项今年初展开的调查,引起委任经济学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进行调查的新加坡慈善机构连氏基金,以及学前教育专家的关注,他们呼吁政府为学前教育领域投入更多资源,提升学前教育课程以及师资水平。
在政府为学前教育领域注入的款项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26名。
基金总裁李宝华说:“新加坡学前教育制度主要由私人业者形成,所提供的素质参差不齐;我国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平等的问题可能日益加剧。一个更平等的学前教育环境将让弱势家庭孩童不输在人生起跑点上,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
师资是学前教育业者最大的成本开销,其次是租金。有多年学前教育经验的邱金珠博士指出,政府投资在这方面的款项多数以津贴方式拨给家长,如果政府能增加拨款并将部分款项导向业者,减轻人力和其他方面成本负担,这也有助于减轻家长需负担的费用。
她建议,幼稚园课程可建立在较健全的小学制度上,幼稚园二年级可规划成新加坡教育部“小学前”(pre-primary)课程的一部分,以确保所有孩童进入小学前,都能负担得起并有机会接触到内容完善的教育。
邱金珠也是学前教育中心Pre-school for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创办人。
在师生比率方面,排名10名以内的国家,每名学前教师照顾的孩童介于5到11人,新加坡教师则需同时照顾20名学生。
在“可负担性”和“供应”方面,我国分别排名第21名和25名。
整体排行前三名依次是芬兰、瑞典和挪威。韩国第十,是排名最高的亚洲国家。
报告指出,国家愈富裕,愈有可能提供可负担得起的学前教育环境。这同时反映了这些国家不论是在文化或政治上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但是在这方面,我国表现一般,人均收入虽高但有效为弱势家庭提供津贴却有限,而个别学校水准也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不少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政府为学前教育作出的投资与孩童成年后的收入和社会利益之间有直接关系。
经济学人信息部分析师苏雷士引述这些报告说:“一部分的回报可在孩童身上看到,他们一生中的收入将增加,更重要的是日后得用在补救的花费、犯罪率和对社会福利的依赖将减少,整体社会将从中获益。政府在这方面的年回报率是8%到17%。”
职总优儿学府总裁陈智诚针对报告受访时说,和四年前相比,新加坡学前教育的环境大有改进,全岛增设了200多家新托儿所,另有200家新中心在计划当中。但是,人力资源是学前教育领域的瓶颈,他因此希望各单位提升这个领域的就业和升迁机会。
教育服务雇员联合会执行秘书洪鼎基则相信,提升这份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助于改善情况。
他说:“不论是公众、业者或政府,都应认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薪金,应与拥有相同学历、从事其他行业者的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