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陈涉世家之二

2012-06-25 01:51:56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九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1陈涉世家之二

  之二

  同学们,你们学过中国古代史,能说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是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秦朝 陈涉

  陈胜,字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记叙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文所说内容,记叙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伟大力量,赞扬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本文以陈涉、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描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关于作者和《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逸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阉割)。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6500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曾将它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

  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戍徭有加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的。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9、“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10、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深入探求:

  1、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作者司马迁对陈涉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涉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涉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文章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目的?

  以记叙人物的对话(语言)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涉、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积累: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被坚执锐     “被”通“披”。

  2、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是“使眼色”的意思。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3、古今不同用法

  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义:暗地。  今义:中间。

  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上一页]

  之三

  1. 简介司马迁和《史记》。

  作者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国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官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 526,500字。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

  2. 初读课文。

  (1)正音

  闾(lǘ)左 谪戍(zhé shù) 当行(háng)

  罾(zēng) 间(jiàn) 祠(cí)

  忿恚(huì) 笞(chī) 毋 (wú)

  长吏(lì) 蕲(qí) 谯(qiáo)

  陈胜王(wàng) 会(huì)计事 以数谏(shuò jiàn)

  以应(yìng)陈涉 度(duó)已失期 宁(nìng)有种乎

  (2)翻译课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 “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祠堂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1000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3. 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

  (1)传记开头一般要先交代传主的籍贯和出身。

  明确:陈胜是阳城人,雇农出身。

  (2)本传传主是陈涉,为什么一开头连吴广的籍贯也作了交代?

  明确:吴广与陈涉合谋举事,预伏下文线索。

  (3)为什么这里单说陈涉跟佣者谈话一事?

  明确:引出陈涉的“鸿鹄之志”,提挈全文内容。

  (4)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明确: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

  (5)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

  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6)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吴广在驻地

  旁的丛词中,狐鸣呼:“大楚兴,陈胜王。”

  (7)什么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什么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明确:并杀两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典型例题】

  《陈涉世家》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忿恚( )尉

  2. 发闾( )左適( )戍渔阳

  3. 尉果笞( )广

  4. 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

  5. 大楚兴,陈胜王( )

  6. 扶苏以数( )谏故

  7. 徇( )蕲以东

  8. 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 置人所罾( )鱼腹中

  10. 复立楚国之社稷( )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等死,死国可乎 等: 死国:

  2. 今亡亦死 亡:

  3. 固以怪之矣 以: 怪:

  4. 大楚兴,陈胜王 王:

  5.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

  6. 将军身被坚执锐 批:

  7. 苟富贵,无相忘 苟:

  8. 辍耕之垄上 之:

  9. 楚人怜之 怜:

  10. 尉果笞广 笞:

  11. 皆刑其长吏 刑:

  12. 为天下唱 唱:

  三.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 阅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 在选文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_______。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 。根本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

  3. 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采用了以下的做法:问卜念鬼、□□□□和□□

  □□。

  4. 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发动群众的策略是 。

  5. 与“故以怪之矣”相呼应,表示情况进一步发展的语句是“ ”。

  6.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答案:

  一.

  1. huì  2. lǘ zhé  3. chī  4. hú  5. wànɡ 6. shuò  7. xùn

  8. jiàn  9. zēn g 10. jì

  二.

  1. 同样 为国事而死

  2. 逃亡

  3. 同“已”,已经 怪异

  4. 为王

  5. 使……恼怒注视

  6. 同“披”,穿着

  7. 如果

  8. 去,往

  9. 爱怜

  10. 用竹板打

  11. 惩罚

  12. 同“倡”,倡导

  三.

  1.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 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4.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四.

  1. 见识短浅的人 有远大抱负的人

  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3. 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

  4.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 要点:① 秦朝的暴政,已使人民痛苦不堪。② 人民群众对秦二世杀太子扶苏不满。③ 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复国愿望。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① 地震是自然________中对人类________最大的_______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 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 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 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1. 根据第①段文字的意思,将“危害、灾难、灾害”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地震是自然_________中对人类_______最大的________之一。

  2. 第2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长句,请改成意思与原句相同的两个短句。

  (1) 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

  (2) 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第3段文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

  4. 文中“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全文内容看,第4段中“先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

  6. 本文主要说明了( )

  A. 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 B. 预测地震的方法

  C. 预报地震的方法    D. 预测地震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试题答案】

  1. 灾害 危害 灾难

  2.

  (1)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为人们大面积观测

  (2)计算机的应用为快速综合分析资料

  3. 举例子 列数字 地震前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

  4.

  (1)人造地球卫星监测红外异常和地理位置的移动;

  (2)无线电波探测仪接收超低频无线电波(把握文章脉络,细读原文,就不难找到答案。)

  5. 地震前出现在震区的异常情况

  6. B

  之三

  《陈涉世家》

  1. 作者及背景简介

  (1)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104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人“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2. 正音

  闾(lǘ)左 谪戌(zhé shù) 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

  以数谏(shuò jiàn) 罾(zēng) 间(jiàn) 祠(cí)

  陈胜王(wàng) 忿恚(huì) 笞(chī) 毋 (wú)

  宁(nìng)有种乎 蕲(qí) 谯(qiáo) 会(huì)计事

  长吏(lì) 以应(yìng)陈涉

  3. 结构分析

  第一段、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及抱负。

  第二段、主要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写了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进行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造舆论;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是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了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

  第三段、叙述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陈胜、吴广把发动起义计划得十分周密:第一步是借吴广被答以“怒众”,使士卒站在自己的一边;第二步是杀尉,置士卒于欲退不能的境地;第三步是向大家讲明两种前途,以“死即举大名”相号召,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众人的反抗决心。起义军建成后,进展神速,从“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守令皆不在”等语可以看它从者如云、所向披靡的情况,生动地表现了陈胜的“首事”之功。

  4. 主题

  课文主要叙述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5. 问题探究

  (1)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2)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对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3)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4)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起义的?

  是在陈胜、吴广等900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了陈胜的鸿鹄之志。

  (5)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舆论准备工作?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6)陈胜分析形势的句子有哪些?他们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口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起义的计谋、策略反映了陈胜、吴广的什么?

  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智慧、才能。

  (8)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第一步: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设下激尉笞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尉有理。

  第二步:陈胜佐吴广,并杀两尉。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第三步:杀尉后陈胜当即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9)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属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10)文章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得当。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使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及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地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则略写。这样做详略得当。

  记叙方法上: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绩,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

2020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分析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