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诗四首

2012-06-25 00:36:13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30诗四首

  "文抒情,诗言志",古代文人在自己得意、失意、喜悦、哀伤的时候都会"登东皋抒啸,临清流赋诗"。历史上众多的诗人大都有一段艰辛的经历,或科考之路坎坷,或命运多舛,在他们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有着不同的生命的烙印,今天我们来学习四个不同诗人的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一、 扫清字词障碍:

  1、 正字音:

  秽:huì 蓬:péng 骑:jì 燕:yān 荆:jīng 浑:hún 豚:tún 叩:kòu

  2、 辨字形并组词:

  峡(  )沾(  )蓬(  )萧(  )混(  )

  狭(  )粘(  )篷(  )箫(  )浑(  )

  3、 明词意:

  荒秽:杂乱的野草。

  草木长:草木丛生。

  但:只要。

  征蓬:飘飞的蓬草。

  长河:黄河。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敲。

  二、 学习《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关于作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又称"五柳先生"。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宣扬了"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意思?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① 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② 劳作的辛苦与执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 自己的田园之乐。道狭草木长……但使愿无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其中"愿"所指的是远离污浊的官场,尽享属于自己的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昏昏噩噩的活。

  4、你认为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字里行间表达着自己的本性"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全诗充分流露出作者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5、请你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厌倦、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三、 学习《使至塞上》

  1、 关于作者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 关于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事。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边塞诗"。

  3、 朗读全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4、 请你谈谈"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它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己过了边塞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5、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意境。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就像《红楼梦》中香菱说的那样:"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

  四、 学习《渡荆门送别》

  1、 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 请你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浓浓的乡思。

  3、 本诗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按什么顺序描绘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本诗写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鉴赏诗句并说明理由: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五、 学习《游山西村》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1、 关于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晚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三十二年赐进士出身,出任过镇江通判等官职。后在四川担任军职。由于坚决主张抗金,不断受到投降派的打击、排挤。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兼有婉丽飘逸的一面。词的内容和诗相似,充满寤寐不忘中原的感慨。一些言情之作,也寄托爱国思想。

  2、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全诗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4、《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

2020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分析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技巧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