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

2012-06-25 00:14:55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6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部分

  大自然也会说话。它通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告诉人们该耕地了,该播种了,该收割了……这些自然现象,科学上称它为物候现象。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现象、物候学的说明文,我们读了定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关于“物候”、“物候学”、“农谚”

  物 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生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它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 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国各地农谚

  学习本文,朗读课文,仔细阅读全部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一、字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翩然  簌簌  农谚  销声匿迹

  悬殊  纬度  海藻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翘┍ ___( )  落┍ ___( )

  ┕ ___( )   ┕ ___( )

  种┍ ___( )  衰┍ ___( )

  ┕ ___( )   ┕ ___( )

  3、区分形似字

  ┍销 ___( )  ┍榆 ___( )

  ┕消 ___( )  ┕愉 ___( )

  ┍载 ___( )  ┍纬 ___( )

  ┝载 ___( )  ┝讳 ___( )

  ┕栽 ___( )  ┕伟 ___( )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次  第:一个挨一个地。

  载  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

  2、积累: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草木荣枯

  孕育    翩然    纬度

  学习本文,先在课文各段前标上序号,然后集中注意力默读,做到能迅速地理解各段内容,并把相关段落组织在一起,整理本文的结构提纲。

  本文的内容提是介绍物候现象,所以默读时紧紧抓住“说明物候现象”的思路,就可以能尽快读懂课文。

  思考

  1、这篇文章介绍的是物候现象及有关知识,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标题,采用这种说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是将大自然拟人化了,仿佛它是能传递信息的“语言”,能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把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符合“科学小品”的文章特点,切合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新颖而有启发性。

  2、课文是从什么节气写起的?写出了什么样的物候景观?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从“立春”写起,然后生动形象地写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 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语言特点: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笔法,显得生动形象。“沉睡”、“苏醒”两词贴切生动,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对偶,再加上一个稍长的句子,描绘出一派春色,显得十分舒展。

  “燕子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包含着亲切、欢迎的感情。

  3、“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是否是大自然的语言,它们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是大自然的语言,劳动人民早已经注意了它们与气候的关系,可以根据它们来安排农事。正确认识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

  4、把“布谷鸟开始唱歌”前面的句号能否换成分号,为什么?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布谷鸟是动物;杏花、桃花开在春季,布谷鸟叫在夏季;前后句式和内容都不同。

  深入探求:

  本文说明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纬度、经度、地势高下、古今差异这样的顺序排列的,这个顺序是否可以变动?

  说明的顺序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条理清晰。课文中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排列顺序是合理的,有一定根据。文章光指出不同纬度的物候现象有差异,再指出同纬度不同经度的物候现象有差异,第三点比较同纬度、同经度但海拔高度不同的差异,第四点则从时间角度来比较古今的差异。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的来看,前三点从方位、地理环境角度比较,第四点从时间角度分析;前三点,先比较明显的差异,再比较某些相同之中的不同,层层分开,极有条理,不可以随意变动。

  第二部分

  一、学习要点

  课文分析: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准确的语言、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物候学知识清楚地介绍出来。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但它摆脱了一般事理性说明文艰涩、难懂的学科性介绍,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陌生的物候学阐释得易于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也灵活多变、丰富多样。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介绍了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即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也介绍了影响物候的诸多因素,如:纬度因素、经度因素、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还介绍了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物候学的非凡意义等内容。为了使这些彼此独立的内容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说明要点,作者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不拘一格地采用了时间顺序和由现象而本质,结果到原因,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文章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描写,按时间顺序绘画出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带着读者在领略美景的同时,自然进入说明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的现象是物候现象,并顺势解释了物候及物候学的定义,从本质上揭露“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气温、湿度等气候田间对于生物的影响”,然后就这些影响,作者提出“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以上的写作脉络体现了由结果而原因的说明顺序,而对这些决定因素的介绍则采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经过作者的科学观察和诸多研究数据表明,影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然后是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种顺序在文中的几个提示性词语“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中也可见一斑。国灰说明顺序清晰、明了,因此当读者触及了有如“物候”、“物候学”这样复杂的科学时,并没感到深奥而不易理解。

  本文在说明方法上,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在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注意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时,举了“杏花开了,就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歌,就开始割麦插禾”的例子;在介绍温度、湿度对于动植物的影响时,举了北京1962年的花期比1960年和1961年迟的例子让读者对于一些内容具体可知。这样的方法贯穿全文,无论是在说明纬度起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经度也影响物候现象,或者表明古今差异的影响上,作者都是运用举例子来一一阐述自己的理论的。当然本文也采用了如“沿海地区(大连)的春天比内陆(济南)要迟若干天”的作比较方法和对“物候”和“物候学”加以解释的作阐释的说明方法。

  本文语言特色值得借鉴,作为说明文,本文既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也显露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语言的生动形象,体现在作者表达方式的运用上,除采用说明以外,还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种描写手法,写出了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同时,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还因为作者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把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现象拟人化为“传语”“暗示”“唱歌”。

  总之,作者的这篇文章条理分明,内容清晰而且能以它形象、生动的语言吸引读者对科学知识的探询,是一篇很值得细细品味的说明文。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

2020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分析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技巧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