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3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篇文章历来都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进行说明文学习的好教材。
学习这篇课文,除去应掌握文学常识、字音、字形、常用词语外,还应注意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征对一定的对象进行说明的?使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
一.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这对象与课文题目的关系是怎样的?
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这对象与课文的题目是一致的。
二.作者是抓住什么特征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的?试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
是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点,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来进行说明的。
在文中的第二段,作者极其明确地指出上述特征。然后,作者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以至回避对称,说明了它的自然之趣;从假山、池沼堆叠、配合,说明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从树木的栽种与修剪说明了"着眼在画意";从花墙、廊子的设置说明了景致的层次与深度;从每一个角度的花草树木说明了无处不在的图画美;就连门、窗、梁、柱等都能让人"称心满意",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三.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 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作用:
用苏州园林的建筑与我国其它地方的多数建筑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追求不对称的艺术美。
2.打比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作用:
作者把别处的修剪过的松柏比作宝塔,把修剪过的道旁树比作阅兵式,这样,就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松柏、道旁树的单调,缺少画意,从而也就更好表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3.列数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作用:
以具体的数字说明到过的苏州园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4.引资料
池沼里养成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用:
引用前人的诗句,使语言更简洁、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如不引用,同样的意思可写成:游览者看"鱼儿高兴地、自由自在地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又是入画的一景。两相比较,优劣是很明显的。
四.课文的语言运用颇为讲究,你能举两三例说明一下作者用语的准确吗?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据说"表明后面的"一百多处"是听人说,并未实地逐一核实,不一定十分准确,如去掉"据说",表达的准确程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过"表明作者去过的较少。
"也"承接上文"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语意连贯。
"总"表明是大体的,一般的情况。
"觉得"准确地告诉读者,下面的看法仅仅是作者的一种感觉,一种个人的认识。
"或多或少"准确地表明:各地的园林都受到了苏州园林的影响,但是,受到影响和程度不尽相同。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绝大部分"准确地写出相关事物数量极多但又不排除例外的真实情况。
"绝",强调了"不讲究对称"的程度。
"决",强调了"不会来一个同样的"建筑的程度。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