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7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刻轰动文坛。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本文所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那是我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文中写家境的“惨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人民生计的艰难。《背影》写的是家庭的平凡琐事,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背影》这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多少年来一直被选作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深深的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其次,这篇散文构思的角度不同一般,语言文字平平实实,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
一、字
1、字的读音
簌簌( ) 赋闲( ) 踌躇( )
颓唐( ) 箸( ) 蹒跚( )
妥帖( ) 惦记( ) 晶莹( )
迂( )
2、给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奔┕ 丧┕
┍ ┍
禁┕ 差┕
3、区别下列字的字形字音
┍卸 ┍拭
┕御 ┕试
┍倾 ┍琐
┕顷 ┕锁
┍藉 ┍卖
┕籍 ┕买
二、词语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聪明: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指自己愚蠢不懂事,表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之情。
漂亮: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箸:筷子。
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委婉的说法。
2、理解运用词语
祸不单行 狼藉 光景 惨淡 聪明
变卖典质 踌躇 颓唐 漂亮 蹒跚
关于本文内容:
1、第一段的“二年余”指什么时间?第二段的“那年”是哪一年?
第一段的“二年余”,指1923年到1925年;第二段的“那年”是1917年,因为从第四段中提到“其实我那年已20岁”,而从第二段开始是回忆往事。
2、文章写徐州见父,为什么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怎么院子里会满是“狼藉的东西”?父亲的那句话(“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包含着什么意思?
作者看到因父亲卸职失业,不得不打点行囊回家,院子里乱七八糟的凄凉的景象,又想起祖母的去世,眼泪便禁不住簌簌地流下来了。这时候,父亲心里一定比儿子更加悲伤愁苦,可是,当他看见儿子流泪的时候,便强抑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是多么的体贴、爱护。
3、为什么说“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父亲在徐州当烟酒公卖局长(在旧社会被认为是一种肥缺)不仅没有发财,还要借钱办丧事,变卖典当了家财去偿还亏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父亲的为人。父亲失了业,又背了债,悲和愁相交煎,所以说“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4、为什么写南京“游逛”只用“勾留了一日”五个字一笔带过,而写父亲是不是亲自送行却用了不少笔墨?
当时父子俩对游逛没有心思,而且它对写父亲也没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交代一下就可以了,重点是写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
5、“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的,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帖。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6、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而且还要叹气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两句话是作者的自责,责备自己那时年幼无知,不仅没有体会父亲的一片爱心,反而嫌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笑他的迂”。现在想来,内心深感愧疚。
7、进站上车,父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呢?
文章中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文章中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对“我”关心体贴。即使是找一个座位,他也要认真地“拣定”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细致入微,用心良苦。
8、作者为什么要在买桔子这件小事上做文章?
看见父亲的背影,令作者泪下的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连父亲穿戴的一身布帽,而儿子却穿“紫毛大衣”的事也没令作者大写特写,为什么偏偏在买桔这等小事上大做文章昵?首先,事物不在大小,感人与否主要看事物出现的具体背景。在此之前,作者用四段文字做铺垫,目的是渲染父亲的困境。在失业后靠变卖典质度日的困境中,把成年的儿子仍当小孩似的百般照顾,连路上需要吃水果的小事都考虑到了。因此这事虽小却蕴含着父亲无限的爱和动人的情意。其次,扬州有一种风俗,赠人以桔,意味着把好运气馈予对方。因为扬州话中好运气叫“局气”与“桔”同音。父亲将桔作为象征顺利的吉祥物送给儿子,凝聚了父亲多少至情痴爱。第三,再看买桔的具体情景。作者先交代“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这样的道路,即便是年轻人,跳下,爬上,爬上,跳下,也够吃力的,更不用说上了年纪又是个“胖子”了,“走过去自然费些事”。因此,这件平常小事在特定的情景中就变得不平常了。
9、作为儿子的“我”,是否能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文章中第5至7段生动写出儿子对父亲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儿子开始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继而“心里暗笑他的迂”,最后,当看到父亲年老体衰,蹒跚而行的身影与自己“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的一身寒酸衣着,不觉流出泪来。这里儿子看到的是一颗赤诚的炽热的爱子之心。由“暗笑”到“流泪”是儿子对父亲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这是对父亲充满敬意的泪,无限同情的泪,也是对造成父亲不幸命运的淡淡哀怨的泪,辛酸的泪。
关于练习:
1、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他非常感动的背影。那么,本文着重写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
2、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这“淡淡的哀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着重写背影有两处:(1)父亲买桔子爬月台的时候;(2)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2、本文是特定的背景中写父亲的背影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不知往后还会发生什么灾祸。可以说,这是人生莫大的痛苦,是一种灰暗社会的世态。这样一来,就给全文定下了惨淡、衰败、哀伤的感情基调。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绝望,只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