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合集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案是教师评价个人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留学群编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感谢您选择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 30050082( ) 3960400000( ) 7000700070( ) 700300009( ) 26740020000( ) 315400000( ) 50708000000( )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 9000000( ) 47000000( ) 20000( )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说说,表扬语言准确的学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射线,直线

  1.线段的特点

  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板书学生总结的特点。

  2.认识射线。

  其实在生活中除了线段还有其他的线,引出学习射线。

  1)让学生欣赏射灯、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

  2)欣赏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把射灯、太阳等射出去的光线怎样想象作是一条线?

  (1)课件显示,

  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

  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可以用课件显示实物图片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出示课件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

  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P36做一做1、2

  2、P39、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说说你了解了它们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 12-------290 1 45-------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第三课时 笔算乘法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52 246 × 16 × 23 × 34---—— ————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 ————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

  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练习七第10、题

  第四课时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

  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第五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的写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第六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第七课时 乘法估算(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 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2013-2014学年度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总复习P117-118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3 960400000 7000 700070 70030000 926 7400 20000 31 5400000 5070 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9000000 ***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00000000 5.求近似数

  (1)*** 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2709546312 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学生交流、汇报、补充。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 50÷68≈

  455÷70≈ 678÷80≈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 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4325÷48= 3276÷84=(2)245×27 =530×48=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三角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交流汇报补充。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A、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B、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2)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4)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

  (5)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出示第119页的第12题。

  (1)学生完成上图。

  (2)请学生根据上表中答案分类。

  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再画出对应的高。

  5.有长方形纸做一个梯形,并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6.完成第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第四课时: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图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04009024700 24950000 69520038000200 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7×63 3276÷84 74×59 4.估算 297×3 789×45392÷9

  5、(1)125的40倍是多少?(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4)884是34的多少倍?

  5.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 6.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7.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8.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同学经历从实际情境中笼统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笼统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同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教学重点:协助同学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1、复习: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连加连减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⑶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⑸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类比探究算法。

  ⑴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⑴学生说图意。

  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⑷翻书试着计算4-2+3。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⑵列式计算。

  ⑶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⑴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戴上头饰,帮小青蛙找家。

  ⑵分组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⑴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⑵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⑶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6-2= 6-5+8= 9-6+5=

  4-3+9= 6+4-5= 4+2+4=

分享

热门关注

感谢领导帮助短信收藏

感谢领导帮助短信

校园广播方案汇集15篇

校园广播方案

生活不易励志句子朋友圈精选(21句)

生活不易励志句子

葛优经典台词26条

葛优台词

祝老师节日快乐祝福语简短大全

老师节日快乐祝福语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0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件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