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8篇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好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教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 观后感是观看后自我内心的一种体悟,写观后感同样也是在帮助我们增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你准备从什么角度来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如果你对“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感到好奇请看下面仔细准备的资料,建议收藏此页以备后续查阅所需!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一】

  《长安三万里》讲的哪里是高适和李白两个人啊,它讲的是唐朝历史,是既漫长又倏忽而逝的人生。生于唐朝中后期的人好惨,人人都是大梦一场。

  总体挺好的,看完文化自信又爆棚了。前面青年时代很好看,最后又燃了那么一下子也不错,中间过于冗长了。说实话如果不是抱着支持国漫的心,我是真没法在电影院坐上三个小时。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有些意外又特别欣慰的一点是,终于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了对高力士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为人宽厚、心系大唐、有才华有智慧的政治家。以往的影视剧里都把高力士糟蹋成啥样了。

  我前几天刚好看了张议潮的故事。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后,一个出生之后从未去过长安的河西忠臣之子张议潮,胸怀大志,厉兵秣马,领导沙洲人民反抗吐蕃,如战神附体,连续收复河西十一州。次年,他第一次来到长安,将主权交还给唐朝皇帝。看到电影里高适喊出那句“为了长安!”,我就想到了张议潮,长安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精神支柱,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一生忠勇,只为长安能够长治久安。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二】

  故事讲的是李白,主叙却是高适,就是写《别董大》那个高适。

  时间跨度三十来年,从青年到暮年。这一点,与史实不大相符。历史上,李白和高适认识的时候,都四十几岁了。文学作品嘛,哪能完全遵照历史?《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然是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多啊!追光动画看来是准备打造一个传统文化世界,光一个唐朝,这次讲李白高适,还有李商隐、杜牧、元稹、王勃......再讲二十部都讲不完。

  即便你不是十足的历史迷,但凡对唐诗有那么一丁点了解,那么当你看到课本上学到过的诗人:杜甫、王维、常健、王昌龄、孟浩然、贺知章、岑参一个个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感觉九年义务教育教会你的唐诗,是如此鲜活。你也会对大唐充满向往,更会对那时的长安无限徜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只不过中间的阻隔,又何止三万里?

  除了诗人,故事里还出现了许多诗里出现的人物:张旭、李龟年、歧王、汪伦、丹丘生、岑夫子。

  李白饮酒作《将进酒》那一段简直炸裂。借李白的想象为翅膀,众人飞向了天上仙宫。璀璨夺目的星河,金碧辉煌的天宫,正是谪仙人的梦乡。

  故事也不只讲唐诗。讲到李白,讲到大唐,安史之乱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叛乱,就会有平叛。郭子仪、哥舒翰、严武这些在历史教材上存在感不强的武将,却在当时立下了大功。这些在故事里都有提到。而且妙的是,高适与李白练相扑的情节,也为后来的战事演变埋下了伏笔。

  故事的结尾被刻意美化了。历史远没有那么完美。不过也只有大唐,才能赦免李白。容得下李白的大唐,才是大唐。

  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可大唐却由盛转衰。年少时有凌云之志的杜甫,晚年再写不出会当凌绝顶的句子。那些终其一生,想要扬名立万的诗人们,也绝想不到,大唐终有一天也会灭亡。

  然而这一切又有什么所谓呢?就像故事里提到的梁园,曾经见证了多少歌声舞影,到头来还不是化成一堆黄土。黄鹤楼被烧了,但只要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三】

  错过了上周的便宜预售,而且据说时长近三小时···本来已经不想去看了,但是因为荀夜羽推荐了,我就还是暗自抱了期待。所以昨晚还是忍不住下手了,现在就是,很庆幸我去影院看了。

  首先夸一句追光这个厉害的人设,从哪吒重生到杨戬到长安,没有一部的人物是静态图拿得出手的···但是动起来是真的都很帅,太神奇了。这部的人物还都是64分,那腿短的我都不忍心看,但就是镜头一怼脸,我还是能觉得好看的程度···李白一登场简直白展堂啊!!那小发型,精致!细节!再配上小酒窝,哇塞,追光你是懂捏男人的···本来以为戴上帽子没那么好看了,结果还是很好看??本以为老了就不好看了,结果还是很好看???他甚至还有大肚子呢???本以为都被流放的老头子了就不好看了,结果还是很好看????江上迎风举杯的样子,我只能暗暗的琢磨,还真是至死是少年啊···”

  高适是越老越好看,制服总能精准取悦到我···不管是古代现代,再李白嗨翻天大肚子时候还是保持着腹肌形状,果然清贫使人苗条。

  故事从插叙到时间线统一,以程监军的来访引出,比较规整也比较平淡。但强在他讲的是李白,讲的是唐朝,所以哪怕平平无奇的叙述,都不会太难看。

  李白贯穿全片的哈哈哈哈哈,嘴角一咧挤个酒窝,再上来一个熊抱,二话不说就邀着喝酒,这大E人的性格,优质好友收割机了。对他的叙述都来自高适,有效规避了要交代他认识其他才子的麻烦,尽管作为经历者他的遭遇放到别人身上可能并不能哈的出来,但这就是谪仙人的立体之处吧。他自始至终想当官想居高位并为此努力,不惜二做赘婿,也在搞不清情况时就敢出山助永王(挺像谢耳朵的···)对李白的经历有一定处理,李白在本片好像不是在喝酒就是在找酒的路上,跟高适认识的也好早···但对李白那种文人豪气的表现还不错,将进酒一出,我瞬间鼻子就酸了,中国文学史上几个最伟大的诗人随李白乘鹤飞升,进行一次奇幻瑰丽的穿越,这种独属于中国的侠情飘逸,太浪漫了。只能说,不愧是李白,不愧是诗仙。

  杜甫完美贯彻了李白唯粉的身份···对他个人的叙述基本没有,建议追光给杜甫也来一部哈~他看李白讲话时感觉眼睛都更亮了···可以理解写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杜甫可爱捏!

  王维这气场出乎我想象啊;李龟年好迷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还有我最爱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你丫怎么也在醉酒笙歌哈哈哈哈!

  我对高适其实印象不深,这部我觉得高适的武将形象要大于诗人形象。对于李白的欣赏和两人的友情没有高于他的抱负,几次果断辞行离开。

  回忆下几次泪目,郭子仪出来时候我直接就鼻子酸了;《将进酒》这段不说了;还有就是哥舒翰出征的“哥舒夜带刀”但是对哥舒翰被俘前说藩人不全是叛军还是很动容的,英雄垂暮总是使人难过的;还有一段好像是酒楼多人吟诗,李白一身红袍肚子已经大了,还是身手灵活的在独木上耍,那种扑面而来的张扬和狂放着实使人神清气爽!

  缺点肯定有,讲的比较泛这个也许算一个?片尾抒情有点太过了。比较欣慰的一点是虽然有大量诗句吟咏,但出现的还算恰到好处,不会很尬,我后边的小孩成功的上了主创的套,要不就是对下句要不就是抢答,寓教于乐做的不错。

  能看出主创团队在还原表现上下的功夫,服装道具这些肉眼可见,大场景中人物的姿态也很有看点,音乐也是古典的质感,片尾曲蛮好听,罗大佑那首还凑合。

  总之算是追光剧情不错的一部了(难得),甚至有点想二刷。这部应该是近年非常难得给国产片的一个很少涉及的领域的一次探索,我觉得很好,希望有更多。这次追光做的,我觉得不错!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四】

  《长安三万里》以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回顾他与李白的一生,牵涉出千年前最璀璨的盛唐气韵和百花齐放的盛世华章,以群像抒发诗人的落寞和抱负,用传诵千古之诗篇勾勒大唐文人的风骨。

  李白一生放荡不羁才识过人,仕途无望后去求仙问道,凌云志未成,百篇诗千古。与太白相反,高适恰恰是一步一脚印的实干家,他既是诗人也是将军,电影从他们的视角带我们望见那个时代的璀璨,也在将进酒的豪迈中看见它的颓唐。片子并未过多描写战乱场面,多是跟随李白和高适的脚步,走过盛唐气韵的高山乡野,在长安酒肆里豪饮看胡旋舞,在黄鹤楼挥手写诗也品诗,也看到一个活泼生动的杜甫。

  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无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与坚持,而高适和李白风骨的殊途同归,犹如鲲鹏,一个求真务实不坠青云志,一个洒脱不羁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个小时的片子在柔软坐垫的电影院观看,只觉盛唐兴衰不过倏然而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艺术的创作酿造一个瑰丽梦境,最终的期许也落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追求里。

  盛世长安,史诗长安,不论谪仙人如何踏月而歌,以诗鸣志,暮年回首对白鹤飞鸟轻轻挥手道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很好看,非常好看。一开始觉得动漫的人物做得不够好看,看习惯了就如禀赋效应那样觉得一比一的小短腿身材也很可爱了。

  这片子12岁以下的孩子建议都别看,一来看不懂,二来那些带小孩子去不管他们吵嚷的家长,也不配看这样的诗篇,有小孩的场次非常影响观影体验。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五】

  近三个小时的动画长片,原来以为是李白的闪耀一生,却没想到是高适的一生。以高适的视角,看尽了李白的一生。

  几度感慨,所谓开元盛世,最后满目疮痍,支离破碎。时代的尘埃,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哪怕你才华横溢又如何?哪怕你是人人仰慕的谪仙人,也一样无可奈何。人生,谁不曾有鲲鹏之志。但世事残忍,又有谁不曾尝燕雀之艰。

  看到李白说:我在这个世间活不下去了,要去修道了。真是好心疼,那可是李白啊。“我这只大鹏,不想飞了,也飞不动了。”可再一举杯,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就是李白啊。

  几十年人生路,跌宕起伏。少年知己,每一次相聚离别,不过一瞬的事。再相遇,又仿佛过了几辈子似的。十年一见,一生数面,但值得。

  长风破浪会有时。高适,终也将心中一团锦绣释放而出。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大唐,他是最接近于普通人的,大概也是普通人能达到的最巅峰吧。

  长安三万里,一梦已千年。愿我们人生的轻舟,都能驶过万重山。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六】

  历史与诗的刻画,浪漫与情怀的结合,构建成了一个唐代诗人的独特美学。影片讲述了唐代诗人悲惨,浪漫,美好,天真的一生,不被认可,被世人误解,却依然愿意坚信自己心中的正义与理想主义。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诗在,人在,长安就会在!

  影片所呈现的盛世大唐,是每个诗人试图去诠释,去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然而真正的唐朝却是意味着要面临被命运打败的挫败感,在每一次受挫之后重新找回自我,在每一次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坚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李白,高适,杜甫这些诗人才继承了无数人追求诗的渴望,然而在他们追求潇洒,快意人生的同时,更要承担起坚守自我的责任。

  诗歌的魅力,不止是开启盛世大唐想象的开始,更是每个流离失意,天真浪漫的诗人的华丽篇章。青年李白潇洒不羁,无疑是盛唐诗人中最耀眼的一个,因此当他在最好的年华遇到知己高适,便是两人相互救赎的开始,在大唐鼎盛时期相遇,在大唐衰落时期告别,而在两人相遇的沉浸与共鸣中,是高适在回忆与李白初遇的美好,是繁华落尽时,两人依依惜别的纪念,而真正属于他们的,或许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深厚情谊。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适带兵之时,是李白实现自我价值的开始。于是当李白通过《将进酒》来表达心中愿望,通过诗歌把酒言欢,正是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彷徨与失意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从青年到暮年,在时间跨度的三十年之间,借李白想象的翅膀,将安史之乱与终其一生的愿望构建成了心中的华丽乐章,而凌云壮志的杜甫则是将梦里的长安如何归期的"话题"再次推向高潮。

  除此之外,影片的历史线也非常符合历史的脉络,而"三万里"的呈现,则是虚指和意会,而长安,扬州,边塞,潼关,则是象征着这些伟大的诗人与梦想之间的距离,而黄鹤楼则是实现梦想的基地,即便是千百年过去,长安已经物是人非,但是心中的情怀在,美好的诗就会一直在。

  或许每个不朽的诗人,都拥有着非同寻常的快意人生,而真正的"盛世大唐",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真心去谱写。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七】

  极致绚烂,无限浪漫,却是繁华落尽。如此沧桑,无尽悲凉,最终却依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忍不住拍腿,道一声妙啊!

  高适和李白持续一生的友情,从绚烂繁华的盛唐到凋敝混乱的晚唐,浓缩在这168分钟的动画里(中国影视目前为止最长的动画电影!)。尽管将近三小时,竟然一点都不觉得漫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那一段《将近酒》的极致想象和浪漫,直叫人热泪盈眶啊。

  一个诗意的大唐,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教科书上的人物和诗词从未如此的鲜活和浪漫。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青年太白,壮志难酬失意潦倒甚至挺着奶油小肚的中年李白,这个不完美的形象尽管有点不太符合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对李白潇洒俊朗的想象,但如果你了解李白整个的人生仕途,就觉得还挺真实可爱。脚踏实地甚至有些刻板的高适,形象最为正统以及正能量。熟悉的诗圣杜甫,由于其诗歌的现实主义深度,以及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大量描绘,在我心目中总有点过于严肃和苦大仇深,而影片中这个萌萌哒的少年杜甫也太可爱了!还有王维,那张酷似佛像的面孔,以及清冷低调沉默寡言的社恐形象,是摩诘居士无疑了。

  追光的动画技术已经做到国内极致,某些画面让我想起六年前的《妖猫传》——《长安三万里》所呈现的大唐,也是《妖猫传》之后大银幕上最为绚烂的大唐吧?只有一点不太明白,为啥人物造型全是小短腿?马儿肥嘟嘟的倒是可爱,诗人们就有点……

  比起前作,追光这次的故事讲得算是成功和完整(其实王微不当编剧就挺好的)。尽管缺点也不少,节奏有点松散,重点不太突出,剧情有点流水账(后半部比前半部好)——可都抵不住我喜欢!电影结尾,当那些描写长安的诗句一一浮现在荧幕画卷,禁不住再次热泪盈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可是,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八】

  随着《长安三万里》的上映,我对这部有着堪称国产动画电影最浪漫名称的影片的期待也画上了句点。这场期待终究没有变成一次浪漫的旅程。让人不禁想起李商隐在《落花》中的一句诗“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切到头来,原是一场空,只落得湿袖沾衣。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年轻人对李白的印象已经变成了拿着酒葫芦的一个帅气少年。《王者荣耀》虽然重构了很多古代人物的形象,但未尝不是一种新时代的造梦。这种造梦,游戏里敢做,动画里却显得畏手畏脚。

  《长安三万里》建立在唐朝文化背景基础上,意图以印刻在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唐诗为切入口,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可没想到,影片竟然真的去写唐朝的安史之乱,去写这些诗人是如何的不得志,去写官场、战争和现实。这就使得本应成为每个中国观众抬腿可迈的文化入口,一下子变成了高不可攀的文化门槛。

  很多观众边看影片边拿起手机在查历史典故,安史之乱是什么,高适是何许人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长安三万里》在西安大唐不夜城首映的7月2日,百度上对高适的搜索比前一天多出了12倍,对李白和安史之乱的搜索也多了2倍多。

  这些多出来的搜索是出于迷惑不解还是兴趣使然,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诗词跟大家相关,但是安史之乱这些历史真的让观众感觉无关。人们出于体验相关走进电影院,却看了一个与自己无太大关系的故事,难免会有“所得是沾衣”的感觉吧。

  或许《长安三万里》的创作本意是,通过写史增加影片的现实属性,从而刻画出一个个有历史感的饱满的诗人形象,再通过他们个人性情与时局之间的必然矛盾,体现现实的残酷,而这种残酷现实是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句的完美底衬。同时,即使是这样残酷的现实,也仍存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听上去真挺深刻的。但是影片真地表达好这些东西了吗?历史时局写得让人看懂了吗,诗人群像人物众多但哪怕是李白做到让观众信服了吗,一首首诗歌都让观众感受到创作时的独到心境以及字句中那含蓄的意境了吗,高适和李白之间的情感真的让你感动了吗?影片表面上什么都写了,但什么都没有写到位。也不能怪影片,既要写史,又要写人,最终还要写情,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动画电影这种文化产品形态,不太适合表现人物传记性的故事,它更适合表达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剖面,而不是人生的整体。所以,作品与其去展现李白的一生,从青年的才华初显,到中年的搅动风云,再到晚年的求道而不得,还不如去描写李白最辉煌的一个阶段、一首诗。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首诗恰恰是最简单的《静夜思》,他对父亲的思念结合酒杯中的一轮明月,让人思绪万千。这种共感非常强烈,而且每个人都能产生。我甚至觉得,一部电影如果能把一首《静夜思》的情愫始末写好已经非常不错了。

  相反,作为全片最重头戏的《将进酒》,虽然用了特有的动画想象性语言,堪比诗经中比兴的修辞,却因为它所包含的情感太多太复杂,反而无法让我产生太多共感。因为这种情感是短短一部动画电影很难铺陈清楚的。

  事实上,影片中大量的诗词描写,很少有主人公在某个情境下即时而作的,基本都是复吟此前的诗作,因此也就很难准确表达当时做这首诗时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才是让观众理解诗词最重要的东西。

  说说高适与李白的兄弟情吧。他们确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却又义薄云天之感。但仔细想想,两人之间除了相扑和那个“否”字以外,没什么让人记得住的互动。十年一见的人生,犹如流水一般匆匆而过。汪伦送李白方且获得了李白的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与李白的莫逆相交最后如果没有落脚到一首感怀情谊的诗词上,不免让人觉得不够味、不到位。

  再说说影片中的诗人群像吧。文人墨客本就是最难伺候的,天下哪有那么多报国的坑位,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郁郁不得志。影片中这些所谓的才子佳人们动辄躲在酒楼里舞文弄墨、挥金如土的样子,不能说是可爱可敬的。当世英才们为国报效的初心是有的,但除了高适,坚持下来的能有多少,要么被政治所利用,要么被时局所淹没,再要么就是看破红尘出世了。这样的长安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片尾那一首首长安的诗句听着让人激动,但如果对应这些诗人的结局,或许就不那么美好了。影片没有解决初心与现实矛盾的问题,或者说没有为这个必然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个让人信服、启发当下的解读。

  我最喜欢的是少年杜甫的形象。一个活泼可爱的豁牙子小孩,成为了影片中最灵动的存在。他有才气,但没有那么功利。他是影片对接儿童群体唯一的入口。事实上,我觉得影片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入口太少。可当我想到这样可爱的杜甫最终也成为了时局中人的时候,不免唏嘘而叹。

  因此,既然做的是动画,难倒不应该给李白、杜甫、高适们一个动画的世界吗,一个脱离了唐朝时局的世界,一个让他们能实现梦想的世界。以诗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本应充满中国式的浪漫,却展现了中国式的残酷。那么多动人的诗句,只有《将进酒》配合了动画的想象,其他仅靠配音诵读来表现。与其这样,为什么还非要拍动画片呢,真人出演岂不更合适。

  不过《长安三万里》还是代表了中国动画电影人一个探索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向。所以尽管“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但我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推荐阅读: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7篇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电影剧情介绍

  电影《长安三万里》剧情介绍

分享

热门关注

过户口申请书必备9篇

户口申请书

新保险专员述职报告(通用3篇)

保险专员述职报告

防晒温馨小提示(45条)

防晒温馨提示语

春课文课件收藏

课文课件

幼儿园报告

幼儿园报告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7篇

电影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电影《长安三万里》剧情介绍

电影剧情介绍

长安三万里电影剧情介绍

电影剧情介绍

电影《长空之王》观后感7篇

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