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小编搜集了大量材料终于完成了这篇“高二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编写是有效管理和协调组织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参考范文可以让我们绕过许多弯路,多读多看,范文能够提供许多的数据和思路。本文内容有可能帮助您解决一些问题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_统一。世界观决定方_方_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_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_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
高二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2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二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3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_指导)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