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案 篇1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运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课题
运动的描述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
xxx
授课时间
xx年x月x日
仪器材料
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总结归纳机械运动及参照物概念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1并提出问题:你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2并提出问题:窗外的树木真的向后退了吗?江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张开伞后运动员真的上升了吗?以上的现象怎样解释呢?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当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静止的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观看录像1(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公路上有停着汽车和行驶的汽车;码头上有停着的轮船和正在航行的轮船;飞机场上有停着的飞机和正在起飞的飞机。
学生:1、以公路边的树或楼房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的汽车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的汽车时静止的。2、相对于岸边的码头位置改变的轮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岸边位置不变的轮船时静止的。3、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位置改变的飞机是运动的,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位置不变的飞机是静止的。
观看录像2(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跳伞运动员脱离飞机后自由下落,越来越快,当突然把降落伞张开时,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升。
学生:1、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是相对于行驶的列车窗口而言的;2、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巍巍青山两岸走势相对于漂流的竹排而言的';3、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升,是相对于没张开伞下落的摄像机而言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三、机械运动分类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3并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按照经过的路径可以分成哪几类?
教师概括总结: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观看录像3(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汽车的直线行驶、拐弯行驶;轮船的直线航行、拐弯航行;飞机的直线飞行、空中俯冲表演等。
四、布置实践活动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片,记录有关机械运动的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解释。说明分别选择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摄像师怎样操作才出现这样的效果。
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机械运动相对性的资料,并作解释,整理一篇小报告。
小结
通过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1、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知道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课后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40页:1、2、3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波,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机械运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投掷手榴弹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情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探究活动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2、找一份《旅客列车时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车全程运行的总时间?各站点的停留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运行时间?
机械运动教案 篇3
一、目的要求
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2、理解质点的概念,明确质点是理想模型。
3、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4、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5、知道什么叫质点运动的轨迹,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
6、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方法之一。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机械运动的永恒性和相对性,知道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
2、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理解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车辆行驶,火箭发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
归纳:
1、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2、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二)怎样描述机械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
(1)静止是绝对的吗?
(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
引出参考系概念: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1)讨论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的乘客
以车厢作为参考系——静止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
(2)多媒体显示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
以飞机作为参考系——沿直线下落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沿曲线下落
4、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一样,因此,选取参考系应以观察和研究问题方便为准。如
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
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
(三)质点
考察汽车的运动,火车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将物体抽象为有质量的点。
机械运动教案 篇4
机械运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将通过探究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运动规律和动力学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和思维来分析机械运动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法;
(2)运动规律的探究和分析。
2.教学难点
(1)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的探究和分析;
(2)运动中动力学的研究。
三、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指的是由人工或机械设备产生的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做相对运动的过程。机械运动有三类,分别是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复合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分类法
(1)按轨迹型式分类,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按运动物体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质点运动和刚体运动。
3.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
机械运动有三条基本规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4.机械运动中的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有关机械运动的力及其作用于物体上的效果。其中,力的性质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效果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置等。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采用讲授法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法、运动规律和动力学等方面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对机械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2.实验法
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规律性和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3.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让学生听一首与机械运动有关的歌曲,然后让学生感受机械运动各种形式的虚拟图像。
2.讲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的概念、分类法和运动规律等,让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3.探究运动规律
通过探究机械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机械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4.分析动力学
通过对机械运动中的动力学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运动物体的动力学特征,理解各种力对机械运动的影响及其效果。
5.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充分发掘机械运动的规律性和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6.课后作业
让学生按照所学知识,选取实际问题,查找资料并写出对机械运动的规律性和动力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及解决思路。
六、教学资源和评价
1.教学资源
1)幻灯片
2)案例分析资料
3)实验设备
2.教学评价
1)学生口头表述
2)试卷测试
3)学生自我评价
机械运动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高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 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 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教案 篇6
机械运动的教案
机械运动是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部分,它是以旋转、直线等基本的力学运动形式来实现的。在许多行业中都离不开机械运动的组成与运用,比如工厂生产、车辆运输、家用电器以及农业等。因此,对机械运动的学习与了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形式
2. 理解机械运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3. 学会制造和维护常见机械装置的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形式
(1) 旋转运动
通过图示和样品讲解,介绍旋转运动的定义、特点、转动角度和转动的方向及应用等知识点。
(2) 直线运动
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讲解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速度、加速度、运动的方式以及应用等知识点。
(3) 周转运动
引导学生通过运动示范和讲解,认识周转运动的原理、特征、计算及应用等知识点。
(4) 摆运动
结合实物和动态演示,让学生了解摆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日常生活、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
2. 机械运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优势
通过工业样例和实现案例的分享,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明确机械运动的价值和优势。
3. 制造和维护常见机械装置的技能
(1)机械装置的组成结构
通过虚拟模拟、图示展示、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常见机械装置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2)常用工具和材料使用
让学生了解常用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并进行手动操作,自主解决常见机械装置问题。
(3)机械装置的维护
让学生掌握机械装置的维护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实践,提高维护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机械制作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应用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三、 教学方式
本教案注重实践和实物演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以创新思维和乐观态度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评估
通过实践任务和作业完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对机械运动和机械装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估后,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并制定更好的课程规划。
机械运动教案 篇7
一、教学主题:机械运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能够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
(3)掌握机械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
(4)能够对常见的机械元件进行分类和描述。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类、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理解机械运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机械运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机械运动中的规律和美感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机械运动的分类
2.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
(1)位移、速度、加速度
(2)慢速运动和高速运动
3. 机械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
(1)匀速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
(3)圆周运动
4. 常见的机械元件
(1)齿轮、轴、轴承
(2)皮带轮、齿条、螺旋副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元件的分类和作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4. 互动探究法: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向学生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30分钟)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基本特征和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元件的分类和作用。
3. 示范实验(30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机械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4. 案例探究(30分钟)
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分类、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总结(2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机械运动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
1. 知识考核:通过测试来考查学生的机械运动知识。
2. 能力考核: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考查学生分类、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考核: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来考查他们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