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件收藏10篇

2023-06-30 19:50:11 经典诵读课件

经典诵读课件 篇1

  一、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弟子规》 辅导教案

  课 题 “入则孝”之“事虽小”

  学习目标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难点 : 理解意义 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 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经典诵读课件 篇2

  活动七 灿烂的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 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 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 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六: 无价的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 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 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 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五: 感受秋意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 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四:美丽的祖国风光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 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 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三:风光无限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 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 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活动二:品读名诗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 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 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 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 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 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活动一:春意诗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 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 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沐浴在春光中,我们感到分外的惬意;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 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经典诵读课件 篇3

  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麒麟阁

  临春乐

  隋

  鹡对鸠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虎类()蚁如(),列辟对()。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

  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

  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教学法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

  1、出示小黑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于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简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出示小黑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

  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寝不语,食不言。生:„„

  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书共20篇,每篇包括基于章,共有500多章。(出示《论语》的目录及一篇的内容安排)

  三、指导诵读

  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要求做到: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请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计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请同学们看到第二页,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

  师:这些语段全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哪句话让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

  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按“镂空指示法”练习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今为用——格言美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语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我们今天仍然在用,请画出来。(学生用笔画)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已成为一个成语,如果要表示自己谦虚好学的态度,就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成语不一定是四个字。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师:这是典型的四字成语。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这已成为格言警句。生:„„

  师:我们不难看出《论语》中凝练,思辨的语言是我们今天现代汉语的源头,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格言警句,就会增加你语言表达的魅力。

  四、总结

  老师最后还要把孔子老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请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弟子:年纪细小的人。弟(tì):同“悌”弟弟对哥哥的爱。师:今天的“弟子”指学生、徒弟,而《论语》中“弟子”指年纪细小的人。孔子老师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从这句话看出,孔子老师特别看重做人。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

  “庭”字共()笔,第七笔是(),第八笔是()。“亭”字共()笔,第九笔是(),组词()。

  三、理解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

  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

  ,” 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 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 学 设 计 或长或短”,叫(),也叫()。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谙”的意思是:。

  “红胜火”的意思是:

  。“绿如蓝”的意思是:

  3.熟读古诗,知道:

  (1)《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

  (2)结合注释,想一想课题的意是:

  。(3)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三、熟读成诵,体会诗意:

  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

  ”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

  2、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四、拓展阅读: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五、课外积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清)王士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设计之 《弟子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教具准备:音频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弟子规》总序。

  2、询问昨天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音频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 应勿缓;老师呼 应勿缓 ;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 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课外作业

  1、背诵“父母呼”。

  2、帮父母 收拾餐桌。

  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 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

  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吧!

经典诵读课件 篇4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 ),鹡对( ),翠馆对( )。

  七贤对( ),爱日对( )。

  虎类( )蚁如( ),列辟对( )。

  陈唱临春( )。隋歌清夜( )。

  空中事业( ),地下文章( )。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经典诵读课件 篇5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1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 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六、活动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典诵读课件 篇6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下面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优秀儿歌童谣30首。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5首;《三字经》选萃。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优秀中外现代诗文10首;《老子》选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5首;现代诗文10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十则。

  五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六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晨间背诵。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诵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二晨会。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

  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的阅读课。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由语文教研组长组织老师考核六年级,由年级负责人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考核其他年级,如:六年级考核五年级,以此类推。

  4、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提高:为7—9级)

  各级测评内容:

  一级:

  1、古诗:《咏鹅》、《草》、《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清明》、《锄禾》、《一去二三里》、《画鸡》。

  2、自主背诵5篇。

  二级:

  1、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迟日江山丽》、《

  赠刘景文》、《江南春》、《悯农——春种一粒粟》、《忆江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寻隐者不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

  2、《三字经》从开始至“此十义,人所同”。

  3、自主背诵5篇。

  三级:

  1、古诗:《游子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日》、《咏柳》、《回乡偶书》、《小池》、《山行》、《竹里馆》、《江雪》。

  2、《老子》从“道可道”到“道法自然”。

  3、自主背诵5篇。

  四级:

  1、古诗:《游园不值》、《乐游原》、《村居》、《春夜喜雨》、《七步诗》、《滁州西涧》、《浪淘沙》、《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

  2、《诗经》(关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一、四、六、十四、十五、十六章)。

  3、自主背诵5篇。

  五级:

  1、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长歌行》、《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

  2、《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九章》(1、5、8、9、10、14、17、24、25章)、《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3、自主背诵10篇。

  六级: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渔歌子》、《寒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元日》、《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论语》——《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3、自主背诵10篇。

  七级:

  1、古诗:《示儿》、《四时田园杂兴》、《题临安邸》、《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杂诗》、《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过零丁洋》。

  2、现代诗文:《鸽子》、《西湖的女神》、《雾》、《等了许久的春天》、《深闭的园子》。

  3、寓言故事五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拔苗助长》、《鹬蚌相争》、《自相矛盾》。

  4、神话故事两则:《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5、自主背诵10篇。

  八级:

  1、古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望岳》、《乌衣巷》、《初春小雨》、《卖炭翁》、《如梦令》、《西江月》。

  2、现代诗文:《春晨》、《荷塘月色》、《断章》、《春》、《月》。

  3、寓言故事五则:《愚公移山》、《螳螂捕蝉》、《卖椟还珠》、《曾子杀猪》、《朝三暮四》。

  4、神话故事三则:《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5、自主背诵10篇。

  九级:

  1、现代诗文五篇:《生活是美好的》、《春水》、《笑》、《沙扬娜拉》。

  2、《诗经》——《子矜》、《鸡鸣》、《短歌行》、《陋室铭》、《大学》第一章。

  3、自主背诵20篇。

经典诵读课件 篇7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将进酒》就是其中之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不看手中的诗文,默想一下你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指导诵读的要点如下: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经典诵读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吗?让我一起来念一下吧!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谁啊?(李白)

  李白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你们想不想见见李白啊?(出示李白的照片)。李白的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的古诗,有些是我们学过的,有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

   二、感受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古诗,初次欣赏古诗。

  师:“今天,徐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李白的诗,题目叫《早发白帝城》。”(教师完整朗诵古诗)请你们听仔细了哦!

  2.揭题释题。

  师:“刚刚老师把古诗念了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听清了古诗的题目,请你来说说看。(引导幼儿说出题目早发白帝城)

  师:“那你们知道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吗?”(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师:“今天老师把从白帝城拍来的照片也给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样的把!”(出示图片)。这个就是白帝城。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整首古诗大意

  师:“一大早,诗人李白乘着小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很远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也听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你们知道李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然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完整朗诵,注意节奏)

  师:“你们从古诗中听到了什么?”(教师重复幼儿说的古诗)

  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学说古诗)

  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听的很仔细。那你们想知道古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什么意思么?(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的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出示猿,小舟的图片。(诗人站在船头,耳边想起了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下来,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了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我们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先听老师来念一遍。(边打节奏,边念)

   三、教师指导幼儿念古诗

  1.教师指导幼儿朗读。(注意节奏)

  2.幼儿集体朗读。(教师声音放轻)

  3.请个别幼儿表演。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结束:老师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可棒了。现在,我们一起在来念一遍,好不好?(用好听的声音,注意节奏,语气。)

经典诵读课件 篇9

  1.了解演讲时仪态动作的重要性。

  2. 掌握演讲时身姿风度、上下台步伐、站 立姿势等基本要领。

  3. 通过观看视频和亲身实践对这一节内容有更深入的领会。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演讲者不仅要注意演讲的内容与说话的语态,同时也要重视我们的姿态风度,因为它是我们礼仪和素质的外在体现。本次课程通过经典演讲视频、教师现场演示、学生亲身实践“我们演双簧”对此有深入的了解

  演讲者的上下台步伐,要能显现沉着,充满自信,稳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双臂自然地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头不要昂的过高,也不要过低,目光平视正前方

  站立一般宜取丁字步,两腿不要紧贴在一起,前后交叉距离要适中。要注意把全身重量始终放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虚设,能保持身体平衡即可。两手不做动作时自然下垂,微微弯曲。

  常见的手势动作有上举(抬)、下压和平移、斜劈(挥)等几类,每类中又可分为单手和 双手两种,每种均可有拳头式、掌式。

  4, 将准备好的稿件《我的祖国啊》发给学生,播放配音,让学生上讲台实际操练并且点评。

  1. 通过为学生都熟悉的动画片配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2. 由于动画片的原声配音在语气、语调等方面都比较突出,因此可以通过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上午所学的相关内容。

  老师首先选取5段动画片视频片段,学生相互组合成3~5组,电脑上轮流播

  放5段动画片,每组成员自主选择,并相互揣摩角色的性格和说话方式,运用上午所学的相关知识。最后每组上台配音,老师进行评价记录,评比出“惟妙惟肖奖”“最佳创新奖”

  5段动画片视频以及相应的对白纸质稿件(如果让学生现场抄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经典诵读课件 篇10

  《大学》教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难点: 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了解格物致知以及题目的含义。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解释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阅读理解。 明确: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格)事物(物)获得(致)知识(知)。出自于四书之一的《大学》。本篇题目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具有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7.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8.提问:《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分享

热门关注

夏天吃冰棍幽默说说汇总

夏天吃冰棍幽默说说

元旦祝福语暖心文案56条

元旦祝福语暖心文案

关于大学趣味运动会策划书9篇

大学趣味运动会策划书

导师评语范例

导师评语

操作员工作述职报告集锦

操作员工作述职报告

夜莺课件(经典10篇)

夜莺课件

棉花课件(经典10篇)

棉花课件

防溺水课件(经典10篇)

溺水课件

经典诵读的通讯稿10篇

经典诵读通讯稿

英语小学课件经典10篇

英语小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