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

2023-06-22 09:35:02 复习课件

复习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中考应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摸索口语交际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口语表达的技能

  【教具】多媒体

  【教学模式】目标教学

  【教学方法】点拨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足以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口才的重要。“李秀才挨打”的故事大家可听过?(多媒体显示)这个故事李秀才正因不会说话而招致祸患。因而把话说好重不重要?生:相当重要。“舌是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笑语迎人三春暖,恶语伤人三九寒”。

  二、口语表达基本技能,包含听话和说话两种能力。

  首先是听话,能否迅速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和目的,这是能否做出快速回应的前提。要能听出对方的话外之意、弦外之音。(多媒体举例)此例说明听话的重要一点是听懂、听明白和理解。听话时要弄清是表扬还是批评,是赞美还是讽刺。听话要做到:“领会意图目的,抓住中心要点”

  其次是说话,生活中有人不会表达的现象时有发生(举生活事例),先比较两个生活中的标语“小草微微笑,请你走正道”“不准停车,违者放气”,前者以微笑的小草来唤起人们对绿色的自觉保护,而后者却以威胁警告来制止某种行为,明显前者妥当后者不文明。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做到:“文明礼貌得体,准确简洁连贯”,尤其是得体这一点,要考虑说话的时间、对象、场合和环境。(多媒体显示两个例子,一个《问年龄》,一个《标语的位置》)。

  说话在特定情境中,要求更高。举例:上车提醒买票的不同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苏格拉底被等不及的妻子一盆水泼在头上时的巧妙化解(多媒体显示具体内容),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在特定情境中,说话要做到:“含蓄、委婉、幽默”。

  归纳:学生齐读总结的听话和说话的要求。

  三、口语交际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主要有三种,(一)情境交流型(二)评论辩论型(三)介绍独白型

  (一)情境交流型——用文字设置情境,考察与人交流的能力

  常见的有五种情境:

  1、说服劝勉举例说明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情理兼备,力避生硬”

  2、请求报告举例说明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礼貌用语,明确表意”

  3、鼓励祝愿举例说明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心意诚挚,简明得体”

  4、批评提醒举例说明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含蓄委婉,巧用智慧”

  5、应对尴尬举例说明这一情境的答题准则:“沉着应对,机智善变”

  (二)评论辩论型——围绕热点或话题谈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举例:(多媒体显示)这段网络聊天对话,出现了用符号表意的语言现象,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学生讨论,赞成与反对各自发表意见)

  这种题型答题准则:“稳妥立论,以理服人”

  (三)介绍独白型——考察独自语言表达的技能

  这一题型的考察包括介绍地方风俗、设计导游词、读表写话、看图说话等。

  举07年茂名市的一幅漫画为例,这种题型答题准则是:“明确重点,清晰准确”

  四、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上所得,谈谈收获。

  五、操练场

  1、(多媒体)关于合理使用两个字的谦辞、敬辞的例子

  2、(多媒体)名人巧妙作答的生动实例

  3、(多媒体)展示奥运火炬的图片,分析其代表的含义。

  六,布置作业

  分发复印的近年来各省出现的中考口语交际题,学生课后思考。

  【课后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复习课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环节,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互相探讨,气氛和谐融洽,方法归纳及时。较好地锻炼了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升了他们与人交流的信心,有助于积极备战中考。各类口语交际常见题型的做题技巧的总结是个方法的指导,操练场也是中考前的提前热身。此课设计配合以多媒体,教学效果良好。只是在操练环节因为时间有限训练还不够,它的复习还需要多安排课时,多见题必终将有助于这一题型答题技能的提高。

复习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口算:

  +=1×=6-1=

  1÷=0.63÷0.7=×=

  2.完成88页第5题

  (1)学生自己默读题意。

  (2)每道题你打算怎样进行计算?

  (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灵活地运用。)

  3.(1)小军买《小学生字典》和《成语词典》各1本,30元够吗?

  (2)冬冬买1本《儿童百科知识读本》需付多少元?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哪些书按七五折出售?哪些按原价出售?

  4.林老师编写了一本《趣味数学故事》,获得稿费3800元。按规定,一次稿费超过800元的部分应按14%的税率纳税。林老师应缴纳税款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提问:应纳税是多少元的14%?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88页第8题

  (1)怎样比较成绩更合理?小组讨论后再计算。为什么单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不合理。

  (2)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188厘米,助跑摸高成绩是351厘米。他助跑摸高的高度是身高的百分之几?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运算率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说说下面式子的运算顺序

  1842+56-453×45÷45

  [(+)×]÷

  总结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归纳: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2.复习运算定律。

  (1)填写书89页的表格

  (2)还有哪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举例说明。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1)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分组练习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每题你运用的是什么运算性质或运算定律?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说说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说说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

  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每页的字数

  4.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让学生标出行走的路线,再列式计算

  (2)谁先超过中点?说明在相同时间里,路程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7题

  学生完成、交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复习课件【篇3】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在本册教科书的第四、六单元中,也已经学习过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把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方法。本单元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准备。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三年级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但当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学习,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本小节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利用类推,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填出通分后的两个分数,并算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结果。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方式:同桌交流、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观察能说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2:通过练习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五单元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

  学生大概会出现不同样式的网络结构图。

  如:树状整理图,表格整理图,大括号整理图,编号整理图等。

  内容包括: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加法(2)异分母分数减法

  (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下边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质疑。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师: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部分同学整理得都非常的全面,有条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既突出了知识体系,又有自己的个性。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回顾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回顾)

  指名交流: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总结完毕,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对于回答特别好的小组或学生,要加以表扬。)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组测试题,看看大家能否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

  1、解方程

  x+2/5=9/10x-(1/4+1/5)=7/10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8+1/5+5/82/5+3/5—5/7

  5/12—1/6—5/6+7/122—2/7—5/7

  4/7+(17/24—4/7)12/13—(12/13—2/3)+1/3

  3、一段红布,做红领巾用去了3/10米,做小红旗用去了3/20米,还剩下7/20米,这段红布原来长多少米?

  (二)评价完善

  学生做完后,全班订正,教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总结

  1、谈收获: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自我评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加减法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复习课件【篇4】

  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之中强化“高考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在复习教学中紧紧把握住学科复习的范围、深度和重难点,根据高考要求,按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和综合各个不同层次的知、能要求组织复习活动,提高备考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能增强迎考的紧迫感,激发备考的信心和斗志,根据高考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熟悉高考题型题量、提高做题速度等方面,做好适应性的准备,[高中化学]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强化“高考意识”、并使其贯穿于化学复习过程的始终呢?归纳起来,我们的做法是发挥了如下“五个作用”。

  一、发挥“考纲”要求的主线作用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强化“高考意识”理所当然地应当使“考纲”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的主线。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六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形成了《中学化学复习知识体系表解》发给学生,化学论文《[高中化学]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这份“表解”实际上成了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提纲;复习进行到哪里,学生就阅读到哪里,从中一目了然地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考内容,哪些是考查重点,各考查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二、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

  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教学的“无形指挥棒”。纵观近年来全国的化学高考题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所以,让学生以它们为范例,把握来年高考的尺度,这对于强化“高考意识”十分必要。如何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布局:

  首先,把近五年高考题收集起来,按中学化学知识的“六大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细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三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组编成八组“高考题专题汇编”,印制出来,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进行配套训练。

  其次,我们经常选用历届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化学高考题采用了若干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所考的知识有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未涉及的内容,学生只能在考试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的文字,例如1991年高考题中有关第1000万种化合物结构式、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的推理,就是这类颇具难度的题目。我们在复习中,结合有关知识点,以这样的

复习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3、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4、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5、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准备:

  带调的6个单韵母和学过的10个声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读。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集体读)

  2、按顺序连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区分字母不同的发音方法。

  (二)第二题:我会写。

  1、出示:b---d f---t n---m u---ü

  先集体认读,再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顺口区别。

  2、对比抄写,边抄写边小声念字母。

  3、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个同学的胸前,这些同学依次走上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所拼出的音节。

复习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内在联系,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

  1.呈现问题

  出示问题: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对照教材第42页情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2)在长方体中分别指出与红色线标示的棱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2.全班反馈

  相同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继续呈现以下问题

  (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2)回忆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以及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想一想关键要知道什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

  4.继续反馈

  指名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表面积是各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整理与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复习课件【篇7】

   [教学内容]三(下)第39页第1—4题。

  [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这部分内容是整数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再面对乘数数位更多的乘法时,便很容易进行类推了。这节课主要复习本单元的乘法计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只安排了4道习题,第1—3题分别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第4题是用口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从素材上看,与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从难度上看,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从数量上看,题目不算太多。总体而言,教材既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又给教者留有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这些内容呈现的形式相对单一,如果按部就班地依次教学,缺乏趣味性。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增加了闯关游戏的情境,并对每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地整合、拓展,努力使学生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充分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记住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理解: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

  简单运用: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

  复杂运用:灵活地选择口算、笔算或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创见:能探究并发现特殊数计算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思考能力。

  同时,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进行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并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谈话: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乘法单元的复习课。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笔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这些知识你们都掌握了吗?数学王国里有一些难关需要我们去闯一闯,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设计说明:复习课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在复习课上要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以便使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开始的回忆过程,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

   二、口算练习

  第一关:快速抢答。

  依次出现第1题的算式,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口算。

  穿插提问:计算13×30时你是怎么想的?10×40又怎么算呢?计算20×50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关:对号入座。

  课件出示: 10 15 50 65 80

  ( )×( )=150 ( )×( )=4000

  ( )×( )=5200 ( )×( )=975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汇报。

  启发:你们填写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吗?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能利用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来确定积的个位,从而使填数变得简单。

  【设计说明:复习课相对新授课来说,要枯燥些,计算的复习,更要避免这个问题。这里根据儿童求胜欲望强、不服输的心理特点,设计智力闯关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关的变式练习,既让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对数学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估算、笔算练习

  第三关:智慧钥匙。

  1、课件出示: 456

  42×23= 24×19= 22×17=

  提问:这个保险箱的密码是456,下面是三把钥匙,只有一把能打开保险箱,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把钥匙,打开保险箱呢?这么快!你有什么窍门吗?

  引导发现:直接看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的结果,可以将22×17=先排除。另外两道估算就可以了

  提问:24×19,你是怎么估算的?42×23,你又是怎么估算的?

  2、课件出示:1312

  32×41= 52×36= 53×11= 28×44=

  谈话:你还能利用用刚才的方法找到这一把钥匙吗?先思考一下,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汇报:53×11这把钥匙肯定不行,这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不是2,我们把它排除。52×36也可以排除,因为估算发现不在范围内。

  引导:32×41,28×44的结果在什么范围内?都符合要求,那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板演,并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3、课件出示:39×( )≈20xx

  提问:这时钥匙可以是哪些数?从里面选一个你喜欢的数算出结果(大多选50)。我们在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四关:灵活运用。

  课件出示:37×24= 24×21= 53×40= 25×16=

  谈话: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再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纠错。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亮点。学生在寻找智慧钥匙的过程,自身的智慧也得以生长。同时,估算和笔算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灵活运用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计算技能,夯实了双基的要求。】

   四、解决问题练习

  第五关:走进生活。

  1、课件出示第4题的部分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每个书架大约放多少本书?你是怎样想的?

  再出示第2个问题,提问:照这样算,30个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2、课件出示:实验学校的820名学生要春游,第一种车:46座,第二种车:32座。校长想选择18辆同样的汽车,应该怎样选?

  引导小结:看来解决问题时应该先思考方法,而不是急于去计算,选择合理的方法能帮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这两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分别运用了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不需要笔算。这种处理方式,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凸显了口算和估算的价值。】

   五、拓展提升

  第六关:找出规律。

  完成书中的思考题:24×11= 35×11= 57×11=

  启发:先计算,再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积有怎样的规律?

  根据上面的规律填空。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

  【设计说明:教材中的思考题虽然安排在第二课时,但完全可以在这节课中解决。因为,这节课复习的重点就是计算,在课的结尾探索特殊数计算中的规律,顺理成章。先算,再比,最后运用规律,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也层层深入。】

   六、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享

热门关注

出纳实习报告心得10篇

出纳实习报告心得

落叶课件优选

落叶课件

最新参观邀请函(分享11篇)

参观邀请函

每个女人正能量句子19条

每个女人正能量句子

撩人早安心语幽默73条

早安幽默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拼音复习课件必备

拼音复习课件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合集15篇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高三英语复习课件(集合7篇)

高三英语复习课件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