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7篇

2023-06-19 11:13:55 数学体积容积说课稿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书写教案是教师工作最基础的教学任务。编写教案为教师更好更快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你是否清楚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 篇1

  教学目标: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2、在比较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3、在观察、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点: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本常识:边、棱和面

  2、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试举例说明。

  二、基本练习。

  1、学生板演,并指名分析。

  2、小组作业,校对分析。

  4、实践分析:

  三、机动性的作业:

  1、

  指名学生分析:对表面积的影响,有哪些因素?当不同个数量的物体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表面积会如何变化?

  七、课堂作业。P23页6.7.8

  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尽可能在边上辅导,并批改部分。

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 篇2

  指导:卓玉仪(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②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换算。

  ④会进行体积和容积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看见过动画片《猫捉老鼠》吧?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小老鼠能轻易的通过,而猫却被撞的非常惨?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体。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老师手中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做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二、实验

  (师出使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

  先把苹果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结论:这说明苹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苹果和梨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师: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师: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你对它们的定义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问: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这样就会从一种感性认识很容易升华为理性认识。)

  四、习题设计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玩玩橡皮泥(伴乐)。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课总结(略)

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 篇3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到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能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教材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器的概念。

  【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教学条件设置齐全。特别是学生在自然课中能够做各种实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再辅以直观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在于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受表面积概念影响,认为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体积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出体积概念的真正内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在操作、实践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红薯和玉米各一个、水。

  学具准备:橡皮泥、每人1元和1角硬币各一枚。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动画。请看大屏幕:

  放映动画《两只鼹鼠》片断一:

  (秋天到了,两只鼹鼠正在田地里忙着储备冬天的食物。一个又小又瘦的鼹鼠背着一个大背篓收获红薯,一个又大又胖的鼹鼠背着一个小背篓收获玉米。)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笑了。你观察到了这两只鼹鼠有什么不同了吗?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到鼹鼠有大有小;背篓有大有小,所以装的东西有多有少。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激兴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物体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的东西有多有少。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师:鼹鼠有大有小,背篓放的东西有多有少。①那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②你们带来的水杯谁的盛水多,谁的盛水少?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

  板书:物体大小。

  容器多少。

  活动二:观察实验,感知体积意义

  放映动画《两只鼹鼠》片断二:

  (两只鼹鼠休息的时候,分别拿出一个红薯和玉米比谁的东西大,它们为此争吵不休。一只乌鸦站在树枝上嘲笑它们:两只笨家伙!要想知道谁大谁小太简单了。以前我喝水的时候就想到过了!)

  师:孩子们,你们能想出办法让它们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小组的意见。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量杯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思考:①两个量杯有什么要求?②到入的水有什么要求?

  (应该在两个相同的量杯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

  思考回答问题后,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其余的同学注意观察两个杯子水面发生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师: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玉米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你能举出一些物体,指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活动三: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意义

  放映动画《两只鼹鼠》片断三:

  (小鼹鼠背着装满红薯的大背篓回家了,嘴里高兴地说这些够我整个冬天吃的啦!大鼹鼠背着装满玉米小背篓低着头跟在后面。两只鼹鼠手里都有一个水杯。)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容器容纳物体有多有少。

  师:小鼹鼠为什么兴高采烈的,而大鼹鼠为何垂头丧气的呢?

  师:像背篓、水杯这样的物体,用来盛放物体的器具叫容器。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容器啊?

  师:两只鼹鼠的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测: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溢出,说明第一个水杯大。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放入量杯中,以此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发表看法。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上台做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使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开放式的方法,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有多有少。这些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1页,了解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学生阅读课本上对容积概念的定义。

  [设计意图]学生对容积的概念比较陌生,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学生思考回答两个问题。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同时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体积与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活动四:区别体积与容积

  出示魔方和粉笔盒。

  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

  说一说,盒子的体积和盒子的容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的容积比它本身的体积小。

  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同伴互相交流,反馈。得出魔方只有体积没有容积;而粉笔盒既有体积也有容积。

  活动五:巩固应用,构建意义

  试一试

  教材P42的内容。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作了铺垫。

  2.玩一玩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个形状,然后再捏成球体。前后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学生自由活动。然后观察思考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使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硬币,以小组为单位,1元硬币堆放在一起,1角硬币堆放在一起。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垂直放,谁的体积大?②一组将1元硬币垂直放,另一组则倾斜放,谁的体积大?

  学生分组搭建后,根据问题思考回答、辩论。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

  活动六: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否根据你的收获对自己或者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一个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以促进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正确评价的观念。

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 篇4

  教学内容:

  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能够观察教室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自学指导

  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

  学生观察后纷纷回答。

  2、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测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探究物体的体积。

  ⑴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⑵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

  ⑶让学生分组分小组测一测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⑷教师提问学生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⑸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

  ⑹教师提问学生对描述有困难得学生及时帮助。

  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内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个方案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四、反馈交流、精讲点拨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五、当堂训练、检测

  让学生做课本37页的课后练习题1、2.

  教师巡视并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参与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

  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七、作业布置

  教材37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 篇5

  一、教材说明:《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学生特点: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小游泳池一样大了,最后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

  师: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还有同学们说的物体都要占空间,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1、师手举西瓜、梨问: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生齐声读体积概念。

  2、师:刚才的西瓜和梨,我们可以说西瓜的体积比梨的体积大或梨的体积比西瓜的体积小,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能像我这样说给小组同学听吗?说一说。

  同学交流。

  3、师:有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有的物体的体积我们用肉眼一时难以分辨,像这两个土豆(师手举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说谁的体积大?

  师:到底哪个土豆体积大,你们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比较方法来吗。

  小组商量。

  小组汇报:(可能会想出以下两个办法)办法一、用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装上一样多的水,然后把两个土豆放入两杯水中,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个土豆的体积就大。

  办法二、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分别把两个土豆放入水中,看谁漏出的水多。

  4、学生领取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师:你们组中哪个杯子中的土豆大?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三)认识容积的意义。

  1、师:还记得同学们在举例中说到冰箱、柜子,像这两种物体打开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容纳别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容器。(板书:容器)你还见过什么容器?

  2、师:(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问:你们看,它们可以装什么?如果我往里装水的话,谁会装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动手试一试。

  3、师揭示容积一词并让学生说说通过演示活动,你怎么理解容积的意义。

  师小结并板书容积的意义。

  4、例举:油瓶所能容纳的油的体积就是油瓶的容积。学生试举例。

  5、辨析:出示装有半杯水的杯子,这时杯中所装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四)揭题看书。

  (五)谈谈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六)练习。

  1、书中试一试。

  2、用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发挥想象,用这12个正方体搭出美丽的形状。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师: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搭出了什么?

  师:你们真不错,搭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你们所搭物体的体积大小怎样?为什么?

  师;形状不一样,体积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体积的大小和它的形状无关。

  3、书中练一练1、2、3。

  (七)总结。

  八、教学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我认为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知。在导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学生一年级学过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美丽的动画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熟悉的情节在耳边响起,石子投进水后水面的变化清晰可见,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空间一词回答为什么水面会升高。而在这一个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肤浅地认为物体要占液体的空间,还不能体会到任何物体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间。于是老师紧接着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米、木块、纸巾,杯子。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一系列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感悟物体并不是在水中才会占空间。最精彩之处还是老师让学生想象杯子不断变大,变得教室一样大时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使学生们关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突破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这一难点。

  (二)突出探究活动,亲历做数学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中,十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辨别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引起学生思考:这该怎么办?而教师课始简短的动画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做了铺垫,课堂上学生想出了两个可行的办法.有了办法,接下来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实践的方法是学生说出的,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自始至终老师都只是承担组织者的作用。是学生在做数学中明白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并学会比较两个相差不大的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激发情感体验,学而有兴、学而不累

  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练习中,当老师让学生用12个正方体搭建不同物体时,学生非常兴奋,创造欲望极强。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参观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骄傲的表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得出体积大小与形状的变化无关。这一原理的获得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在教学中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当学生想出用两种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时,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了第一种方法的实验材料,让学生集中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操作。没有照顾到想到第二种方法的同学实验需求。

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 篇6

  【学生分析】

  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是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教程与方法: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和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师: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出示课件,注意观察水面的变化。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评价,板书关键字词,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物体的大小。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

  师:老师手中有两个土豆,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作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二、比一比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用两个有刻度的量杯,在里面放进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到哪里?

  先把土豆1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

  把土豆2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中的水,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两个杯子)

  师:如果老师要分可乐,哪个杯子装得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至两种方法在全班展示。)

  学生可能用的方法:将杯子倒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上面的两个杯)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多,我们就说那个杯子的容积比较大。

  师: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你对它们的定义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区别:体积是物体自身的大小;容积是所装物体的多少。)

  问:出示一个长方体的容器,它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四、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体积和容积。)

  1.42页试一试小组操作活动:

  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搭好后数一数它的体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

  第1组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等;

  第2组搭两个体积相等而形状不相等的长方体;

  第3组搭两个体积不相等的长方体;

  第4组搭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汇报:你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什么?(学生充分表达)

  2.玩橡皮泥

  问: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先猜想,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实验验证: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放入水杯画出水位;拿起再把它捏成球放入水中观察水位是否变化?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再放入水中

  小结: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4.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5.做练习:2.3(略)。

  五、全课小结(略)

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精选 篇7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前四年半的数学活动与科学课中经常训练的实验操作,动手操作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这也是我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突破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中要用到的量杯、土豆、水壶、脸盆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正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采用实验操作法、主体教学法,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知原来是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紧接着,我又提问:教室里还有像小石子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吗?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的课题:体积与容积。

  这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也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出示差不多大小的两个土豆,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单凭眼睛很难作出判断,怎么办?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要他们先独立思考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汇报意见。接着我让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台下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建议):在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土豆放入杯中,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土豆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接着,我及时提问:谁还能说说生活中什么物体体积大、什么物体体积小。 学生举例

  (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合作等过程,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理解了体积的实际意义,同时感受到生活在不断地变化。)接下来我又引出“盆和水壶,哪个容器装水多?”的问题,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案并在小组里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吗?

  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水壶装满水,倒入盆中,看满还是不满,或者把盆和水壶装满水,分别倒入两个量杯中,看哪个量杯水位高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这时我揭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为了加深对容积的认识,我又做一个演示:倒半杯水并提问,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

  (这样设计,使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容积的概念,并且明白:容器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容器的容积。)

  为了比较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我准备了两个水杯。一个是体积大,容积小的。一个是体积小而容积大的。

  这个片段的设计,使学生知道了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不同,并懂得了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体积小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小。

  三、多样练习,拓展延伸。

  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1、 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2、 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垒成不同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3、 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前面两题可让学生选做,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第3题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两个杯子的容积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这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教学作铺垫。

  四、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观念。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通览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初步建立了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列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学生对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又引导学生举了许多实例,进一步加深体验,拓展认识,再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水来测量两个土豆的体积大小时,我所选择的量杯太粗,导致水面上升的高度不明显。学生没有明显比较出哪个土豆的体积大。

  4、再拓展练习方面,我考虑不够周全,练习缺乏坡度,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

分享

热门关注

当队长发言必备

队长发言

春季学期述职报告通用

春季学期述职报告

早安心语致自己语录通用53句

早安致自己语录

关于禁毒的倡议书

禁毒倡议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合集15篇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

[精]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精选10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最大麦穗说课稿精选(7篇)

最大麦穗说课稿

体育面试说课稿7篇

面试说课稿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500字(精选7篇)

小学说课稿

精选数学说课稿集萃

精选说课稿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