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的需求,编辑已经整合了一些优秀的“五年级音乐教案”信息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每一位老师都不能忽视教案课件的重要性,因此最好认真撰写每个教案课件。教案作为整合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需途径。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音乐课本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溶入其中。
2、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京剧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追求,熏陶、娱乐,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听到回响于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威力的同时心里常常感到一丝遗憾——做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在那里?所以我选择了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溶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并让学生明白宏扬中国的戏曲京剧艺术人人有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处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因此,本课结合欣赏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时选取了京剧的发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4、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的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现代京剧《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对比欣赏来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黄”两种唱腔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唱、念、做等表演动作的模仿,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7、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的进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剧艺术中去。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教学方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了:
1、情境教学法:以京歌《粉墨人生》作为学生进教室时的音乐,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未有的氛围包围,再以京剧的出场方式与问好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不仅让学生充当票友,还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变成戏台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京剧的鉴赏能力。
2、谈话法:用于导入新课和介绍京剧的发展、行当及伴奏乐器等通过师生互动引学达标。
3、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体多看、多听、多想,从各方面去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导学生亲身做各种形式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唱《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学手段:本课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教师在呈现课件的同时口头讲解,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生动的舞台剧照,清晰的脸谱图片等,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第九册第八课,题目是《秦之声》。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通过聆听和感受民族音乐或戏曲文化,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里和年龄特点,要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熟练掌握戏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平时对戏曲很少接触,这就为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 、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地方选学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四、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秦腔部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土戏曲的喜爱;
2、采用聆听感受法、反复练习法等学唱戏曲片段;
3、学唱《祖籍陕西韩城县》
五、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应是:学唱秦腔《祖籍陕西韩城县》难点是:准确的演唱旋律,填唱戏词
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反复聆听法、讲解法、分组练习法、教唱法。
七 、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4.拓展延伸5小结。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音乐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戏曲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播放板胡演奏的经典曲牌,并设置恩问题:你知道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揭示板胡,简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板胡曲牌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过对秦腔角色的分类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了秦腔角色的分类,并通过不同角色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然后主要针对本节课要教授的生角的具体分类:娃娃生、小生、须生、老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后,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的视频,并请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属于秦腔的那个行当?学生由于有了前边的学习经验,就很容易说出该人物所属的行当为小生。然后请学生们翻书看《祖籍陕西韩城县》的戏词,请学生们自由发问。学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给学生讲解《三滴血》的戏曲梗概。了解了故事内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
我再次进行范唱,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谱子有何特点?同学们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后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起落特点是:起于眼(弱拍),落于板(强拍) 。我们把它称之为二六板。从表现情绪上,二六板均有欢音、苦音之分。然后就是戏曲的分句学唱。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唱法与分组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分组表演、评价。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我们陕西的地方戏很多,好听的也很多。我通过提问:你还知道陕西的哪些地方戏曲?有的学生说到了眉户、阿宫腔等。此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好几个剧种,并轻声哼唱了几句。这样更直观形象,使学生加深对戏曲的认识。
第五环节:小结
本课的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参与戏曲的演唱,并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你觉得秦腔是否像你以前认为的那么难?此时的学生对戏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秦腔的兴趣。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10册戏曲欣赏课东北二人转——《黑土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说课。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人转是地方戏曲曲目,它是东北人培育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距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以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呈现着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东北人的喜爱,它代表着东北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
教材首次将地方戏曲作为欣赏内容呈现在小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与以前的欣赏内容增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通过该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北地方戏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地方戏曲,为今后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地方戏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当今的城市孩子喜欢和崇拜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大多排斥,对中国的戏曲更是觉得乏味和无聊。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戏曲”欣赏课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二人转音乐的各种要素、表现手法做出整体性的反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二人转的美,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基于以上理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听赏、感受东北地方戏曲,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能够哼唱二人转《猪八戒拱地》的唱腔,并模仿、体验二人转的各种表演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教学活动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二人转愉悦的欣赏过程。
2、在探究和表演活动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东北二人转的听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发扬和传承东北民俗音乐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二人转。使学生对地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会哼唱二人转的唱腔并表演二人转或二人转的小曲、小帽等。
经过对以上的分析,我做出如下诊断:
在现今科技、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仅凭传统的录音机和教材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五、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听”为主,,过于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教学资源单一,欣赏过程枯燥;感知通道单一,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乐曲的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听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1、教学资源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资源不足,扩展学生想象和思维空间、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2、可以为“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提供环境,让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够做到真正的主动参与。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进行我的教学活动。
教法——“视听结合”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点击课件,边放边说)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我的家在东北》这首歌曲。通过MTV的画面和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东北的美丽富饶,黑土地的宽广辽阔,以及东北人的热情豪放。
接着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我们东北好在哪里?你知道有哪些特色?
在师生交流中使学生在物产及文化方面对东北有所了解,为自己是东北人而感到自豪,以喜欢东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喜欢表现东北的通俗音乐进一步产生想要了解东北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二人转。(打开首页)进入今天的学习重点环节。
视听结合感悟欣赏(打开网站,边说边操作)
教师打开学习网站,初步让学生感受二人转,然后进入二人转介绍栏目,让学生根据首页上的内容,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二人转的由来、发展历史、特点、表演形式;以及二人转的唱腔曲牌、道具、乐队、二人转的小曲小帽。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了以往欣赏课上来就听,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多个感官去感受、欣赏、了解二人转。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了学生学习抵触情绪,为后面的学习哼唱和表演奠定了基础。
引出重点个性化学习
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后,开始进入到欣赏学唱唱腔环节,教学选择《猪八戒拱地》片断展开学习活动,首先我先让学生观赏这个片断。(播放视频)
然后让学生分析二人转有哪些表演特点?
学生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总结出,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表演诙谐幽默等等。
通过视听觉的感受以及特点的分析,学生对二人转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在此时提问:
这样有趣的曲目,你们想不想学着表演呀?在这里我没有仅仅强调学唱,而是鼓励同学们可以根据视频学习二人转表演中的其它原素(如舞手绢)。(《猪八戒拱地》一直播放到这个里)
下面是学生学习过程:
1、看视频跟唱、学唱(视频)
3、男女分角色学唱(视频)
4、教师指导难以唱准的“小节”(照片)
5、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与分角色演唱表演自己喜欢的环节)。(照片)
6、学习舞八角巾和扇子。(照片)
7、鼓励学生模仿和创编有自己特色的二人转(视频)
8、与教师搭架子表演(视频,一直放到下面的语言说完)
此时师生融为一体,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学
习感受二人转的曲调、表现形式、道具等,学习乐趣不断加深,对二人转所代表的东北的民俗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理解。从而突破了难点。
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课至此时进入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感,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提出了另一个目标,(进入网站)二人转除了小曲这种表演风格还有其它的表演风格,你们想不想欣赏其它几种表演风格呀,能不能试着再学一种?
随即老师打开学习网站,根据学生的要求去欣赏其它几种表演风格。
阎学晶的《二十四节气歌》(小曲)
小帽《小拜年》
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还跟着哼唱了一段(视频)
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之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更进一步拉进了学生与地方戏曲的距离,使之更加喜欢我们东北的二人转。
(视频)课近尾声,我请同学们说出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热爱,发扬光大东北的二人转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我请同学们站起来挥起手里的扇子、手帕,载歌载舞。在热烈的气氛中共同展现东北人的热情和豪放情怀,在欢快的二人转演唱中结束本课。
七、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为音乐课堂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刚刚的教学片断中,以为各位评委充分展现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就不加以详细的叙述了。
在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尝试中,证明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欣赏课整合其教学效果是优于常规教学的效果,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同时不要过于注重“视”,忽略了听与唱。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评委点评。谢谢。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5
第十课 音乐家莫扎特
聆听音乐,思考并交流对歌曲的感受。
找一找这首歌共有几个乐句,有没有重复句?
说说旋律的基本走向,并随琴轻轻划拍视唱旋律。
练唱第三乐句,突破难点。
通过聆听,感受作品的节拍、情绪、情感等特点,初次获得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初步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学习歌词。
1、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
3、为学生示范第三乐句变化饮的特殊表情。
4、设问:每一句都从弱起开始,演唱时应怎样处理?
归纳:注意强弱有致,轻巧地表现音乐的弹性和动力感。
随琴跟唱歌词。
体会变化饮的运用在这里所带来的内敛、含蓄、节制的美妙效果。
讨论怎样演唱,然后跟录音演唱全曲,体会莫扎特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提高学生对音乐细节的感受、上能力。
歌曲表现。
1、讨论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丰富和完善这首作品?怎样表现?
2、巡视学生排练并进行指导,然后播放音乐。
分小组讨论,选择不同是角色和任务进行协商、创造。
分角色扮演小树、小河、紫罗兰、布谷、夜莺,“我们”等形象,戏剧性地表演和再现歌曲的内容和情境。
体验音乐表现的快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境的感受、欣赏和把握能力。
听赏《土耳其进行曲》。
师: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听赏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1、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出示思考题:
(1)乐曲的基本情绪怎样?
(2)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播放A、B、C三段音乐,请学生说说每段音乐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节奏铿锵有力、气势宏伟。
(2)活泼轻盈、节奏富有弹性。
(3)跌宕回旋、流动不息。
3、再次播放《土耳其进行曲》。
1、说一说乐曲《土耳其进行曲》的基本情绪,并说一说从听觉上感受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分段听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段音乐的风格特点。
3、听音乐并进行律动:听到A段音乐跺跺脚,听B段音乐拍拍手,听到C段音乐拍拍腿,以示区别。
体验进行曲雄壮有力的风格,感受各段音乐的特点。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莫扎特,学唱和听赏了他的作品,下节课将听赏他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法国民谣变奏曲》,了解变奏曲的特点,尝试根据已有节奏为乐句进行变奏联系。我们下节课再会!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说湘版音乐教材五下《祖国在我心中》教学设计。本课由演唱《祖国印象》、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美妙的歌声》、活动《给下载的音乐存档》四部分组成。
我选择演唱《祖国印象》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进行说课。《祖国印象》歌曲朴实无华,音乐充满活力,轻盈、舒展的旋律和富有动力的节奏,抒发了少年儿童赞美祖国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和我的祖国》曲调起伏流畅,旋律优美、热情奔放,尽情抒发了“我”和我的祖国犹如“浪花”和“大海”一样彼此依存,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扩展,感受体验和创造活动能力增强,音乐感受与鉴赏方面他们能体验到音乐情绪,能用语言作描述;音乐表现方面能掌握和运用正确姿势,自热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在综合艺术性表演活动中与同学合作,体验,能对他人表现作评价;音乐创造方面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创编与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参与表演。
三、说目标
音乐课程最核心目标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本课教学中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技能学习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3——6年级应该保持音乐学习兴趣,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知、鉴赏、表现等方面能力等要求,拟定以下目标:
1、能用深情的歌声、自豪演唱《祖国印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在跟唱和听赏《我和我的祖国》时能感受、体验到“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八六拍子歌曲的特点和体验歌曲中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由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
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感受八六拍子歌曲特点和歌曲中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并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运用情景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聆听感知法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观赏评价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录音机、《祖国你好》、《祖国印象》、《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
(二)教学思路与环节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听赏体验“我”和我的祖国情感——→演唱感受“祖国印象”——→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三)教学流程
情景视唱《祖国你好》————————→(视唱练习)
1、播放音乐《祖国你好》,师生随乐互动,创设轻松、热闹学习氛围
教学开始就播放歌曲《祖国你好》,从听觉出发,利用歌曲欢快热闹的情绪,动感的节奏吸引学生的心灵,在老师带动下随乐律动,释放心中快乐激情。
2、教师引导学生用热情、自然的歌声向祖国问声好
此时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非常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于是,老师在音乐进行的同时简单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名叫《祖国你好》,表达了祖国人民欢欢乐乐,祖国龙腾虎跃盛世太平的繁荣景象。随即在老师的手势指引下,全体学生声情并茂用真诚地歌声向祖国问好。
感受与鉴赏————————→(听赏《我和我的祖国》)
1、第一次听:感受歌曲情绪和节拍特点
提问:用一个或两个词语形容歌曲的情绪?歌曲的节拍特点?
听赏要求:用XXXXXX|随乐进行拍击
《我和我的祖国》是八六拍子的歌曲,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八六拍子。为更好感受歌曲韵律感,节拍感,特意在听赏前指导学生对最简单八六拍子节奏XXXXXX||进行练习,在听赏同时随乐拍击这个节奏进行听赏。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体验到音乐的情绪,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的,所以提出疑问“用一个或两个词语形容歌曲情绪”。
2、第二次听: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提问:歌曲中将“我”比作什么?祖国比作什么?
“我”和我的祖国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情感?
听赏要求:身体随音乐摇动,根据歌词,安静聆听
随乐熟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3、第三次听:全曲跟唱
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轻声跟唱歌曲,加上适当手势动作表现演唱,表达“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不分割情感。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围绕听赏的音乐,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做出各种即兴身体动作,唱一唱歌曲主要片段,这种综合性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使听赏音乐变得有情趣,学生乐于参与。
表现————————→学唱《祖国印象》
1、讲讲你眼中的祖国
目的:激发学生用语言描述祖国,逐步引入《祖国印象》歌词
2、初听《祖国印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拍特点
⑴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安静聆听歌曲
提问:你感受到歌曲情绪是怎样的?(轻盈舒展....)
⑵老师带领学生用XXXXXX|的节奏跟随歌曲伴奏
提问: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特点?(中速、动感、有活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中唱歌教学也得围绕“
听“这个中心来完成。学唱歌曲第一步在于听,在听中体验歌曲中赞美祖国的自豪和幸福的音乐情感,轻盈舒展的旋律,达到音乐教学“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3、跟琴声模唱旋律
第一:教师带领学生用哼唱法,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哼唱旋律:
第二:学生分组分乐句哼唱,采用对比教学,学唱方法
重点指导:“祖国啊,我们的祖国”一句旋律的哼唱,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进行学习。
在学生对歌曲情感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我会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动情哼唱,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我用示范演唱和学生分组对比演唱的方法,鼓励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教学。而学生运用听唱法、跟唱法享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美感,从师生间评价中得到成功体验。
4、播放录音跟唱歌曲
第一:学生自主跟录音原唱填唱歌词
第二:从唱清楚歌词出发引导学生填好歌词
绝大部分学生本能喜欢歌唱活动,而此时对歌曲旋律达到一定熟悉程度,情感上也得到了一些感染,按奈不住想用更美丽的歌声表达心中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情。自主跟录音填唱歌词既是情感的释放也是情感的表现,在填唱活动中,在一字一句朴实无华的歌词中,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鼓励了学生歌唱的自信心,使学生踊跃参与活动。
5、跟琴声填唱歌词,采用老师范唱或者学生听琴声的方式纠正音准和节奏
教学中进行反复枯燥练习会使学生失去演唱兴趣和积极性,为此在纠正学生歌唱音准节奏问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歌曲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和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
6、跟录音原唱填唱歌词,找出歌曲中表达对祖国热爱和赞美情怀的歌句重点唱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我会对学生是否“有表情地唱歌”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从引导学生挖掘歌曲中重点乐句,高潮乐句出发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理解和表现。
创造————————→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1、师生同唱歌曲
师生声情并茂同唱歌曲《祖国印象》不仅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歌曲情感的升华。学生们积极主动深情、自豪地演唱让歌声回荡在教室里久久不能平息,而学生与祖国心心相应的情怀也久久不能平息。
2、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聆听歌唱祖国的歌曲,写首小诗表达对祖国的爱下节课与同学老师及交流。
激发学生从不同音乐作品中感受对祖国的各种真挚情感,并尝试用写话,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悟和爱。这个活动是对《祖国印象》第二课时铺垫,让人意犹未尽,期盼下次学习的到来。
本课设计从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听促进开展任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音乐整体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声情并茂演唱能力和以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一、说教材
1、本单元的名称叫《欢乐的村寨》,介绍了苗、彝等各个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感受民族歌舞,我选择的《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名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为素材,抒发了巴塘人民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紧接着切分节奏都让人们感受到巴塘人民对北京首都的向往。
2、本课的目标我通过三个层面来判定: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与北京的背景和对北京首都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起创作与想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体验藏舞中最基本舞步:弦子和踢踏步。
3、教学重点:感受藏族音调风土人情,激发对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初步了解巴塘对祖国北京的热爱。
4、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二、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歌曲种类多,知识面广,歌曲风格各不相同,为能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我们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对汉族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让他们更好感受藏族民歌生活及风格,我制作了课件,学生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课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2、课的导入以情感人,没清的音乐枯燥无味,在课标的三个层面上分别指出音乐对人的审美教育,音乐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整节课以情贯穿,让学生通过学唱、表演、舞蹈来抒发巴塘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节奏难点运用舞蹈化手段教学:把藏舞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节奏更加形象化、简易化、兴趣化、舞蹈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即学习了藏族舞蹈,又完成了教学难点。
其次,课程整合、旋律模唱法、德育渗透法都融合一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自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如大胆放手,教师只有点拨引导,第一句高音学唱,教师引导情绪后让学生演唱,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很快完成难点。
2、积极探究法:教师提供开放有趣的音乐学习情景,我让学生给音乐起名,让学生模仿各民族的舞蹈动作。一方面培养了想象创造力,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知道平时要注重对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观察及收集。
3、群体合作法:在学生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切分节奏难点解决中可发挥他们编创,让其互相帮助、启迪、促进,发挥群体力量,增强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感受喜悦情绪
(1)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学生聆听,并感受情绪和气氛,说说你认为是什么场景?
(2)让学生给音乐起名
(3)教师引入歌名,并导入喜讯到边寨,到各地方、少数民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有:《赶圩归来啊哩哩》和《苗岭的早晨》。《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G宫系统e羽调式4/4拍节奏非常欢快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歌曲,在本课作为教唱要求。但只唱中间部分,这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有四段歌词,都表现出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的心情。第二个乐句只有一个段歌词,但分两个声部,使全曲推向高潮,最后落在主音上结束。《苗岭的早晨》是一首A宫调2/4拍节奏非常自由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苗族乐曲。在本课作为欣赏要求。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标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南风情的学习和了解,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体验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3、知识与技能:能用标准、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三、教学重难点
感悟民族音乐风格,做出正确评价,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
聆听法、提问法、演示法、模仿法、讲授法等。
五、教学工具
钢琴、录音机。
根据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变声期,不宜长时间发声的实情。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重视欣赏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1—2分钟)
我使用问题导入法。问题是“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几个少数民族?他们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哪个地区?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当然第三个问题不要求作答,只起到让同学们回忆和反思的作用。提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很快投入到课堂,并且激发同学们主动获得知识的兴趣。
2、欣赏部分:(20分钟)
我使用的是聆听法和提问法。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欣赏《苗岭的早晨》。问题是“听这首乐曲时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听完后作答。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我的第二点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完后我接着对苗族的重要节日、服饰、音乐、乐器和一些风俗习惯等进行阐述。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我的第一点教学目标。
3、教唱部分:(18分钟)
不同的少数民族,他会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音乐风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很有魅力的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首先我们完整地听一遍,感受一下这首曲子的情绪和独特的地方。接着就是教唱和演唱、分组演唱的部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我的第三点教学目标。
4、小结:
“今天我们叩开了西南风情的大门,发现里面绚丽多彩如诗如画。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手段继续参观和探索里面的奥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继续学习。最后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西南风情
一)欣赏部分
《苗岭的早晨》
苗族:
最重要节日:芦笙节
最重要声乐:飞歌
最重要乐器:芦笙
二)歌唱部分
《赶圩归来啊哩哩》
情绪:欢快、活泼。
独特之处:啊哩哩。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中,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知识目标:了解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感受和声的美妙。
歌曲分析
本课是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两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切分音的运用,较强的表达了对家乡充满着激情的抒发,在“阳光”和“沙滩”的句中出现一拍休止符,更近一步的表达了对童年时美好时光的怀想,句末的旋律在变拍子中有高音,下行结束,表现了那时的童年回忆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对比法,分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勇于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台湾校园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师生一起唱。
(目的:为后面引出民谣这种歌曲的形势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活跃气氛。)
2.师: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师:台湾省是由台湾岛及其周围的绿岛、澎湖列岛等几十座岛屿组成,是我国第一大岛。还有很多自然景观象日月潭,北投温泉风景区,台北故宫博物馆,号称世界第二大断崖的清水断崖。主要民族有汉族、高山族。(米仓,水果之乡,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使用的语言有普通话、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
台湾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朴实、真挚、爽朗的'台湾人,正是台湾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了具有台湾风格的艺术形式。如台湾的民歌、台湾的校园歌曲等。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唱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播放歌曲,谈感受
歌曲背景
《外婆的澎湖湾》是由台湾着园歌谣的创始人叶佳修写的。他说,其实这首歌是为着名音乐人潘安邦写的,而且是真的完全为他写的,里头的外婆就是潘安邦的外婆,澎湖是他外婆住的地方,他告诉叶佳修自己小时候的风景,当叶佳修写《外婆的澎湖湾》的时候还没去过澎湖,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背景比较接近,都是乡下的孩子,所以叶佳修把潘安邦的外婆想成自己的外婆。很快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潘安邦在唱完这首歌曲之后,一曲成名。澎湖湾也跟着闻名起来,而且更有趣的是,潘安邦的外婆也如澎湖的景点一样,成了游客们拍摄的对象,慈祥的外婆从来不会拒绝游客们的要求,因为她知道,是孙子的歌把他们带到了澎湖。老师下载了一些澎湖美景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澎湖flash由潘安邦演唱)
二、学唱歌曲:
师:看了这么动人的澎湖美景,是不是也激起了你们对澎湖的向往?现在咱们到台湾旅游也很方便,合适的机会时和爸妈一起到澎湖湾游玩了。
1、初听: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
2、复听:
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诵读歌词(放伴奏音乐)
4、师弹琴
捕捉学生演唱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解决难点,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5、难点突破:切分节奏,用对比的方法练习
6、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练习歌曲
7、有感情地演唱:
歌曲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演唱时要强调声音和情感,不能喊唱。
8、抽查练习
9、欣赏名家演唱
欣赏着名歌唱家谢莉斯王洁实演唱的二重唱《外婆的澎湖湾》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他们是如何为歌曲进行合唱处理的。(课件)
和声效果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校园歌曲“点歌台”,一起去欣赏、品味台湾校园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吟唱了优美的台湾校园歌曲,还了解台湾其他方面的知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人民有着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关系。他们也深深地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亲人,盼望着相聚。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同胞都在第一时间里捐款捐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大灾面前福祸同当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深深地期望他们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吧。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读唐诗》。
教学过程
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
1、随音乐《读唐诗》走进教室,(出示读唐诗——课件)
2、导入:
这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远远流畅的古诗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诗。首先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新授
1、出示《读唐诗》的歌曲(课件(2))播放完整歌曲,师生随音乐听唱一遍。
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吗?
生:回答(许多古诗……)
师:你看到歌词的时候,同学们能联想到许多唐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知道的唐诗最多,分成四组,每组一个题板,请你用连线连一连,连接最快的就为优胜小组。
2、活动开始
(1)每组一块题板(各组讨论画线)
(2)最快的到前面展示,并排好。
师:同学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来当评委。
(3)2组给1组评,3组给4组评。
(4)老师展示对与错(课件)“床前的月光、《咏鹅》”
师:说一个句字的头,学生答一个诗的题目。
这首歌曲是由八首古诗的佳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歌曲。
(5)师生齐(评价)
三、学习唱读
1、师:问你知道唐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表达诗人喜怒哀乐、喜爱古诗、表达诗人对唐诗的赞美)
2、师轻声唱词。课件与2相同
师:你能说一说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吗?
生:分别让学生回答。
师:以一首唐诗为例:课件:“高飞的白鹭”……作者是谁?
生:杜甫的《绝句》。
师:如果以这首古诗为例,你能画些什么?
对!它象一副画卷一样那么美丽,其中描写景物,色彩有什么?
生:黄鹂是黄色、柳是绿色、天是……雪是……
师:对!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它们远近高低,响应的构成一副赏新悦目的画卷,所以我们说唐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3、歌曲处理与演唱课件与2相同
(1)播放全曲
师:听一听旋律,找一找歌词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听一听找到了吗/
生:第二段或“枫桥的钟声“……是高潮。
4、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有多长
师:指读×?__ × ×
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歌曲的高潮之后,又恢复到什么的方?生:宁静。
指导:4/4拍旋律56 71 2 4 ? | 4 32 21 | 1 - ||
(2)全体完整演唱强调高潮处,MP—Mf-mp
四、展示延伸
师:让学生借古人的情怀开一个古诗演唱会。
形式:合唱、表演、吹奏、朗诵……
五、板书:
课题:《古诗新唱演唱会》——读唐诗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11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一节网络音乐欣赏课。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友谊》一课的第三课时,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和《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分析】
这是两首歌唱友谊的通俗歌曲,节奏通过大量的切分处理,与词紧密结合,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储备上,我校学生已经了解了网络的初步知识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两首声乐曲,了解作曲家郭峰及通俗歌曲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友谊的珍贵、爱与和平的美好。
【教学重点】
1、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指导学生利用预设的课程网站来获取音乐人—郭峰的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媒体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室、课程资源网站、网络题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二)网络为媒,领悟友谊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四)教师总结,深化友谊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网络音乐世界。
下面,我就着重说说第一、二、三环节中网络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感受友谊
“请同学们听着好听的歌曲进教室,做你最喜欢的动作,看谁最美!”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切换)
我利用课程网站中插入的视频进行教学导入,多彩的画面、清晰的声音,视听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就被欢快的音乐情境所包围 ,达到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主体加入学习的目的。
接着,“请学生双击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打开课程网站,看着网络歌篇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切换)
这是带动画的GIF网络歌片,代替传统手绘的歌片,与视频歌曲同步播放,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任务驱动,了解作品
由于对通俗歌曲的喜爱,同学们也一定对 “流行音乐人”郭峰十分感兴趣。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课程网站中搜集音乐人郭峰的相关资料。
(2)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复制粘贴到wrd文档中。
(3)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换学习心得。
指导学生借助课程网站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解决音乐欣赏中 “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切换)
这是我设计的“作者简介”栏目,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这些链接上网浏览更多的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三)学生自评,巩固友谊
依据授课内容,我在网站中设置了在线考试栏目。请同学们在题库中答题,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得分情况,进行自评。
这是我设计的网络题库,由于条件所限我做了一张截图,还请评委老师见谅。
网络题库测评环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能在
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自信心。
【教学效果】
网络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在网站中置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教师能更好的掌控进程。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愉快学习,大胆表现,默契合作,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信息技术整合达到了本节课有效教学的目标。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情感主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五年级音乐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第四课歌曲,在80年代台湾掀起的校园民谣中,成为深受大家喜欢的歌曲之一。本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熟悉。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第二部分是歌曲高潮所在。歌曲蕴涵着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感受音乐,感受亲情
2、说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校园民谣、了解作者叶佳修、能演唱这首歌,做打击乐伴奏,做律动
(2)过程和方法: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用歌声表达出作者对澎湖湾的怀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浓浓的亲情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学重点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一些节奏在演唱中很难把握,所以难点定为切分节奏的解决。
4、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台湾著名的民谣作曲家——叶佳修所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两段体结构。
5、说教学方法
这是一节综合课,运用模唱、教唱、示范、表演等方法来执教
二、学情分析:
歌曲是首叙事性歌曲,朴实感人,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意图,并且歌曲旋律性强,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正好抓住了高段学生的演唱心理,能充分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
三、教法设想:
(1)、强化节奏朗读,以读促解,感受温情
音乐新课标以审美为中心,而美的感受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所以,歌曲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通过晚风、白浪、沙滩、椰林、斜阳、脚印、薄暮、夕阳余辉、外婆的拐杖创设了一幅夕阳晚归、温馨浪漫的人物风景图,只有去朗读,去演唱、去表演才能进入角色,才能有深刻的感悟。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标要求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形体动作、节奏和旋律的创编,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所以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时要和学生有所交流,解决疑问,在音乐节奏巩固和训练时,倡导学生自主的表现能力!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扩展。情景交融,对所学歌曲的认识就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容易使学生进入音乐,引起共鸣。
四、教学过程:
分为导入、学习新歌、巩固学习、拓展四个部分
1、导入
播放《兰花草》,老师带学生一起演唱,目的是为引出民谣这种歌曲的题材,同时也是为了创设气氛。然后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首歌曲的题材,引出校园民谣,出示课件解释校园民谣,由校园民谣来认识其开山鼻祖台湾音乐人——叶佳修,去了解他的音乐作品《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爸爸的草鞋》《赤足走在田埂上》还可以介绍其他校园民谣如《童年》、《踏浪》、《同桌的你》等等
[设计理念: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扩展学生视野]
2、学习歌曲
本部分分初听歌曲、学习第一段、第二段、整体学习四个部分
首先初听歌曲,思考三个问题:1.歌曲是几拍子的?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3.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听歌曲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做小结:歌曲表达了对澎湖湾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学习歌曲第一段,老师有感情的一句一句演唱,把每一句的歌词意境表达清楚,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然后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目的是解决切分节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教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最后老师做小结:第一乐段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欢快,富有动感。使人们联想到在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个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的时候,结合幻灯片,边看边听,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二乐段的不同点。(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然后跟钢琴演唱,解决重点句子。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为歌曲演唱创设意境,能恰倒好处的作到感情的释放
[设计理念: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为歌曲配伴奏
为了增强歌曲的表现力,我们还可以加上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可以老师钢琴,学生配打击乐;也可以老师用乐器伴奏,学生尝试弹奏钢琴配合;整个歌曲的打击乐合奏。(老师弹奏,学生打击乐伴奏,大部分学生演唱并拍节奏);也可以让管乐特长生为大家演奏,目的就是演唱好歌曲,巩固节奏训练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4、拓展
欣赏一首同样由叶佳修创作的民谣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听着音乐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