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课件

2023-06-09 19:57:50 长恨歌课件

  每位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都必须认真地为本学期准备好教学教案课件,因为这不仅需要谨慎周密的筹备工作,同时也是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重要途径。如果您正在寻找优秀的文章,那一定要读一读“长恨歌课件”!非常欢迎您的阅读,希望您会喜欢它!

长恨歌课件 篇1

  一、 导课:

  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情色彩。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

  (杨玉环16岁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 (乐)

  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 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思念)

  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 (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

  “恨”在此为何意?是仇恨、怨恨吗? (生答:是遗憾、是悔、是痛)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写恨、歌恨、悟恨,全诗表现了几个人的恨? (三个人的恨,分别时唐玄宗、杨贵妃、白居易的恨。)

  三个人的恨,必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表现唐玄宗“恨”的诗句。互相交流朗读。请学生读。

  师: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叶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可见唐玄宗既恨君王不能保红颜,又恨晚年孤苦无知己呀!

  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有思念有遗憾之痛,那么死去的杨贵妃呢?诗人用大胆的联想、想象表现了杨贵妃之恨,同样请同学们找到相应诗句并互相交流朗读。 师: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杨贵妃百感交集,杨贵妃在闻道汉家天子使后都有哪些心情呢?

  是啊,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期待交融着,才会说出“但令心似金„„会相见”的话,这比说爱你一万年有味道多了吧?也说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私语时”的约定!

  从这一系列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杨贵妃既恨天生丽质终被弃又恨天人相隔两渺茫.

  师:面对这样两位遗恨终身的主人公,白居易也产生了长长的恨!请找出表现白居易长恨的诗句来。 (“汉皇”“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在天„„无绝期”) 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出了白居易既恨大唐江山好色误又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看看大屏幕,我们可以从谁的身上得出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 从恨大唐江山好色误这个角度来看,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讽喻)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之说历来不统一,大体有三种意见:

  (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

  (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备课的时候我只是预设了一个大问题,让同学们自主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或者你更赞成哪一种主题说。

  上课时,我把问题布置下去了,小组也即将进入研讨状态,可我突然就感觉这个问题怎么那么大而无当啊!同学们从哪下手去研讨呢?研讨的过程是不是会因为多走了弯路而使研讨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伪探讨”或“无效探讨”?这是我个人备课时没想到的。

  想到这,我一拍桌子说:在同学们还没探讨之前,我先问你们几个问题。

  课堂实录概况:

  师:如果说有,马嵬坡事件怎么解释?如果说没有,杨死后李的相思如何解释?

  生B:我认为有真情。李之所以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因为他对杨是真心的,马嵬坡事件他也左右不了,他都自身难保,还怎么保护杨呢?

  生C:我认为没有真情。完全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否则马嵬坡事件当中,李就应该为杨殉情,可他没有,一是他舍不得死,二是对杨的感情还是不够深。至于杨死后,李的一系列相思之举,也是心灵空虚的一种表现,与真情并无多大关系。

  生B:你怎么那么功利呢?他们之间是存在真爱的,否则李怎么会那些想念杨? 师:那么你觉得什么才是爱情?

  师:我站在李、杨之间有真情的立场,再提一个问题,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否值得同情 生D:不值得同情。作为帝王,应该以国事为重,怎么能因儿女私情而不理朝政呢? 师:这是理智型的。(学生笑)

  生E:值得同情。如果李不是帝王,杨也不是妃子,都是普通人,那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恩恩爱爱的小日子。可惜的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家。 师:如此,我就是你的'绝代佳人,你就是我的如意郎君了。(学生笑) 师:从人性的角度,他们之间的爱情值不值得歌颂? 我认为不值得歌颂。作为一个帝王,怎么能为爱而误国呢?他应该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师:呵呵,还是那么理智,你很有做帝王的潜质。(学生笑) 生E:我觉得值得歌颂。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特殊遭遇就否认了人间真情的存在啊。 师:说的好!很人性。(学生又笑,鼓掌)

  师:古人讲,女人是祸水。比如妲己,褒姒,包括杨贵妃,这些女人在历史上名声都不大好,今人也有这种偏见。你是怎么看的? 生C:我觉得女人是不是祸水全在男人掌控。作为帝王,你的责任是治理好国家,女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让她达到误国的程度。 师:你一直立场坚定,非常好!(同学们又为他鼓掌) 生G:我觉得女人是祸水(女同学都哗然)。作为一个男人,有几个能抵制得住女色的诱惑?(同学们笑)何况皇宫里佳丽三千,妃嫔无数。古代那些帝王大多如此,只不过这几个比较突出而已。 师:这是个性情中人。(同学们又笑)

  教师总结:诗人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恨,充分他们之间是否有真爱呢?(学生讨论回答)

  二、教师点拨:同学们各抒己见,观点不一,生活在中唐的诗人白居易,秉承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白居易他渴望重现大唐开元盛世的辉煌,希望后世统治者能以重色轻国为戒;

  作为一位多情善感的文人,他更关注人性与个体生命,对于真爱无法相守的遗憾长叹不已! 诗人的立场鲜明,态度一分为二,面对这场又真爱又误国的倾国之恋,诗人的情感纠结万状,有批判讽刺警戒愤慨,有赞扬同情惋惜伤感无奈,最后只归结为一个字:恨!长恨! 有感情的朗读经典结尾。 师:“长恨”点透了千百年来人们渴求真爱而不得的普遍心结,每当读起总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柔、最缠绵的情感。最后请同学们思考: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怎样去爱,人生才不会留有长恨? 请允许老师用舒婷的诗《致橡树》来表达我们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三、课堂结语:

  我们学习《长恨歌》是为了唤醒我们的个体理性意识,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立人”,它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担当社会责任,懂得理性和逻辑,不能以诗意的美化遮蔽复杂的矛盾的人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平凡、多彩的生活,理性感悟,这将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同学阅读和写作的必由之路。 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长恨,刻划人物服务。面对唐玄宗和杨玉环,

长恨歌课件 篇2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1、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三、教学过程

  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

  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教师点拨。

  ①第一部分,三千宠爱在一身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②第二部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爱美人失去江山,但是,失去江山也难舍美人。

  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李隆基陷入怀念和哀伤不能自拔。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③第三部分:此段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爱悠悠,恨悠悠。由此也说明皇帝不单是重色,更是一个至诚的情种。至诚才有长恨。多角度的反复描写强化着爱,也突出了恨。(问题:本段是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从情景:物是人非、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④第四部分: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人鬼情未了。如果说前一段写的是昭阳殿里恩爱绝(皇帝),这一段写的是蓬莱宫中日月长(贵妃)。寻觅是思念,是牵挂,有点你在他乡还好吗的味道。(问题:为什么要从人间写到仙境)。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

  发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那么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生甲: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生甲: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生乙: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生丙: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2)爱情说。

  (3)双重主题说。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此为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均可)

  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所谓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

  杨玉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天生丽质不是自己的错,然而这也就成了她悲剧命运的开端。倾国倾国的美貌使她成为六宫粉黛羡慕的对像,其实又有谁知道,自己连选择丈夫的权力都没有,自己只不过是皇家王权的礼物和玩弄品,她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只是操纵在别人手中的玩偶。我想杨玉环一定是含着泪水走向皇宫深院的。

  追求爱情是女人一生的目标,既然连选择自己丈夫的权力都没有,那么就只有接受。是的她不缺少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也不缺少山珍海味,难道只要拥有这些就是幸福的吗?可悲的是没有人能理解她笑容背后隐藏的寂寞和无奈。

  马嵬坡是她人生的终点,或许她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所以她走向死亡时是那么的果敢,没有丝毫留恋,自始至终她连头都没回毕竟这个世界能让她留恋的东西太少了。花钿委地无人收,何其悲凉!到头来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并且几千年之后还要落得个红颜祸水的骂名。但自己何罪之有?她应该是有所怨恨的,怨恨上天对自己命运竟如此的不公。

  华清宫里,霓裳乐中或许她也是知道自己正在透支自己的人生。有这样一个肯为自己付出一切甚至连江山都不顾的男人爱着自己,她应该满足了。

  杨玉环是一个自私性的人。或许她早预知到自己的结局,预知到唐王朝会毁在自己的手中,但为了个人的幸福富贵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她不仅是俘虏了一个男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朝代命运的主导者,是一出历史剧的导演者。

  有人说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这话错了。他是只爱美人却置社稷江山于不顾。在华清池里、芙蓉帐中他迷失了自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他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更忘了自己肩负历史史命。

  选男人就选李隆基。他在爱情的表现出来的专一和投入是任何足以让任何一个女子感动的偶像。

  一个连自己幸福都不能作主的帝王。帝王君临天下,万人膜拜,但他不是真正的所谓真龙天子,他也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甚至也会犯错误的人。做了皇帝就拥有真正的幸福了吗?非也。他想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男耕女织、夫唱妻随的平平凡凡的日子,这是他在梦里出现过很多次的画面。但他不能。所以当杨玉环这个回头一笑百媚生的精灵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要抓住眼前的幸福。他从没有后悔。

  李隆基值得同情。马嵬坡是他的伤心之地。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人就要走向另一个世界,这是何等的无奈,但这个刽子手竟然是自己,这是多么荒唐的事啊!作为帝王,自己掌控千万人的幸福但他却无法抓住自己的幸福。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

  以李隆基与杨玉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运用想象,截取片段,再现情景,写出细节(环境、外貌、衣着、神态、动作、心理)。

  ②文章要有一个中心。提示:如杨玉环自缢马嵬坡、李隆基再到马嵬坡、李隆基长生殿下。

  (可以视作是课堂的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方面)

长恨歌课件 篇3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听名家诵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播放视频等活动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喜欢中国古典诗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

  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回眸( ) 凝脂( ) 云鬓( )骊宫( ) 鼙鼓( ) 城阙( )千乘( ) 花钿( ) 萦纡( )旌旗( ) 龙驭( ) 踌躇( )马嵬( ) 悄然( ) 耿耿( )霜华重( ) 衾 ( ) 临邛( )绰约( ) 玉扃( ) 参差( )珠箔( ) 仙袂( ) 迤逦( )飘飖( ) 凝睇( ) 人寰( )擘 ( )

  内 容: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入宫、得宠、杨家显赫——交代长恨之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思 考:

  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答: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

  入蜀及归途的思念 ——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 揪心的“恨”

  内 容:方士招魂 仙山寄情 —— 浪漫主义手法 —— 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解 题:

长恨歌课件 篇4

  常言道几曾见帝王天子有真情,至高无上的权利与纯真无暇的爱情往往不能两全,可又谁知真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奇迹呢?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可以说是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上一节课主要从整体赏析了《长恨歌》的思想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恨歌》,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艺术魅力。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长恨的主题?

  (1)请阅读诗歌第二部分,找出表现唐玄宗之长恨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2)分析这些句子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表达技巧来表现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长恨。

  奔蜀途中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在行宫,以富有特征的事物月色和铃声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借景抒情

  (3)还京路上的思念:旧地重经, 玉颜不见 ,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叙事见情

  (4)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玄宗返回长安后,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触景生情

  总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三、自主学习: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道士帮助玄宗寻找杨妃,两人在仙界重逢,诗歌是怎样表现杨贵妃的长恨的?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以“揽衣

  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以行写情,叙事见情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以行写情,叙事见情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比较比喻的运用,充分描写杨的外在形态,借以展现其内心情感。——以形写情,描写见情

  “含情凝睇谢君王??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玉环送钗,天人永隔。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玄宗的思念,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

  教师在学生分析基础上总结:在《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之后,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长恨歌》艺术成就很高,达到了八面玲珑的地步,古往今来的人都肯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除了精巧的构思,曲折动人的情节,缠绵悱恻的感情,恐怕还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1、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三者相互结合、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共同为表现主旨、刻画人物而服务。

  2、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富于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写道士招魂、死而成仙的奇迹,提出天上人间会相见的爱情预约,带有戏剧和神话色彩,对明清传奇影响很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给我们一点点慰藉,让我们在为他们的爱情扼腕叹息的同时,也相信爱情的珍贵和美丽。

  宋朝诗人贺铸的《鹧鸪天》是历代悼亡诗之最,它和苏轼的《江城子》并称为“悼亡词双壁”。请分析贺铸的《鹧鸪天》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铸的《鹧鸪天》词内隐、惜墨如金、潜沉曲致。贺词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词作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这个昔日夫妻恩爱生活的见证物,而今成了引发词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平静出之,实则是词人感情的强烈迸发,是血与泪的呐喊。读到它,我们仿佛看见词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苍天呐喊“还我妻子”。这声音,喊出了失妻的万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目睹梧桐,眼看鸳鸯,心中涌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南窗雨让人饱尝淋雨之苦与孤寂凄凉,南窗雨让人怅然于挑灯补衣恩爱体贴之一去不返,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

  总结归纳《长恨歌》在写人、抒情、表现主题时还用到了其它哪些表达技巧,并简单赏析。

长恨歌课件 篇5

  通过本长篇叙事诗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作者对李杨爱情的矛盾态度,探讨优秀的叙事诗打动人心之处,初步了解一些叙事诗的体制特点,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1.白居易的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杰出的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以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44岁前):少年时曾避乱吴中等地,后“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此间他的思想以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和“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为主,因而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他的《策林》和讽喻诗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思想。

  后期(44岁后):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先后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官终刑部尚书。此间他被迫避祸保身,选择了亦仕亦隐的道路。其思想兼取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明哲保身及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一时期写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等是其重要的诗论著作。同时还写下了大量批评当时黑暗现实的诗歌,现存诗近3000首,有《白氏长庆集》。

  (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关注民生疾苦:“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提出了诗歌要有“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的作用,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他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要求形式和内容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单纯追求形式。诗歌创作“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尚质抑淫,着诚去伪”(《策林》),反对淫靡华伪,倡导核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

  (1)讽谕诗 讽谕诗是其前期“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也是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这类诗歌大多取材于现实,直叙其事,体现了平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反映了民生疾苦,讽刺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种弊政。 有《观刈麦》、《轻肥》、《买花》、《杜陵叟》、《卖炭翁》等。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感伤诗 此类诗是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两诗共同构成其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也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教案《白居易《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前半部分以写实的手法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以虚构的手法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

  《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悲惨命运,并抒发了自己被贬的苦闷和悲愤。 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事详尽,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流利,音韵和谐,婉转动人,善于渲染气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闲适诗和杂律诗 这二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或是写景抒情,或是赠答唱和之作。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逊于前两类,但其中也有些写景抒情的名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艺术价值较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总体上说,白居易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贴近现实,体现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艺术上体现了通俗晓畅、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即使是《长恨歌》和《琵琶行》这样巧于琢磨的诗篇,也还是“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太真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一段:写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 “汉皇重色思倾国” 统摄全篇,又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天生丽质难自弃” 隐去了杨玉环可羞可痛的再嫁经历,也写出了她后来横遭劫难的深刻的悲剧根源──美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杨贵妃的美丽,也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

  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好色的欲求形成尖锐的对峙,群体社会的秩序规范与生命个体的秀美艳丽发生激烈的冲突,这种对峙与冲突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

  “芙蓉帐暖度春宵”,“君王不早朝” 直接导致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兄弟皆列土引起了世人的反感与社会心态的变异──“不重生男重生女”。

  “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长恨歌传》)

  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描写中,已隐约揭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根源。

长恨歌课件 篇6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说,师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师小结: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殊不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4、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学生寻找,谈论。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木叶》里提到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

  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5、 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学生找,然后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七、分析主题

  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2: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3: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4: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 讽喻说。 (2) 爱情说。 (3) 双重主题说。

  学生参阅书本说明,教材是偏向于“讽喻说”的。简单介绍讽喻说的观点。

  再介绍了“爱情说”的观点。投影出示。

  还有“多主题说”的,投影出示。

  请学生自己发表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若回答不出来,就请他们看第一单元的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告诉学生,我们在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时,也应该要知人论世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自己的爱情经历,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歌颂。

  教师投影相关资料: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

长恨歌课件 篇7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一本很不错的选修教材。在编排思路和选编内容上别具匠心,充满文学美感和艺术魅力。

  《长恨歌》作为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是最佳不过的了。

  因此我花了三节课时间进行诗歌赏析的方法指导,第一节课重点是识字和吟诵。第二节是以意逆志,围绕“长恨”设计三个问题,激发学生探讨热情;第三节课则落在“知人论世”,通过已学过的白居易诗歌,引领学生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时代,与诗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整个教学的中心是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第一节课在一片热闹和愉快的诵读中渡过。整堂课经过了四读:一、个别读,读准字音;二、示范读,感知大意;三、结对读,你读我听,找出理解上的难句进行探讨;四、齐声读,理清思路。

  第二节课:围绕课题“长恨”,挖掘诗歌意蕴,设计的`问题如下,展开小组讨论

  1.谁之恨?

  2.为何“长恨”?

  3.怎么写“长恨”的?

  3.后两个问题要分点回答。

  4.每小组推荐个代表发言。

  板书:

  谁之恨为何恨?如何写“恨”的?

  唐玄宗之恨 恨君王不能保红颜,恨晚年孤苦无知己 叙事见情,触景生情

  杨贵妃之恨 恨天生丽质终被弃,恨天人相隔两渺茫 以形写情,描写见情

  白居易之恨 恨大唐江山好色误,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讽喻悲叹,叙中含情

  2.我们学过白居易的哪些诗?重温白居易的《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长恨歌》《花非花》,并按诗歌主旨分类。(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闲适诗、讽喻诗、感伤诗、杂律诗)

  三节课下来,颇有收获,对今后的诗歌教学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策略。

  三节课中自我感觉最成功的是第二课时。整堂课以“恨”为线索,启发根据自己的体验揣度诗人的意图。学生们的讨论活跃,唐玄宗之恨,杨贵妃之恨和白居易之恨都是学生从诗句中解读而来。只是在如何写恨上,普遍分析空洞。因此,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了唐玄宗回宫之后触景生情这节。

  第一节为纯诵读课,因为诗歌篇幅长,纯粹的诵读课显得有些单调,只是偶尔有学生读错字音,便会制造一些笑话,如将”姊妹弟兄皆列土“读为“姊妹弟兄皆烈士”,“渔阳鼙鼓动地来”读成“渔阳屁股动地来”。这些反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于文学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应进行录音带读,并竭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加强诵读方法指导,不求全篇,但求一句或一段突破,在诵读中学会披文入情。

  之前,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诗人形象,但第三堂课,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诗人的理解停留在原有的印象上,如诗歌平白如话,朴实易懂,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没有较高层次的提升。后来启发学生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进行简单的比较,才稍微产生了一个思维高度。我想,将“诗人朋友眼中的白居易”拿出来,就会更丰满,更立体。

长恨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主人公唐玄宗、杨贵妃的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分析题目、词语的涵义、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等

  三、听录音朗读,解决字音、词语的字面含义(学生听录音,质疑)

  第一部分:“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皇之长恨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女之长恨

  第五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二)问题探究:

  1、长恨歌的“恨”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长恨?

  2、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汉皇是荒淫误国的昏君还是深爱杨女的痴心男?杨女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还是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三)、联系创作背景和作者其他的诗歌。

  1、创作背景:

  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是有机的整体,而《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这句话明确地表述了《长恨歌》的创作指导思想。

  2、白居易其它一些作品对杨贵妃持批判的态度,把她看作祸国之罪人。作为元和四年的《胡旋女》写道: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在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作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此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古冢狐》中说:……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久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又《李夫人》云: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路上念杨妃。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对杨贵妃是这样的态度,如何会去同情、歌颂她?

  3、白居易的创作思想: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四)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五、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本诗的主旨是歌颂了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还有人认为《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你同意那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回眸 鼙鼓 千乘万骑 花钿 云栈萦纡 马嵬坡 池苑 衾寒 临邛 绰约 玉扃 迤逦 仙袂 飘 凝睇 人寰 钗擘

  (1)《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 诗,它的作者是 ,字 号 这首诗歌时他与友人同游仙游寺时有感于 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

  (2)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这一部分运用的是 手法。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试分析“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长恨歌中“恨”指什么,造成他们长恨的根源是什么?

长恨歌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 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 结合朗诵,理解思想内容,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3、 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十一岁就离家避难,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四十四岁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 《 秦中吟》,三十五岁 写《长恨歌 》 。8因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 琵琶行》 。另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

  元和元年,白居易和朋友王质夫等人同游仙游寺,说起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悲剧故事,王质夫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意为:“迎合世俗的事,不是遇见超出世人的才能加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被人遗忘。你诗写的好,善于描写情感。尝试着歌颂他们,怎么样?”)乐天因为《长恨歌》。

  1、 “恨”是沉重的遗憾, “长”长久, “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表达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2、歌、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兴起于初唐。

  3、新乐府诗: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 其特点是“即事名篇,无所傍依”,只继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乐府的精神,自创新题新意而不入乐。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和白居易的《卖炭翁》。

  4、长篇叙事诗:用诗的形式描述事件、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我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等。

  四、自由朗读,注意以下字音:

  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萦纡yū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 龙驭yù 鼙鼓pí仙袂mai 衣钿diàn千乘shang 钗擘 chāi b马嵬w?i阑干lán gān 绰约chu 衾寒qīn

  集体朗读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惊破《霓裳羽衣曲》”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结构上的作用是统领全诗,提纲挈领;内容上的作用是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揭示悲剧根源。

  2

  明确:上句诗人运用细节描写,扣住杨玉环的“回眸一笑”的细节妍态,极力地展现了杨玉环的美艳;下句诗人运用对比、借代和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六宫粉黛的对比映衬,极力渲染出了杨玉环的美艳绝伦。

  3、理解句子“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明确:所谓“列土”,取自“列土封疆”意为“划定疆界,皇帝将土地分封给重要的大臣”。出处是《汉书》:“方制海内非王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可怜”古今异义词,语序调整为“门户生可怜光彩”。

  4、“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明确:丝竹在古汉语中的解释很多,大体是指的是音乐。丝是弦乐器,竹是管乐器。凝:徐缓。主要是写君王对贵妃的迷恋,对爱情的沉醉。“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这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部分:汉皇重色思倾国——惊破《霓裳羽衣曲》,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误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三千宠爱在一身”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1、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宛转:轻而柔的起落。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借代女子美丽的眉毛。。委:卸落。旌旗:旗帜的总称,借指军队的旗帜。回:使动用法,使??回转。信:随意、听凭。 对此如何不泪垂!翡翠衾寒谁与共?:宾语前置句

  2、第二部分内容:实写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君王掩面救不得”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讨论问题:玉环被杀后李隆基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二)找出描写景物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内涵和作用。

  1、 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明确: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反衬),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2、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明确: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月,寄托着情人的思念,铃,代表着远方的音信,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触景生情)

  3、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明确:城池、宫殿尚在,清澈的太液池,盛开的芙蓉花,摇曳的未央柳,曾经熟悉的场景再回眼前。作者用了反衬的手法,衬托下文中玄宗的伤感!唐明皇在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坡之后回到宫中,触景生情,想起数年恩爱、朝夕相伴的杨贵妃,如今物是人非,怎不伤心落泪?

分享

热门关注

煤矿述职报告经典8篇

煤矿述职报告

户外团建策划书精选(9篇)

户外团建策划书

最新考研祝福语(锦集67条)

考研祝福语

税务年度述职报告6篇

税务述职报告

保管协议书14篇

保管协议书

[荐]长恨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

长恨歌教学设计

数字歌课件范本

数字课件

卖报歌课件集合15篇

卖报歌课件

课件

赤壁课件

赤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