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编辑收集并整理了“世界的气候说课稿”。优秀的教师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有了好的教案老师上课也得心应手。教案让教师的思路以具象化的方式得以呈现。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知识和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在热带、温带、寒带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xx毫米。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
3.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学生分成三部分,两边的学生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分别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4.各组代表发言、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区,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但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区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季风多。
乙图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西岸,形成的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前者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后者的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位于温带的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形成的是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让学生观察课本P60图3.25,指出A坡属于(迎风坡),B坡属于(背风坡),降水多的是哪个坡?(A坡)。教师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丙图,加深学生认识和体会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丙图
6.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P10活动4,然后让3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做题思路,大家评判补充。
(1)青藏高原纬度较高,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
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而黑龙江省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较湿润。(海陆位置:二者虽同处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板书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这里的教学,通过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实例讨论分析,让学生认识体会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不一样。
1.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列举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活动1,分成学习小组,谈谈这是气候对人类活动哪方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选一个代表概括大家的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如果能选用当地的实例或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变化等,学生的感受会更深。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的限制越来越小。
3.让学生阅读课本P61“水稻种植与气候”。结合自己对当地气候条件的了解,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看看当地适合不适合种植水稻,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用两个学生扮演小强和小明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他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把甲地区的树、农作物移到乙地区,不能凭主观愿望做事,人类的活动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
5.组织学生阅读活动3,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并结合当地发生过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造成哪些损失或危害,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根据双方辩论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沙漠地区,荒无人烟,长时间不下雨,对人类来说造不成危害,所以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就不同了,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又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一个月不下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就要受到影响,造成损失。同理,就是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通过对实例的辩论、分析,使学生自己去体会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
6.投影展示漫画欣赏:“地球出汗了”。地球为什么出汗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P62“气候变暖”。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要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未来的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堂的讨论,以及通过调查、查找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一星期后,组织一次论文交谈评比活动。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所处地理位置和主要分布地区。
2、根据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或气候统计资料(图),描述某地气候特征。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温度或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分别说明)。
教学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过程
知识点导入: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四)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思路:温故知新、对比归纳,实际运用
导入:由景观图片引出世界各地气候不同
温故:
1、什么是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期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天气状况,它时刻发生着变化
2、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3、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等要素。那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呢?
知新:什么是气候?
你能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应用:
看下面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
地理思维能力及应用能
力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重、难点)
思路:三个活动
一个竞赛活动
一个旅行活动
一个练习活动
小组竞赛
分小组,按照所抽到的气温、降水数据,在分发的气温、降水坐标图中绘制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所绘制图反映的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总结出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并查找分布地区。
根据气温降水变化规律,按照抽签的探究问题,大家讨论决定选取衣服、雨具、特殊日常用品等。
最后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发言。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旅行活动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制作了一个动画。
乘坐飞机依次飞越九种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一一呈现气候名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气候特征、自然景观。
获取系统、直观、
形象的认识
练习活动
结合课本66页活动3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思路:温故知新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是什么?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活动课本66页至67页
四、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思路:阅读课本68---69页,
分小组讨论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
(1)欧洲地形特征;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
1、欧洲地形特征;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
读、讲、议、练
教具使用:
挂图、投影片、录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师问: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
生答: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
(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
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
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
1、学生活动: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并抢答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 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学生读图13、10西欧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讨论完成23页活动内容。并在图上填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 老师在板图上边画边小结。 学生讨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成因:西欧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沿岸,强劲的西风把暖湿气流输送到大陆内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水汔进入内陆。
地中海气候特征:冬雨夏干。成因:冬季,西风带南移,带来暖湿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天气晴朗干燥。(用投影片演示)
1、老师小结后,看有关内容的教学录像,巩固效果。 学生做课堂练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让得分少的小组表演节目。
板书设计:
湖泊
地形:平原-----波状起伏-----冰川作用-----冰川地形---- 峡湾
u形谷
欧洲西部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匀。
成因:海陆位置、洋流、地形、风带
地中海气候 特征:冬雨夏干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3.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4.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重难点
1.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工具
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二、新课教学
(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1.比较学习新知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2)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设疑导读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课本P40图2.28,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1.读图导读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海南省南部7月份平均气温为28℃,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2.设疑导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过渡: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读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几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4)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课本P33“活动”,说一说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河流水文特征等。)
(四)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读图知新知
读图2.18,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1)找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2)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及其东部大致经过的地区。
(3)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设疑导读
(1)造成我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3)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吗?
学生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五)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1.读图2.22,小组交流:
(1)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其中,山东省有哪两类干湿地区?
(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2.读课本P37“活动”
(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
(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课本P37“活动2”,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提问:书中的描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①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②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③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3)记住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气候特征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3、情感目标:
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
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热带气候类型
1、介绍热带的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区域)
2、热带雨林气候
a、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
b、通过看图教学生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c、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d、通过看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期中以亚马孙平原雨林气候面积最为广阔,并介绍“地球之肺”。
e、看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图加深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讲解热带地区的其他几种气候类型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设置
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
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
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预设: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教师: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得出刚才的结论,让我们从地图上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地图要首先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先读图名,左边这幅图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右边的图为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
教师:读图的第二步是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读图例。
教师: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读图的第三步──根据问题,提取信息。
【设计意图:回顾读图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问题。(问题1)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教师:请大家找到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它有着重要意义: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学生回答预设: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教师:(问题2)1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
学生回答预设: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气温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
教师:(问题3)1月南北温差是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50℃左右
教师: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我国7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分布。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读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
问题1: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除了28℃等温线外,以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问题2:7月的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温度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问题3: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读图任务。】
讲授新课──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知道我国的温度带
教师: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学生回答预设:根据看到的每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相近呢?
学生回答预设: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既然农业生产是我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和代表性农产品。
学生: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与教材中的地理联系起来。】
教师:我们特别容易把温度带和热量带(地球上的五带)混在一起,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度来划分;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作物品种、作物的熟制相关。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7
教学要求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内容点析
1. 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
5.前两节已经讲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而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解来看仍然是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因此,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也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讲。教材主要抓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地域观念;其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这两方面的讲述,教材都只举实例,不展开论述,目的是改变说教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自己去体会。
7.只讲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学生片面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中,活动4涉及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没有要求的,但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并且学生可能通过媒体经常接触到这方面问题,因此,教材从加强环境教育和深化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此项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并且知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判读各地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学会判读气温降水图曲线柱状图,并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各地气候特征。
3、具体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判读不同城市气温降水变化,描述该地气候特征,体会各地气候差异。
2、以旧带新,复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在通过活动,展示情景具体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合理运用多种格式积件课件(ppt等),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有效开展课堂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各体会各地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及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真奇妙,有的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广袤粗犷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呢?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板书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讲授新课]
一、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入手。通过与学生谈话,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很大,因而由这二者组合成的气候特点的地区差异也就很大。各地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世界上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师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
学生
气温和降水。
教师
对,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有关气温的知识。谁有勇气来谈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学生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一纬度带内,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教师
谈的很好,这说明了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也同样差异很大,谁能具体说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学生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
说的非常好,气温和降水是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请大家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特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描述一下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景观。
学生
两极地区的气温低,降水少,所以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全年寒冷少雨。冰雪的世界。
教师
对,两极地区形成的是全年寒冷少雨的气候。那么,在赤道地区,根据全球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这里的水热又是怎样的组合呢?
学生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是的,请大家看课本,A小朋友的家乡就在赤道地区,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又称“雨林”,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这种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请大家再看B小朋友的家乡所在的地区,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自然景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
B小朋友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象是一片黄沙,上面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学生能描述出沙漠、植物稀少就行)。原因是这里一年到头很热,却极少下雨。
教师
不错,这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是一年到头炎热和少雨,所以B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形成了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
同学们,再看看C小朋友的家乡所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和两极地区、赤道地区有什么不同?自然景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
两极地区是全年寒冷少雨。赤道地区是全年高温多雨。而C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却是夏季热,常下雨,林木郁郁葱葱;冬季冷,很干燥,树木叶黄枯落。
教师
大家说的很好。我国北方的东部地区就是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此可见,世界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气候,使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投影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比较表,并让学生画到笔记本上(表见板书设计)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8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照课本最后“世界地形图”,在表中填出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显示闪动赤道、南、北回归线,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一带?(热带)然后依次闪动显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2)显示闪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闪动显示温带气候类型,让学生指出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继而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3)让学生指出寒带的范围(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然后闪动显示寒带气候,让学生观察、对照、填表。
(4)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然后闪动显示高原山地气候,使学生知道其主要分布在世界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3.组织学生反馈练习,使学生记住各气候类型的名称,知道各气候类型分布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别位于北温带亚欧大陆的西岸、内部和东岸,各组说说所在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并让学生填在课本P59表中。
(2)还是分成三组学生,把课本P57A、B、C三图每小组分配一幅,根据各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特点中气温和降水的描述,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小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B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岸)
(3)教师指图,让学集体和个人回答相结合,说出所指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4)让学生独立完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名称填在课本P59表中。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说说当地是什么气候类型。(6)组织学生进行说气候类型名称,指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接力游戏。教师先说一个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定一名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其分布地区,该生接着说一气候类型名称,并指定下一名学生上来指图……谁说不出名称或指不出分布,中断了游戏,表演个节目。
[课堂小结]
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强调世界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学会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3、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教学难点】
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气候特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展示几幅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景观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然景观的差异。由此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世界气候。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认识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自主探究】
掌握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归纳一个地方气候特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认识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2、教师点评说明: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
3、学生读P62页第一段文字内容,读后,归纳以下认识:
(1)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导致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由此可见,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
4、教师点拨:解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分析气候特征的重要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3页活动,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技巧。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3.25)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师问:根据图3、25中的气温曲线,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在多少度以上?
生答:10℃以上。
师问:最冷月均温在10℃以上,那么冬季是温和还是寒冷呢?
生答:温和。
师问:该地最热月均温在多少度以上?
生答:23℃以上。
师问:月均温在23℃以上,是温和还是炎热呢?
生答:炎热。
师小结:根据该地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月均温,综合得出该地气温特点: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师问:根据图3、25中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哪几个月降水量多,哪几个月降水量少?
生答:该地降水量12.1。2月多,6、7、8月少。
师小结:由此得出该地的降水特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师问:根据前面分析该地的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可以综合得出该地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呢?
生答: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师小结:通过对图3、25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白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分别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对于“自然景观的差异”,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它却是本章的/Article/Index.html>总结和深化,是最活跃、最有想象力发挥的内容。可以利用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动画或影片等进行学习和讨论,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或者利用课下查找资料,课上汇报表演等可以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的复合片,可以体现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
关于“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部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分成13种类型。并提供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分析讲解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内容的概括提高。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类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区还有高山气候。
对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部分,也作为选学内容。主要介绍自然带的含义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动植物,并用景观图片直观的表现出来。
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录像,提问:仔细观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叶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叶、还是一年四季常绿上,南方与北方植物有什么区别?一个地区的地形我们可以直接的看出来,但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我们怎样看出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植物的分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南方的气温高、降水丰沛,植物的叶子大而且常绿,北方的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植物的叶子小而且冬季落叶。地表的动物又受植物的影响而不同。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我们一般根据当地的植物特点来认识这里的气候特点。
(投影片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自然带景观和动物迭加图
(板书)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学生活动)根据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教材51~53页,分组讨论气候与植物、动物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温带沙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反馈练习)分组,教师随意说出一种气候类型,要求各组迅速说明其气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动植物等,快且正确者胜。
(板书设计)
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