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模板10篇

2023-06-05 16:59:44 四年级数学四运算教案

  相信你应该喜欢栏目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20+53②20+53

  =15+20=253

  =35(元)=75(元)

  ③20+53④20+53

  =15=20+15

  =35(元)=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比较53+20和20+53

  =15+20=20+15

  =35(元)=35(元)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②50-182

  =50-36=322

  =14(元)=64(元)

  ③50-182④50-182

  =36=36-50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

  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顺序的

  混合运算是否只有这些大家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在辨析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和思辨,从而自觉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谈话: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一天,同学们到超市购买食品

  一盒德芙巧克力40元一盒牛奶9元两袋可比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1)1盒巧克力、1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40+9+6)

  (2)1盒巧克力比1袋薯片贵多少元?(出示:40-62)

  (3)1盒牛奶的价钱是1带薯片价钱的几倍?(出示:9(62))

  (4)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29+6)

  (5)2盒牛奶的价钱是2袋薯片价钱的多少倍?(出示:296)

  2、自主整理。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按运算的顺序把它们分类整理吗?同桌交流想法,把算式分类整理在作业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1)从左往右算为一类;先算后面再算前面为一类。

  第一类:40+9+629629+6

  第二类:40-639(62)

  (2)只有加减法的为一类;只有乘除法的为一类;加或减与乘或除混合的为一类;有小括号的为一类。

  第一类:40+9+6

  第二类:296

  第三类:40-6329+6

  第四类:9(62)

  3、组织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依据,并引导学生将只有加、减法和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调整到一起。

  第一类:40+9+6296

  第二类:40-6329+6

  第三类:9(62)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分成这样的三类吗?

  交流后明确:第一类的是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二类的算式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第三类的算式里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从左往右、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谈话: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混合运算的重点内容,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说明】本环节把计算复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把梳理知识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分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分类,系统地梳理运算顺序,不仅巩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而且培养了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收获。

  二、巩固练习,强化方法。

  1、基本练习:P109(5)。

  过渡: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练一练下面这几题:P109(5)。

735156=496=294800-60020=800-30=770(704+258)37=96237=2618(537-488)=1849=882

  学生完成后汇报运算顺序,报出计算结果。

  引导:你认为要又对又快地完成一道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交流后揭示:老师向你们推荐这样的四步曲:一看(看清运算符号)、二想(想清运算顺序)、三算(细心计算)、四查(认真检查)。按照这样的四步曲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混合运算。(板书: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2、辨析练习

  引导反思:根据以上的四步曲,观察、分析我们以前作业中的错误,从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反思小结1:计算混合运算首先运算顺序不能错。

  反思小结2:运算顺序对了,可也不能算错了,计算要步步为营。

  反思小结3:列综合算式要注意,要想改变运算顺序一定要有特别通行证小括号来帮忙。

  点评:你们反思很到位,希望你们能用这些错误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使自己计算更准确!

  3、对比练习

  (1)填<、>、=号。

  提出要求:不计算请你比较出各题的大小。

  480-18060○(480-180)6098+230○(98+2)30960420○960(420)157-69+31○157-(69+31)学生独立作业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自己判断大小的想法。

  引导:观察每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揭示:每组题目数据相同,运算符号相同,但由于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它们计算的结果并不相同。

  提问:关于第4题老师还有话想说,如果我想用等于号表示,那么前面的题目怎样改就行了?(生答:157-69-31)依据是什么?

  (2)算一算、比一比。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74千米。卡车从南京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开往上海,第一小时卡车行了74千米,第二小时卡车行了83千米。这时卡车离上海还有多少千米?(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生交流两种方法。

  引导小结并板书:a-b-c=a-(b+c)

  提问:这里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呢?

  2、每6个羽毛球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600个羽毛球要装多少盒?(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生交流两种方法。

  引导小结并板书:abc=a(bc)

  提问:这里哪种计算更简便呢?

  引导揭示:这里的混合运算,每题的数据相同,小括号也改变了运算顺序,但计算结果却一样。运用这些规律还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3、简便计算。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直接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26-174=387-(287+56)=540156=270(95)=

  学生独立作业后汇报想法和计算结果。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从不同层面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练习的机会。基本练习,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辨析练习继续引导学生反省,用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教育他们,促进他们习惯的养成。而对比练习,意在强化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而两组对比题的反差也渗透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不仅强调了算,更是凸显了想,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提出要求:现在聪明的你再想想办法,下面的题目你能帮小马虎解答吗?

  小马虎在计算80-□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完成后汇报。

  引导揭示:这样的题目叫错中求解,解题的思路一般是先根据错误的算法(80-□)5=4,运用倒推的方法,求出□表示的数,再按正确的算法计算80-□5,算出正确的结果。

  【设计说明】这样的错误是部分学生刚学习时受原有定势思维影响而造成的,学生并不陌生,拿来也正好可以作为错中求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渗透审题习惯的教育,另一方面正好可以彰显解决这道题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倒推的方法,有条有理地进行数学思考。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今后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资料链接: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第二级运算是第一级运算的高级运算,第一级运算是第二级运算的低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

  数学上规定的四则运算顺序如下

  (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3)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常用到的括号有三种: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中括号,又称方括号,记作[];大括号,又称花括号,记作{}。使用括号的时候,要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最后用大括号。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一看一类:40+9+6296从左往右二想二类:40-6329+6先乘除后加减三算三类:9(62)先算小括号里的四查a-b-c=a-(b+c)abc=a(bc)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运算,并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计算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练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好小数加、减法的法则扪混合运算。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基本运算练习

  1.口算:

  (1)做练习四第6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时间4分钟。

  (2)口算下列各题。

  3.6+4.45.27+0.73O.44+0.562.91+O.09

  3.56-1.564.3-2.313.4-3.48.63-3.63

  提问:上面加、减的得数都有什么特点

  2、计算下面各题。

  45-0.35+6.937.4+(5.96-3.8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刚才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运算的

  小结: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三、简便算法练习

  1.做练习四第7题。

  (1)让学牛做后两道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你能根据计算的结果说一说发现什么规律吗

  小结:小数连减时和整数相同,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时,如果减数可以凑成整数,那么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2)口答。

  下面哪道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4-4.6l-2.869.2-1.86-3.14

  (3)让学生做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右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为什么一样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或和时,如果能在计算时把两个数凑成整数,可以先算出得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加或相减。

  (4)口答。

  下面哪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25-(1.25-0.7)4.64-(O.95-O.38)

  73.4-(3.4+2.13)4.64-(0.64-O.28)

  结合其中可以简便计算的题,让学生说一说减去括号里的第个数后,接着怎样算。并要求说明理由。

  2.做练习四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口里的数。

  提问:这几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和规律,

  说明:应用第8题里这样的运算定律和规律,可以使些小数计算简便。

  3.做练习四第9题前四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在小数加、减计算里,如果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也就是通过计算可以先使两个数凑成整数的,就要尽量用简便方法来算。

  四、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四第1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是怎样思考的。

  原来的这个小数是几位小数

  原来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请大家算一算,正确的得数应当是多少

  六、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9题后两题,第10题。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6)

  教学内容:第15页例3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会口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西山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48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五年级(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3人,五年级(2)班一共有多少人?

  3:果园里种有荔枝和龙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龙眼收果子6000千克,果园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①请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如果老师修改一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你还会计算吗?

  果园里种有荔枝和龙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龙眼有30棵,每棵收果子200千克,果园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4:出示课题: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探究学习

  1:出示例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①学生合作完成

  ▲有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后求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

  ▲怎样列式才算是规范的?

  ②学生口述

  ▲你是怎样列式的?

  ▲根据你所列的算式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2:集体讲评

  解法一

  ①先计算三年级的学生人数

  404=160(人)

  ②再计算四年级的学生人数

  383=114(人)

  ③后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

  160+114=274(人)

  ④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列出综合算式

  404+383

  =160+114

  =274(人)

  解法二

  ①先计算四年级的学生人数

  383=114(人)

  ②再计算三年级的学生人数

  404=160(人)

  ③后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

  160+114=274(人)

  ④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列出综合算式

  383+404

  =114+160

  =274(人)

  3:小结:从问题入手,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后求什么,最后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并把答语写完整。

  三:课堂练习

  1:西山学校三年级有___,每班45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48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工程车为建筑工地运输石料,大车有5辆,每辆装10吨;小车有8车,___。工程车一共运输了多少石料?

  3:小红在菜园子里种菜,5畦种白菜,每畦种150棵;3畦种西红柿,每畦种60棵。_________?

  四:作业:练习四:1、2、3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113页例3,完成它下面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

  4.06+15.913.68-3.9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2、笔算:1425+617+3198

  三个数连加应怎样列竖式?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36.08、12.3、9.72三个数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事情编一道加法或减法题,然后解答。

  (2)让学生试着自己列出连加竖式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讨论:

  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

  2、教学小数连减

  (1)让学生独立计算:26.08-12.3-9.73

  (2)引导讨论:该怎么写竖式?

  (3)教师小结:三个数(或几个数)连减的,要分步列式计算。

  3、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六

  1、第4题左边两题。

  2、第5题

  3、第6题口算

  4、第7题左边三题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3、4、7中的习题。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l、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l~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2.使学生知道先求两积(两商、一积一商)再求和(差)的混合

  运算可以把第二级运算的两步同时计算、脱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

  (1)出示150x3+320、400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检查每一

  步计算。

  (3)提问:在我们学过的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

  里,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或者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1昆合运算里,如果没有括号,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l。提问:例1里有没有括号,有哪几种运算乘法

  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检查订正。先看是怎样算的,再看每一步结果。

  (3)如果学生没有用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则提问:在加法前

  先算的哪两步两步乘法能不能同时计算同时脱式所以可以省

  略哪里的一步省略这一步,怎样算,怎样写(计算并板书比较简

  便的计算过程)

  如果学生已经用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则提问:这道题里先算

  了哪两步最后算了什么这样算对不对

  小结:这道题按计算顺序,是求前后两部分的积相加的结果,

  要算出两步乘法的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前面和后面

  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计算的过程就比较简单。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将例1里的加号改成减号,乘号改成除号,(板书:

  1503408)应该怎样算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两人分别板演,其余做在课本第14页上。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前后两步的除可以先算

  3.小结:今天这里学习的是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

  因为题里都没有括号,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由于

  这里都是先求前面和后面两部分的积或商,再求这两部分的和或

  差,所以前面和后面两部分里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的小结,既指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或

  除,再算加或减的运算顺序,又让学生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混合运

  算三步式题的特点和比较简便的计算过程。语言不多,但却全面,

  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把两题里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口里填得数。

  (2)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3)提问:每一道题都先把哪两步算出来,再算差或者和

  3.做练习三第2题前4题。

  (1)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

  上。

  (2)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第3题。

  (1)做第3题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检查板演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看一看计算的结果相

  同吗

  指出:第1小题先算30个25和50个25,再加起来是80个

  25,得2000,第2小题先算30力口50得80,再乘25就是80个25,也得2000。

  (2)做第3题第(2)题。

  学生集体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计算结果相同吗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为了使计算简便,前面和后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三第4、5题。

  2.家庭作业:练习三第2题后4题。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3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2、口算:

  720÷90484÷2450÷50

  28+423×4840÷2

  360×265-1756+8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

  通过计算检验。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说说是怎样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练习十一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结果,并把它与估算的结果比较。

  3、练习十一第14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反馈解题思路。

  引导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角的认识

  一、理念设计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㈡、认识射线、直线。

  1、自学课本第109页

  2、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3、做练一练第1题。

  ㈢、建立角的概念。

  4、出示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认识这个图形

  5、学生动手画角,说出画法。

  6、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称。

  师: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生: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7、角的符号“∠”与“

  师:认识角的符号“∠”,它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符号很相似呢?

  生:“

  师:一样吗?

  生:不一样。

  说明不同的地方,并注意区别。

  8、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学生得出: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㈣、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㈤、综合素质练习。

  9、按要求画一条射线。

  10、过两点画一条直线。

  11、过一点画一角。

  12、动手做一做,长方形剪一角,剩下几个角?

  13、数一数右图中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

  14、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

  (以上综合练习是通过学生的画、做、数、摆等各个方面进行的,让学生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共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第二部分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部分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五部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最后复习统计表。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百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确求平均数的意义,明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4、使学生进一步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用“四舍五人”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熟练掌握多位数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数,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熟练求平均数。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熟练掌握小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

  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的处理。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4、列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6、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1课时

  2、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1课时

  5、简易方程(一)……………………………………1课时

  6、简单的统计(二)…………………………………1课时

  综合练习…………………………………………2课时

  共8课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统计(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期末复习计划实用

期末复习计划

表内除法教案6篇

表内除法教案

先进学生事迹材料(8篇)

先进学生事迹材料

表白女友的情话句子(合集19条)

表白女友情话句子

工作早安励志正能量句子精选52条

早安励志正能量句子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

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8000字精选

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反思模板

四年级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梯形6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