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实习心得【篇1】
经过艰苦的选拔应聘,我终于成为一名银行的员工了,不过这只是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工作,一定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在不断的前进中走的更远。就目前来看,我还是对银行的工作非常的不熟悉,所以我需要更多的发展,我需要更多的努力,我想我应该做的更好,我想我应该将自己的努力化为动力。我作为实习银行的员工,我必须要做好这一切。
20xx年7至9月,我和另两名同事分配到**支行实习。**支行是省行老牌培训基地,它近年来连年在**市*行系统的绩效考核名列前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其拥有**卷烟厂、**公司等优质客户,更不可忽视的是**拥有一支凝聚力极强的营销团队,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及一直延续下来的紧凑的工作节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过去的两个月我先后在会计部和信贷部实习,在每一个部门都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这段宝贵的实习期是我从一名在校学生向合格的公司职员转变的关键阶段,现在我将这两个月来工作学习的情况做一下总结。
在非现金业务区的学习期间,通过看、问、思,我对会计部门核算的主要流程——记账、复核与出纳有了初步认识;另外我还有一段见习大堂经理的特殊经历,大堂经理是许多客户了解工行的第一窗口,我的主要工作是对客户办理的各项业务进行引导,及时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发放回单和对账单。在客户至上理念的指导下,我的用心服务,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在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我能第一时间倾听到客户对工行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完善服务。
八月份我被调到信贷部学习个人和公司贷款,期间我们向各业务经理学习信贷知识与营销技巧,尝试着与个人及法人客户进行沟通,学习办理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学习使用***系统对公司客户进行评级授信。由于我行优质客户**与国外多家企业保持着频繁的业务往来,这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一部分国际业务,主要是关于开立信用证的相关流程。
以上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汇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积蓄了一些对*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预设好的,它是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社会表象。它是硬、软件的组合。*行在近年逐步在倡导企业文化的建设,且在硬件方面投入了许多的力量,在全国同行中走在了前列。但在软件建设上感觉落后很多。例如企业文化中所必须体现的员工精神、员工认同感、员工归属感等等,可以说非常欠缺,这点尤其体现在基层员工身上。究其所以,我认为这就好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关系一样,现今的薪酬分配方式使基层员工抱怨诸多,工资上涨的幅度跟不上物价攀升的幅度。 而当前*行长提出的创建“务实、敬业、创新、服务”的企业文化精神能有效的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使员工产生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二、授权管理
在会计部实习的时候经常听见的一个词语就是“授权”,据我了解柜面员工在业务处理中,若交易超过一定额度就要求专人授权,这种权力制约其设立初衷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额交易越来越多,这种制约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我经常可以看到柜员急呼授权却迟迟不见应答,顾客怨声载道,严重时甚至引发顾客和柜员的摩擦,这给我行公众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因此不但会丧失现有客户,更有可能损失很多潜在客户;
再者从柜员自身感受来看,常有同事抱怨工作时缺乏安全感,工作时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摄像头盯着,这些摄像头安装初衷是防范未知风险,而在平常它却担负着监督员工工作的职能。例如在办理特殊业务时,若被摄像头前的监督者发现其没有按照规定动作划卡授权便要受到批评,而这些所谓的规定动作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三、信贷管理
存贷款是银行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一块业务,必须有效利用存款,用活存款为银行创造最大效益,因而我认为信贷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人员配置亟需调整,应大力充实客户经理队伍。以都办为例,整个信贷部,个贷客户经理有7人而公司客户经理只有3人,相比之下,个贷业务量却远远不及对公业务量。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公司贷款客户经理往往要对口4-5个客户,客户经理常常分身乏术,直接导致服务质量降低,从长远来看更可能在无形中流失大批客户源,这对工行发展来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损失;其次,营销意识有待提高,应加大客户和市场拓展力度,不能仅仅依靠领导营销,而需要在全体客户经理中树立营销意识,可以不定期的邀请营销精英深入支行开展营销技巧培训,同时鼓励业务人员实施“走出去”战略。
**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盛况有目共睹,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企业进驻**,这其中既包括诸如世界500强这样的大企业,更多的还有中小企业这支不容忽视的群体,潜在的优质客户数量自然不言而喻,*行应利用这个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主动出击、抢先营销,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客户,同时稳抓老客户,大家齐心协力共创*行稳健发展的新阶段;最后,风险管理常抓不懈。
放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润,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好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因而必须严抓风险管理,尤其要将事后控制转移到事前预防。(法律上事后惩治犯罪不如转移到事前预防犯罪上来)但严抓风险决不意味着牺牲利润,可在原则性理念的指导下为客户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以产品为中心”的无差别、单一化的信贷管理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管理的转变。
一个月来我学到的不仅仅是银行的相关业务,更学到了一种积极竞争、勇挑重任、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所有这些成为了我人生中一笔重要财富。同事们在平时工作中、具体业务上给与我的巨大帮助让我难以忘怀,他们对银行业相关政策、具体业务知识的精通,与合作伙伴、具体客户关系维护的得心应手以及他们积极勤奋的工作态度都使我受益匪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我工作的起点,在**的这段实习经历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省行领导给我们这个基层锻炼的机会,也感谢都办同事和领导对我们的栽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为*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经过实习期的锻炼,我也可以做好这一切了,我也可以独自的完成工作了,这是我的进步,我知道就目前来看,我应该做的更好,我应该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也相信我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觉得自己是适合银行工作的,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我相信在发展中,我会将自己的能力提高很多,我相信我是要成功的!
银行员工实习心得【篇2】
转眼已经实习了两个多星期,曾怀念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但是现在x行紧张有序的实习生活让我一改从前自由散漫的作风,自觉融入到这个优良的工作环境中去。生活节奏变得规律,每天准时上下班,上学时候的散漫、轻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分配那天,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因为不知道究竟花落谁家。幸运的是,我被分配到了离家不远的厦门建行松柏分行。报到的第一天我遇到了两个校友,他们也是来实习的,我们受到了康经理和林经理的热情接待,他们与我们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谈话。从他们的话语和笑容中我们能感觉到这个而又热情的团队。随后经理安排我们各自拜师学习,我先被安排到贷后服务的岗位。
因为我以前没接触过,对个贷后中心的很多业务都不懂。"师傅"是一个随和而又豪爽的人,从第一天起,他就仔细给我传授个人贷款业务的点点滴滴。在师傅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各方面进步都很快,对银行工作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银行工作首先要抱着"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在实习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对工作每一笔业务都要谨慎小心。在银行业谁赢得了客户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但不缺乏。刚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我有一颗不安静的心,而从事工作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对工作的忠诚和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这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许多小事上,从细节处入手。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外,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同时,我也领悟到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参加工作后让我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的本质东西,即你要成功,你想得到你所希望的状态,首先你必须付出12分的努力。
实习以后,我们才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在大学里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实习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要虚心请教他人,并做好笔记认真的去理解分析。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我最欣赏把撒哈拉沙漠变成人们心中绿洲的三毛,也最欣赏她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成功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参与、尝试过的人,即使没有成功,他们的世界也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实习的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领悟而扩展。当我转身面向阳光时,我发现自己不再陷身在阴影里。我开始学着从看似机械重复的实习工作中寻找快乐,我快乐实习工作着,游刃有余。
银行员工实习心得【篇3】
经过艰苦的选拔应聘,我终于成为一名银行的员工了,不过这只是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工作,一定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在不断的前进中走的更远。就目前来看,我还是对银行的工作非常的不熟悉,所以我需要更多的发展,我需要更多的努力,我想我应该做的更好,我想我应该将自己的努力化为动力。我作为实习银行的员工,我必须要做好这一切。
20xx年x至x月,我和另两名同事分配到xx支行实习。xx支行是省行老牌培训基地,它近年来连年在xx市x行系统的绩效考核名列前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其拥有xx卷烟厂、xx公司等优质客户,更不可忽视的是xx拥有一支凝聚力极强的营销团队,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及一直延续下来的紧凑的工作节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过去的两个月我先后在会计部和信贷部实习,在每一个部门都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这段宝贵的实习期是我从一名在校学生向合格的公司职员转变的关键阶段,现在我将这两个月来工作学习的情况做一下总结。
在非现金业务区的学习期间,通过看、问、思,我对会计部门核算的主要流程DD记账、复核与出纳有了初步认识;另外我还有一段见习大堂经理的特殊经历,大堂经理是许多客户了解工行的第一窗口,我的主要工作是对客户办理的各项业务进行引导,及时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发放回单和对账单。在客户至上理念的指导下,我的用心服务,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在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我能第一时间倾听到客户对工行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完善服务。
八月份我被调到信贷部学习个人和公司贷款,期间我们向各业务经理学习信贷知识与营销技巧,尝试着与个人及法人客户进行沟通,学习办理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学习使用xx系统对公司客户进行评级授信。由于我行优质客户xx与国外多家企业保持着频繁的业务往来,这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一部分国际业务,主要是关于开立信用证的相关流程。
以上是我在xx实习期间的工作汇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积蓄了一些对_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预设好的,它是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社会表象。它是硬、软件的组合。_行在近年逐步在倡导企业文化的建设,且在硬件方面投入了许多的力量,在全国同行中走在了前列。但在软件建设上感觉落后很多。例如企业文化中所必须体现的员工精神、员工认同感、员工归属感等等,可以说非常欠缺,这点尤其体现在基层员工身上。究其所以,我认为这就好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关系一样,现今的薪酬分配方式使基层员工抱怨诸多,工资上涨的幅度跟不上物价攀升的幅度。而当前_行长提出的创建“务实、敬业、创新、服务”的企业文化精神能有效的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使员工产生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二、授权管理
在会计部实习的时候经常听见的一个词语就是“授权”,据我了解柜面员工在业务处理中,若交易超过一定额度就要求专人授权,这种权力制约其设立初衷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额交易越来越多,这种制约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我经常可以看到柜员急呼授权却迟迟不见应答,顾客怨声载道,严重时甚至引发顾客和柜员的摩擦,这给我行公众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因此不但会丧失现有客户,更有可能损失很多潜在客户;再者从柜员自身感受来看,常有同事抱怨工作时缺乏安全感,工作时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摄像头盯着,这些摄像头安装初衷是防范未知风险,而在平常它却担负着监督员工工作的职能。例如在办理特殊业务时,若被摄像头前的监督者发现其没有按照规定动作划卡授权便要受到批评,而这些所谓的规定动作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三、信贷管理
存贷款是银行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一块业务,必须有效利用存款,用活存款为银行创造最大效益,因而我认为信贷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人员配置亟需调整,应大力充实客户经理队伍。以都办为例,整个信贷部,个贷客户经理有7人而公司客户经理只有3人,相比之下,个贷业务量却远远不及对公业务量。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公司贷款客户经理往往要对口4—5个客户,客户经理常常分身乏术,直接导致服务质量降低,从长远来看更可能在无形中流失大批客户源,这对工行发展来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损失;其次,营销意识有待提高,应加大客户和市场拓展力度,不能仅仅依靠领导营销,而需要在全体客户经理中树立营销意识,可以不定期的邀请营销精英深入支行开展营销技巧培训,同时鼓励业务人员实施“走出去”战略。
xx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盛况有目共睹,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企业进驻xx,这其中既包括诸如世界xx强这样的大企业,更多的还有中小企业这支不容忽视的群体,潜在的优质客户数量自然不言而喻,_行应利用这个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主动出击、抢先营销,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客户,同时稳抓老客户,大家齐心协力共创_行稳健发展的新阶段。
最后,风险管理常抓不懈。放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润,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好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因而必须严抓风险管理,尤其要将事后控制转移到事前预防。但严抓风险决不意味着牺牲利润,可在原则性理念的指导下为客户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以产品为中心”的无差别、单一化的信贷管理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管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