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课件(集锦5篇)

2023-05-13 15:27:31 函数课件

  留学群为了让您感到满足努力制作了这份“函数的课件”,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一个精心制作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函数的课件 篇1

  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说明

  一、本节内容的数学本质: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

  从知识体系看,本章知识是学生继学习了八上第六章《图形与坐标》和第七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领域,是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它是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之一,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本章内容的学习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以及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处理奠定了基础,在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从数学思想方法看,本章蕴涵的类比、建模、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十分有益的。

  2、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从现实情境和已知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探究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函数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已有知识经验探索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

  惯,逐步增强用函数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例题中涉及《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诊断分析

  1、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2、学法指导: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海宝提问、海宝小提示”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启发学生将新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使学生能轻松的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了解反比例函数实质的基础上举出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函数;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杠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构思和预期效果分析

  1、构思:采用“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了解概念——合作交流,深化概念——运用新知,解

  决问题——反思总结,共同提高——分层作业,任务外延”七个环节贯穿本节课,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判别反比例函数、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教法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由于学生在八(上)已学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相隔时间已经很长,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因此在导入中设置的1、2两个正比例函数的问题,且问题与世博会吉祥物和场馆有关,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两个问题中又涉及了函数表达形式中的表格法让学生感知两个新的函数,并且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这一特质。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通过从四个等式中找学生熟悉的函数,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也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顺利得出做好铺垫。学生在找出熟悉函数的同时,也对另两个函数产生了疑惑,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通过回忆小学两个量成反比例,引出课题《反比例函数》。通过式子的变形,让学生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方法,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3)巩固练习,了解概念

  通过练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变型形式;注意事项中两个不为零;在练习中通过“小海宝的提示”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定义有更深的认识。

  (4)合作交流,深化概念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检验学生是否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本质,以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反比例函数的例子,从而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中的例题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在讲解例题前有必要简单地对学生描述一下杠杆原理。通过此例,让学生感受用数学模式的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上有一个提高。

  (6)反思总结,共同提高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要注意的地方和所涉及的数学思想等。通过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再由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以整理归纳,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7)分层作业,任务外延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层次地练习,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预期效果分析

  1)本节课以两个正比例函数的实例和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导入,给了学生亲切感的同时,也回顾了已熟悉的正比例函数及定义方式,从而使新识和旧知之间产生碰撞,教师通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使得反比例函数概念水到渠成。

  2)在学生处于一节课最疲倦的时间段时,通过合作讨论、以有奖抢答的方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的欲望,反而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3)对于解决本节课难点“例题的第3小题”时,在第2小题中又补充了两个口答方式的“已知动力臂求动力”小问题,并用表格形式呈现,学生不难从表格中猜测出当动力臂扩大到原来的n倍,动力将缩小为原来的1/n,老师乘势用验证猜想的方式推出第3小题,同样利用表格的形式,让数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轻松地解决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还让学生体验了真理的产生过程,即:实验——猜想——验证。

函数的课件 篇2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内容解析】

  “14.1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单元,本设计是第1课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等概念,其中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核心内容.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1)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2)唯一对应关系.如果直接研究某个量y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去研究另一个与之有关的量x,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

  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研究主要从化繁就简入手,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本设计把重点放在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 而函数图象较为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把函数图象中的部分内容提前到本课时学习.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理解常量、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目标解析】

  (1)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2)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朴素的函数关系的生活实例.但是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

  【教学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言:

  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我们班中同学A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

  问题1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脚印确定,对应的身高有多个取值;问题2涉及多个量的关系.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两个量的关系,研究怎样由一个量来确定另一个量.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门见山,在极短的时间(一两分钟)内指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现实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应向学生说明我们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化繁就简,本节课只关注一类简单的问题.

  (二)概念的引入

  1.票房收入问题: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

  (1)若一场售出150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 元;若售出205张、310张呢?

  (2)若一场售出x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y元,则y= .

  思考:

  (1)票房收入随售出的电影票变化而变化,即y随的变化而变化;

  (2)当售出票数x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票房收入y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2.成绩问题:如图是某班同学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登记表:这一次数学测试中,13号的成绩为______;15号的成绩为______;16号的成绩为______;23号的成绩为______.

  思考:

  (1)测试成绩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任意确定一个学号x,对应的成绩f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3.气温问题:图一是抚顺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

  (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 ℃,14时的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

  (3)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 ),在16时~24时,气温(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持续不变

  思考:

  (1)天气温度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

  (2)当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中都含有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引出常量、变量、函数等概念,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始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过程.问题的形式有填空、列表、求值、写解析式、读图等,隐含着在函数关系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三)概念的界定

  思考:上述三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例如电影票的单价10元……).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且它的对应值只有一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师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归纳出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1)如何把具体的实例进行抽象,形式化为数学知识是本课的关键.这里提出的问题“上述三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通过哪一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是一个关键的“脚手架”,借助“脚手架”,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进变量、常量、函数的概念,逐步了解如何给数学概念下定义.(2)此处板书是“脚手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两个量的对应关系”.

  问题回顾:指出前面三个问题中涉及到的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设计意图】巩固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的概念.

  例1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为5,这一边上的高h可以任意伸缩.

  (1)高h的变化会引起三角形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高h的函数吗?

  (2)试求面积s随h变化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变量与自变量。

  例2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半径r的变化会引起圆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半径r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例1、例2的引入用几何画板做动态演示.此两例引导学生体会几何问题中两个变量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依存关系.

  例3 问题1中,售出票数是票房的函数吗?问题2中,学号x是成绩f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思考,更全面地理解函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3)让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成绩问题,”它将在函数这一章书的教学中反复被引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

  (四)概念巩固

  1.购买一些签字笔,单价3元,总价为y元,签字笔为x支,根据题意填表:

  (1)y随x变化的关系式y = , 是自变量, 是 的函数;

  (2)当购买8支签字笔时,总价为 元.

  2.周末,小李8时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16时回到家里.他离开家后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t=12时,s=________;当t=14时,s=________;

  (2)小李从______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时间为____小时,此时离家______千米.

  (3)距离s是时间t的函数吗?时间t是距离s的函数吗?

函数的课件 篇3

  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上册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4.1.2 函数

  教

  案 设 计 说 明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谢志华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以下构想:(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课件视频与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观察分析探索变量之间的规律,抽象出函数的概念。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通过生活中的函数举例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时,向学生渗透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3).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函数概念。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方式的动态化,直观深刻地揭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不仅叩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也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

  (4).例子展现,多方渗透

  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例子和其他学科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科间的渗透,知识间的联系,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意识。

函数的课件 篇4

  23幂函数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幂函数是继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后研究的又一基本函数。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建立幂函数这一函数模型,并能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以前已经接触的函数,进一步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检测。二.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去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即由几个特殊的函数的图象,归纳出此类函数的一般的性质这一方法,为学习本节打下了基础。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会画简单幂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得出这些函数的性质;(3)了解幂函数随幂指数改变的性质变化情况。

  2.能力目标在探究幂函数性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想。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讨论、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四. 教学重点

  常见的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五. 教学难点

  画幂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概括出幂函数性质。六. 教学用具

  多媒体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投影)问题一: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各有什么特征?(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g),那么她应支付p=元.这里p是的函数.(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为S=a2.这里S是a的函数.(3)如果立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立方体的体积为V=a3.这里V是a的函数.(4)如果一个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这里a是S的函数.()如果某人t(s)内骑车行进了1,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v=t-1(/s).这里v是t的函数.由学生讨论、总结,即可得出:p=,s=a2,a=,v=t-1都是自变量的若干次幂的形式.问题二:这五个函数关系式从结构上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时,学生观察可能有些困难,老师提示,可以用x表示自变量,用表示函数值,上述函数式变成:=xa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是实常数.由此揭示题:今天这节,我们就来研究:§23幂函数

  (二)、建立模型定义:一般地,函数=xa叫作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是实常数。(投影幂函问题二:数的定义。)深化认知

  (1)下列函数是幂函数的是:A.=2x+1

  B.=3x2

  .=x-3

  D.=1

  (2)幂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引导:有了幂函数的概念后,我们接下来做什么?―――研究幂函数的性质。

  通过什么方式来研究?――――――画函数的图象。

  为使作图高效,我们可先做点什么―――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

  (三)问题探究1对于幂函数=xa,讨论当a=1,2,3,-1时的函数性质.

  填表以上问题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函数解析式出发来研究函数性质.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x,=x2,=x3,=,=x-1的图像,并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性质.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幂函数的性质.(1)函数=x,=x2,=x3,=,=x-1的图像都过点(1,1);(2)函数=x,=x3,=x-1是奇函数,函数=x2是偶函数;(3在(0,+∞)上,函数=x,=x2,=x3,=是增函数,函数=x-1是减函数;(4)在第一象限内,函数=x-1图像向上与轴无限接近;向右与x轴无限接近。

  (四)解释应用例1.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奇偶性:(投影)①=x ②=x ③=x ④=x学生解答,并归纳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对照比较。(演示)例2.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并说明理由:①07,076;②,;③023,024;④031,031学生思考、作答,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语言的逻辑性。注意:由于学生对幂函数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讲评中要刻意体现出幂函数图像的画法,即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根据解析式来画图像例题这一基本思路.

  (五)拓展延伸探究:①已知

  (六)归纳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收获和经验?

  (七)布置作业:本第87页 2、3题思考:幂函数=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求的值。附:板书设计题…………

  问题一(1)………………(2)………………(3)………………(4)………………()………………问题二:………………………………………………定义:……………………………填表幂函数的性质.(1)………………(2)………………(3)………………(4)………………例1……………①=x②=x ③=x④=x例2.(1)………………(2)………………(3)………………(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后记(1)本节开始时要注意用相关熟悉例子引入新。(2)画函数图象时,如果学生已能够运用计算器或相关计算机软作图,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以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并提高教学效率。(3)由于程标准对幂函数的研究范围有相对限制,故要求较低。(4)由于幂函数的性质随幂指数的改变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要学生在一节中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那样完全掌握这类函数的性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人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安排教学:先重点研究了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然后通过几何画板软动态演示幂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随幂指数连续变化情况,让学生归纳幂函数性质随幂指数改变的变化情况(其他象限内的情况,可结合奇偶性得到),最后再通过改变画板中的幂函数的幂指数(用参数的方法),让学生预测将要出现什么样的图象,让学生检测自己探索成果的有效性,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函数的课件 篇5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说明

  一、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是派生数学概念的强大“固着点”.本节在复习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来研究函数,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为高中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函数的概念将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

  二、教学目标分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化无处不在.这些变化着的现象都可以用数学有效地描述它们的变化规律.函数正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通过函数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预测将发生什么,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函数知识对研究客观世界、掌握事物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科书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这样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打了感性基础,而且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本课主要是从两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学生学习可能有所不适应.教学中宜逐步设计合理的阶梯,从实际问题逐步建构函数的初步定义,对函数的概念的研究遵循“直观感知、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展开,学生在对生活中的实例观察感知基础上,借助帮助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出定义,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并通过辨析问题深化对定义的理解,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有利于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展开思维,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更好地巩固函数的概念,设置了有梯度的例题,例1的三个小题都是选择题,第一小题重点考察是变量x与y是否具有函数关系,紧扣定义,验证定义即可;第二小题考察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方法一可以通过定义验证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是否有元素而且是唯一的元素与之相对应;另一种方法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其特点是:A就是函数 的定义域,B包含函数的值域,值域可以变化,只要是B的子集即可。如果条件“从A到B的函数”改为“以A为定义域,以B为值域的函数”,学生应当注意这道题变化前后的区别,再次加深函数的概念的理解;第三个题考察函数相等的条件,了解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而三者中起决定因素的是定义域和对应关系,使学生对于函数有直观的认识。例2是一道解答题,考察求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函数问题首要考虑定义域,这是研究函数的值域,单调性等一些性质的前提,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显得尤为重要,本例的意图是让学生总结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例3是求函数值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f(a)与f(x)的区别,真正理解函数;最后设计了一道易错题,考察含参问题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这四个题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写出解题过程、自己讲解,最后教师点评。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对函数概念的探究和应用。通过对概念的探究,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对抽象问题的感知和概括能力,而且通过对函数概念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加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诊断:

  (1)班级学生状况分析:

  1.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函数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

  2.学生已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已经熟悉,但部分学生课前预习抓不住重点,自学能力不强;

  3.少部分学生能从初中所学的函数的概念再加上生活中一些函数模型学习本课,大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不可触摸的函数概念理解不透彻,不知道怎么应用,因此我们采取对生活中常见的三类例子进行分析,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这样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打了感性基础,而且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4.学生对学习概念兴趣不高,对学习抽象的函数概念有畏惧情绪,所以,学生需要受到鼓励和安慰,增强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并且已经认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对于函数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对于类似“x=1”、“y=1”、x1x0等一些表达式是否是函数没有概念,无从下手,这就说明初 f(x)x1x0 中所学的概念太过狭隘,这就要求我们从更高的层面再次学习函数。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学说,显得很抽象,不好理解,特别“对于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相对应”这句话的怎么理解,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用生活中同学们所熟悉的实例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要强调A中任意,B中唯一,很自然的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并通过一些例题加深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相等的条件、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以及函数求值问题是对函数概念的升华,是为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是对函数概念的应用

  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1)教法特点:

  ·情境激趣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借助对生活中常见的三类实例及多媒体手段,观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问题目标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目标的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函数问题,并通过直观感知、抽象概括一步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使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积极地参与到猜想、探究的学习中;

  ·自主合作、实验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围绕研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更加开放、多样和灵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使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学习。(2)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直观感知-归纳总结“的认知规律,注重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降低对抽象问题理解的难度,同时加强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培养,注重知识产生的

  过程性,使学生更容易的记住本节课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既巩固已有知识,又为新知识提供了附着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做题过程中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达到比较好地教学效果。

分享

热门关注

机械展会邀请函汇总(7篇)

机械展会邀请函

产假请假条申请书集锦

产假请假条申请书

最幽默的晚安话语51条

幽默晚安话语

太阳说说心情句子文案(摘抄49条)

太阳心情句子

员工离职证明书精选5篇

员工离职证明

蜗牛的课件(收藏5篇)

蜗牛课件

藏戏课件5篇

藏戏课件

眼睛课件5篇

眼睛课件

10的认识课件(集锦10篇)

10认识课件

小说课件精品5篇

小说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