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幸福的课件精选

2023-05-11 16:37:56 幸福的课件

  这篇文章“幸福的课件”真不错我们强烈推荐您花些时间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也是教师自身教育的必要途径。欢迎阅读并参考!

幸福的课件 篇1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幸福的课件 篇2

  1、谈谈你读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

  2、找出文章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变化。

  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教师归纳小结,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⑴ 写景:

  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由此看来,标题是什么短语?(并列)写荷塘和月色的文字各集中在哪段?(略)景美、语言美,第2节课深入探讨。

  2、师生互动活动二:找出文章中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师明确:

  表现作者内心思绪变化的句子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4、5、6段未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但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心境回到现实。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

  明确: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圆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朱先生自然倍感苦闷彷徨。他是民主战士,爱国分子,但对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中国现代作家中,郭沫若早就揭露当时的社会是血腥污秽的屠场,闻一多诅咒旧中国是一池死水,鲁迅则要掀翻延续数千年的吃人筵席。朱自清要比他们温和,他的确感到现实对正直善良的人们沉重的碾压,但还没有上升为抗争。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性格的支配下写成的。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4、教师分析以下三句话,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⑴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⑵ “这是独处的妙处”

  ⑶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强调只是主观感受。这“自由的人”的片刻感觉与“平常的自己”有着差距和矛盾。

  对晚上“独处”的陶醉,正是对白天尘嚣的不满,暗示“不宁静”的社会原因。

  “且”是“姑且”,正表明作者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借片刻的逍遥自在来排遣心中的“不宁静”。

  B、淡淡的哀愁;

  1、反复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觉得本文写景有何特色?你最喜欢写景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1、领略本文的画面美(写景美)。

  第一节课,我们重点感受了蕴含在这篇散文中的情感内核,体会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由于时代和性格原因,始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情,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反映了作者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精神暂时解脱却又无法得以解脱的矛盾心情。

  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重点领略文章的写景之美与语言之美。

  学生活动一:配乐,请一位同学朗读4~6段,同学们拿起笔画下你觉得最美的句子。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这3段写景的基调是什么?你觉得这几段写景有何特色?

  2、这几段写景都运了哪些方法?

  这一环节学生的活动要充分,学生可以从写景的色彩、基调、词汇、修辞等角度阐述写景特点。

  教师归纳明确:

  1、第4段重写月色下的荷塘,第5段重写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在月色下的景致。

  2、这几段写景的基调:优雅、幽静、素淡、朦胧。月光是“淡淡的”、“静静的”,云也是“淡淡的”,雾是“薄薄的”,荷香是“缕缕”、“仿佛远处……”,叶子和花“像笼着……”。所以,总的色调是素淡朦胧,恰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种心境合拍,表现出作者忧郁、沉静的诗人气息。

  1、写景的大致顺序:在总写荷塘概貌后,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采多姿的荷花,再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以及流水。这是按照观察的角度、视线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依次精雕细刻。

  2、本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一应景物,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如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再如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隐约朦胧。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

  3、从语言、修辞看:

  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期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方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启发读者展开更广阔的联想,让读者去领会作品的艺术境界。

  还有多个句子用到比喻,所选择的喻体皆为柔美之物,与本体生动切合,贴切地描摹出了景物的优美。

  ⑵ 拟人:

  赋予物以人的品格,将景物写得灵秀动人。

  ⑶ 叠词:

  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

  ⑷ 骈散句结合:

  用词优雅、柔美,句子既见变化,又稍显齐整,产生一种节奏上的舒感美。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本段有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但更多的句子是从侧面表现月色之美的。作者通过写青雾、叶子、花、淡云、灌木、杨柳的倩影等景物,烘托了月色之美。因月色毕竟单调得很,正面是很难描摹的,于是作者借用其它景物,用衬托的手法予以表现,可谓恰到好处。

  2、动词之美:

  一个“泻”字,境界全出,顿时将无形化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给人医治奶白色而鲜艳欲滴的实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且与“如流水一般”不般配,失去和谐感。)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笼”字写出了雾的轻、薄、透,正合“轻纱”的比喻。(“盖、罩、蒙”等字都显得过于厚重。

  1、段末过渡自然,片刻的宁静得而复失。

  这篇散文,写景细腻动人,创设了素淡、朦胧、优美的意境。阅读这一部分文字,一个个画面清晰地映现在我们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流水脉脉,月色溶溶,小径幽幽,树色隐隐。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景物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景语即情语,这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从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细腻,可见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其间,忘情于迷人的景色之中了。只不过,这种喜悦与宁静是淡淡而且短暂的。

  学生活动二:从画中走出来,作者写到了江南采莲旧俗,是何用意。

  教师明确:简单地说,可以将之理解为作者回到现实生活的表现。深究起来,写作者惦念江南,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以此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熟读课文,背诵4~6段。

  2、预习《故都的秋》:

  ⑴ 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描写对象?能否将这些景物概括为几幅图画?

  ⑵ 作者笔下的秋是什么色彩的?这些色彩有何共同特点?

  ⑶ 探究作者性格特点与所处的时代特点?

  ⑷ 思考文中多次写到“南国的秋”有何作用?

幸福的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当中幸福的理解,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

  幸福是……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就是给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六、作业:

  同学们,幸福就像是氧气将我们围绕,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幸福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在你给妈妈捶背时,你是幸福的;当你扶着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时,你是幸福的;当同学教会你一道难题时,你是幸福的,当你们送给老师一张节日的贺卡时,我们都是幸福的!总有那么一些幸福的瞬间让我们感动于心,铭记于心,课后,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间记录下来吧!

幸福的课件 篇4

  课题的产生:一周一次的卫生扫除又来了,与往年不同的是,要求每个教室不留一处死角。人人有事干。为了分工明确,我把全班57个同学的卫生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于是清洗桌面也变成了卫生扫除的范围。在劳动中,我发现桌面清洗后变得异常干净,原本多年留在桌面上的油泥、笔铅等赃物经过长年的积累,变得黑糊糊、油腻腻的,很不卫生。清洗后,虽然桌面的油漆受到破坏,但是没有的.油泥,感到卫生多了。但由于卫生扫除的时间太短,每个小组只擦完了几张桌子。面对那么多黑糊糊的桌子,我该怎么办呢?《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课题,其目的还是学写,我何不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写作呢?于是,一次以活动为引子的校本教材习作——《我给桌子洗个澡》诞生了。

  2、体验活动的过程,并写下来。

  为什么给桌子洗澡呢?(生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闻等观察方法,观察洗澡前的桌子,明白给桌子洗澡的原因)

  多么脏的桌子呀!你是桌子的小主人,如果桌子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呢?(想象说话,练习表达)

  2、给桌子洗澡开始吧,但要注意劳动中不仅要认真干,还要学会观察。桌子有什么变化呀?你是怎样擦的呀?别人是怎么干的?等等,注意多观察,多体验。

  3、活动结束,清洁桌面、地面的水渍。引导观察,这时的桌子什么样了?如果桌子会说话,它现在会说什么?

  四、提供提纲,完成写话。

  洗澡前(桌子的样子)——洗澡中(桌子的变化、劳动中的自己)——洗澡后(桌子的样子)——自己的心情

  活动是教学的有机部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活动的过程、感受,这便成了写作的素材。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应该是去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丰富学生的词汇、丰富他们的生活。在今天的习作中,有许多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写作时更是变的有话写。像彭玉栋、蔡婧璇等,不仅语言流畅,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经过认真批阅,有12篇习作评为佳作,字数在100字以上。还有19篇得3星,13篇得2星。但也有部分同学寥寥几笔,提纲式的,还需要慢慢引导,细细体会。

  今天,老师让我们给桌子“洗澡”,可是我忘记带工具了,怎么办呢?我只好向我同桌借。我同桌说可以,不过我同桌还说:“等我擦完了再说吧!”可是,等她擦完了的时候,都快下课的时候,我的桌子还是黑黑的。我很着急。终于,她擦完了。我急忙擦,可是擦几遍都没有能擦下东西来,她的洗衣粉也用没了。我只好借张若涵的洗衣粉。我更使劲的擦桌子。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擦干净了,桌子被我擦白了。我虽然很累,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幸福的课件 篇5

  1、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有个人的独立感受。

  2、进行创作表演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及思维活力。

  放录音,请同学们侧耳倾听,当意境悠远的音乐、哗哗的溪流声、小鸟悦耳的歌声、小动物们欢快的嬉闹声在教室每个角落回荡,孩子们脸上出现神往的神情时,问他们: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告诉学生,在美丽的树林中,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你愿意读读它吗?

  1、自读课文,思考:

  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你听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交流感悟:

  由学生选有关语句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自己找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感受不同角色的语气,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让学生任选一题,表达你对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1、说:

  以其中一个牧童的口吻,给身边的人讲一讲发生在村子里的一口喷泉边的`美好

  经历。

  2、画:

  借智慧的女儿的神笔,画一副画,并写上几句话,表达你对三位青年的赞美。

  3、编:

  村民们来到井边,看到不喷水的小井又流出了清凉的泉水,肯定有一段对话。找2~3名同学扮演村民,进行对话训练。

  4、写: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想智慧的女儿给你帮助吗?请给智慧的女儿写一封信,和她交个朋友吧。

幸福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幸福的课件 篇7

  教材简析: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搞笑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透过自我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我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透过一个搞笑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理清故事脉络,理解幸福含义。

  2。朗读句子,感悟就就句子的丰富涵义,写出自我的理解。

  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我给与别人或者别人给与的幸福,懂得幸福无所不在。

  重点难点:

  充分理解与感悟三个牧童十年后对于幸福的体会。

  谁来给“幸福”找一找近义词?

  你生活中遇到过开心或者愉快的事情吗?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是啊,多么幸福的事啊!但是,我们这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的三个小朋友却不明白幸福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准确朗读课文一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1。生字读音状况:

  2。说说主要资料:三个牧童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找到了幸福。

  (三)找到幸福是什么了吗?画出他们找到幸福的相关句子。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忙别人,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工作。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随机理解句子。

  理解:他们感到自我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这么小的事是什么事情?

  这么大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他们都是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我。

  你们此刻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吗?

  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我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的课件 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同时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理解幸福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认识课文生字。

  2.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的深刻含义。

  1.播放《幸福拍手歌》。

  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有很多表达方式,如拍拍手、跺跺脚……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话《幸福是什么》,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要求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用生字卡片测读生字,纠正读错的字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找幸福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反馈。

  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4.这篇童话故事写的就是三个青年是如何找到幸福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7—22段,找一找这三个青年都做了些什么事,他们的幸福是什么。

  2.学生反馈。

  (1)第一个青年做了什么?他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第二个青年做了什么?他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第三个青年做了什么?他的幸福是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这句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个青年的话。

  师:这三个青年都靠自己的劳动,尽了自己的义务,做了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所以说他们是幸福的。你能幸福的读一读他们的话吗?(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朗读,最后全班齐读。)

  4.学习课文1—16自然段。

  (1)幸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这三个青年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了一件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找一找他们做了件什么事,给谁带去了益处。

  3.当通过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去了益处时,就是幸福的,所以说幸福是——

  学生齐读: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1.只要能给别人带去益处,让别人感到快乐,那就是幸福。能说说你有过的幸福体会吗?

  教师列举:雷锋叔叔的幸福就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警察叔叔的幸福就是看到万家平安……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

  学生齐读:

  “幸福就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送名言。

  (1)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2)被人爱和爱别人同样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将受用一生。

  幸福,是妈妈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幸福,是爸爸带我去广场放风筝;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幸福,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幸福,是妈妈下班回来时我递上的一杯热茶;幸福,是我给奶奶捶捶背……幸福不仅在于享受,更在于劳动和创造。只要用心付出,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随着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起去品味幸福、耕耘幸福、传播幸福吧!

幸福的课件 篇9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幸福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了解黄山松奇特的特点。 ⑶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交流美――品读欣赏美――背诵感受美――写作珍藏美――课后积累美,来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快乐读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山松各名松的特点。 2、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忆学习方法――预习交流美。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主体课文的? 生:汇报。 师:让我们用这种方法,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板书:快乐读书屋(三) 师:请把你的预习收获讲给同组听,小组长提炼出有价值的成果。 生:预习交流。 师:请小组长把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 生:预习展示。 师:黄山松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搭乘预习这列快车到黄山再次领略那里的'奇松吧! 板书:黄山松

  师:请同学们用喜欢方式读课文。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要通顺,拿出笔画一画,黄山名松各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读 汇报 师: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分段读。 生:评,互评。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汇报收获和解疑。 师生互动。

  师:简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试着背下来,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汇报,原因,展示背。

  师:黄山归来不看松,一句诗说出了黄山松的独特的美,那就拿起手中的笔可以按本单元写作方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植物。也可以把你所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感悟写下来。 生:练写:展示。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事物是永恒的,课后用我们本单元学习方法阅读课外读物中《林海》一课,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用热情的双手去描绘,用诚挚的行动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六、板书:

  快乐读书屋(三) 黄山松 迎客松 热情 探海松 执著 黑虎松 高大 连环松 缠绕 倒挂松 蒲团松 龙爪松

幸福的课件 篇11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词五首》就是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3.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4.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态度情感价值观:

  1.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3.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方式]

  1.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

  2.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收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

  3.词的学习中,老师要鼓励活学生间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通过同伴间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构思]

  一、学生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作引导。

  二、学生吟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老师作适当指导。

  三、学生体验,老师点拨:学生在吟诵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体验训练;老师对词中与体验相关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学生品味、教师点拨:学生对古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深入赏析与品味,着眼于名句、关键词,老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五、学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形式,使学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学生学习的灵感,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六、学生反思,教师鼓励。在经历各种学习形式后,学生对各首词提出质疑,并互相讨论与反思,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

  七、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让学生学习阅读与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吟诵、理解、品味、联想、反思是欣赏词的基本过程。

  师: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中阶段你们学过哪些词,能吟几句其中的.名句吗?

  生: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名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还有晏殊的《浣溪沙》,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看来大家对词的了解还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词,来与这些作家作一次心灵的对话,请大家先自己诵读这五首词,注意停顿与节奏。然后请部分同学来为大家朗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不错,节奏与读音还比较准确,但其中有一些地方应注意:《望江南》中第二句的停顿应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渔家傲》最后一句应读成将军白发/征夫泪。《江城子》里千骑中的骑应读成ji(第四声)。《破阵子》中第二句应读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只有正确的诵读才能正确的理解词的基本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预习谈谈对五首的理解

  生:《望江南》读后总觉得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之意。

  师:大家说得不错,从这道词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一种无言的忧愁。其它几首呢?

  生:《渔家傲》是通过对塞风景的描写来表现将士对自己家乡的思念的词。

  生:《江城子》是通过记述作者出猎的场景,来表现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

  生:《武陵春》也是一首通过对作者自己感受的描述来展示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带着浓郁的忧愁。

  生:《破阵子》是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来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与对青年后生的深切希望。

  师:看来,在上课之前大家都准备得很充分了解了许多内容,对理解五首词有很好的益处。不过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品味词的佳句与好语,在品味中体会词的精彩,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品析这五首词中精彩的语句。

  生:好在能将人的忧愁以形象化的景物来 展现,用夕阳的余晖,用水流的悠长,来寄托忧愁的影子。

  师:用忧愁的影子来评价,形象又贴切,看来你是花了不少功夫来欣赏这首词的。

  生:我觉得词中的肠断白蘋洲一句用得也很好,将对别人的那种思念比喻成肠断更有一种独特的效果。

  师:对,从两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词,在写景与抒情上的独特之处。

  生:《渔家傲》这首词写得有意思,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怀。

  生:我想是一个异字,写边关的景色重在写与内地景色的不同之处,大雁南飞,边关号角此起彼伏,长烟、落日下的孤城等都寓示着边关的与众不同。

  师:分析得好,那下半抒怀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展开的呢?

  生:就用文中的泪来概括吧,主要写将士们的思念之泪,通过浊酒归无计霜满地人不寐白发等情与景的描写,将边关将士们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很好,就要善于从归纳与概括中找到作者思想的脉络。

  生:词一开始作者就以老夫自称,接着就详述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并在文中不断展示作者那种为精忠报国的豪迈之情。下半部分,则更是借古喻今,对比自己,那种胸中豪气在文中自然流露。

  生:聊发少年狂是一种老当益壮的心态。而亲射虎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等都是体现作者的一种豪迈的英雄形象。

  师:除表现作者豪迈与报国之志外,词还有没有别的表现意义?

  生: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以看出来,作者希望能有当年冯唐一样的人来让他重新报效国家。

  师:对,壮志难酬是许多词人笔下的抒写的内容之一。

  生:《武陵春》中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第一句能用物是人非来暗示人生境地变化,而欲语泪先流更是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忧伤之情,自然流露。

  生:第二句是用一个比拟的手法,将人的忧愁形象化,如果用船来盛载,还不能装下,那是多大的忧愁的?可见,载不动包含了多少忧伤与痛苦。

  生:《破阵子》表现的内容好像与《江城子》有点相近。我觉得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等句子写得好。

  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个醉字,一个梦字,把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而沙场秋点兵则将杀敌报国的战场写得极富气势。可怜白发生是一句总结性的话,所有壮志与报国胸怀都只可能无法实现了,白发就是遗憾的见证,作者怎不能感慨万千。

  师:评价有水平,从词中读出了作者的深意。其实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明确了,读词就要品味词的语言,玩味词的写法,体验作者真情实感。这是读词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读词还要善于除所读词之外有所联想,通过联想来生发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提高自己鉴赏词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针对这五首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体验。

  生:《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使我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二者表现手法几乎一致。

  生:《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所表现的失望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充满希望刚好相反。

  生:《渔家傲》中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景象与名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我觉得《江城子》与《破阵子》两首词有许多相似之处。

  师:能比较阅读,精神可嘉,你能具体说说哪些相似之处吗?

  生:写作时的境遇都是一样的:都是有想报国却无门的遭遇;写作表现的情感是一样的,都是在豪迈之中带着深深的遗憾;描写场景的风格都是一样的。

  生:《武陵春》中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现手法上非常相近,而且用语都十分贴切生动。

  师:说得很好,对名句理解与联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家在不断积累诗词素养,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当然读诗的联想不仅仅在于名句间的联想,还可以是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时代间的生活经验的联想。大家不妨试着从这个角度来想想。

  生:读完五首诗,我觉得这些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感伤的,二是壮志未酬的。前者是《望江南》《武陵春》,后者是《江城子》《破阵子》。虽然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主题目内容基本相似。

  生:这实际上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两类人的照:一类人整天围在自己个人狭小的圈子里,为自己而活着。一类人时刻忧国忧民,不忘别人的苦与乐。就社会来讲我们希望后者的人多一些,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生:我不同意前面同学的发言,难道个人不重要吗?如果个人的情感不能得到适当的宣泄与表达,对个人对社会来讲都可能是悲剧。

  师:对,有不同意见,又有言之有据,希望大家像他们一样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如果文学都去关注,词的内容都去表现,这不正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一种见证吗?

  生:我们读词并不是来评价词作者的生活与表现态度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词去了解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的作者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的阅读就成功了。

  师:发言精彩,思路严密,想象丰富,确实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与想法。

  师:读完这五首词,我们想必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释,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对这五首词的理解进行反思,通过小组成员间共同讨论,力求有更大的收获。

  生:我觉得古词中的典故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去了解,因为一个典故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曾经的生存习惯。

  师:很好,你的建议我希望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因为典故背后的语言文化现象,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关键之处。

  生:为什么有的词有题目,而有的却仅只有词牌名?

  生:写词不像写诗,没有或很少有固定的格式,写词有许多词牌名,所以有时不必取名。

  师: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要弄清这事,我建议大家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己找找资料,彻底解决问题。

  师: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读词的基本步骤,请大家说说看。

  师:对,基本过程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的基本程序,也有利于我们学习新的诗词。今天的作业就是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去学习两首课外的古诗词。要求必须符合各个部分的要求。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见!

  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关联已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铺垫。

  说名句,实际上是在让学生在重温如何读诗。

  诵读是读词的第一步,也是欣赏词的开始,所以以此为学习的起点,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及需求。

  对朗诵作适当点拨,能起到让学生迅速理解词的主题及意境的作用。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及情感,是读词的第二步,也是读词中对内容的具体的理解部分。

  《望江南》紧扣忧愁来理解,有的放矢地理解全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渔家傲》则紧扣写景抒情来展开。

  《江城子》从场景表现来展示主题。

  《武陵春》则从个人体验上作了详尽表现。

  《破阵子》则是将现实与梦想结合来表现个人的壮志。

  品味是读词的第三步,也是读词中最富欣赏意义的内容,也最能体验学生学习语言的意识与能力。

  名句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色都要在品味中有不同的体现。

  联想是读词的第三步,也是最富想象力的学习环节,在联想中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横贯往来,经纬古今的形式,学生的文化素养会得到极大的拓展。

  读词的联想首先是名句间意思的联想,这是学生最易做到也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

  读词的联想其次是将词的内容与主题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找到让学生关注的切入点,通过切入点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读词的最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理解上的反思活动,进一步来深入探讨五首词的内容。

  总结整节课的内容,反复强调阅读的基本方法,教会学习拓展的阅读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与学生实际相去甚远,但只要理念先进,引导得法,同样也能使学生受益不少,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 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的突出。本节课的阅读中绝大多数的资料收集、感悟体验、品味表达、联想反思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老师只是起一个主持人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的尊重。

  二、 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好几首词并不难,难的就是学生能否独立地正确地去理解其它一些词或文章,所以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就正是基于此。

  三、 注重反思避免阅读中的唯主题论。在具体的词的阅读中,教师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理解因素与情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这正是新课标中关于阅读体验要求的具体展现。

分享

热门关注

平安夜送给老师祝福语76句

平安夜老师祝福语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汇编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2023有计划的学习收藏5篇

计划学习

妇科护理心得

妇科护理心得

认错抽烟检讨书(集锦12篇)

认错检讨书

最新童趣课件精选

童趣课件

最新吆喝课件

吆喝课件

最新影视课件

影视课件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精华

圆明园毁灭课件

最新卖白菜课件

白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