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向成功的路,一定是有准备的路,在开始一项工作之前。我们要尽快制定好自己的工作方案,方案可以预测变化,并设法消除这种变化给工作带来的不良结果。留学群编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学校环境改造工作方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学校环境改造工作方案 篇1
校园环境教育工作方案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高度,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创建工作的迫切性和责任性。务必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园盯绿色小卫士为载体,加大力度,认真落实环境教育。
一、健全组织机构,使环境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校建立由学校校长、学校校长校长和总务主任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结合研究学校双周工作,对环境教育工作,要及时总结,认真分析,落实措施,使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充分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环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教育。做到教师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的评价落实,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二、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加强实施环境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论文评比、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针对各学龄段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做到有教学方案、有教学方案,并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的必要时间,确保各年级的环境教育课与环境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
各年级组要求各年级选择好每学期2课时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撰写好详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或班团队活动的,要写好每次活动的设计方案(活动主题、参加活动人数、要求、实施方法)和活动总结。
三、以各项环保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
为了推进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发扬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将积极开展创建“三绿”(绿色学校、绿色园盯绿色小卫士)的活动。
学校以实施高质量的环境教育为突破口,将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倡导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组织师生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
各年级要组织师生积极投身到“三绿”活动中去,要树立先进典型,并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辐射作用。要针对自身特点,创新工作,创建经验,为创建市级绿色学术交流作出新贡献。
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爱鸟周”和我市、县基层创建等各类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年级定期开辟环境教育黑板报,报导重视环境保护的典型经验,宣传积极开展“三绿”创建活动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
学校要加大投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搞好保护环境的设备设施建设:一是搞好学校周边的美化、绿化,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净化和绿化吉拉口公路两边。三是对原有绿化加以改造。
学校环境改造工作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具有陶冶身心,培养高尚气质的功能,学生的可塑性大,愈早给予环境保护的意识观念,愈能落实推广环境保护教育。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计划要求,环境教育课程在地方或学校校本课程中实施。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每学年安排6—8课时。结合我校实际,环境教育纳入学科渗透、综合活动、主题班会和校本课程中;并与学校学生活动、团队活动、社区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为确保将环境教育内容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校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各年级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一年级:
1.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高二年级
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反思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人类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
高三年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关于环境的知识,另一方面,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
三、学校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2、关爱和善待他人,能积极、平等、公正地与他人合作,尊重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愿望
4、关注环境,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的决策和行动,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
2、识别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问题,并设计、实施和评价解决方案
3、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
4、围绕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有效沟通
5、批判性地思考区域或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对比各种解决途径
(3)知识与能力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2、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
3、知道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
4、分析和理解经济技术、社会生活、政策法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知道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并对比其效果。
四、学习内容
围绕环境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学校环境改造工作方案 篇3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治理,展现我校环境整洁、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新面貌,积极创建整洁、优美、舒适的育人环境,按照教育局《关于20xx年教育系统环境大清整活动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校园环境大清整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局《关于20xx年教育系统环境大清整活动方案》的文件精神,在全县教育系统内组织开展以“大清整(从立面到平面,楼栋到校园主次道路)、大清洗(从所有基础设施到校园景观)、大扫除(从行政办公场所、教学、实验场地到学生宿舍内外进行卫生大扫除)”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环境集中清整活动,以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迎接“五一”劳动节。
二、工作任务与标准: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使校园内达到全区域、全方位、全覆盖的清整目标,即校园内所有硬件设施的清理与环境卫生的清扫。包括:围墙、建筑屋顶立面、校园道路、教室、宿舍、办公室、值班室、厕所等部位。具体要求如下:
(一)开展校园内的大清整活动
1.清整校园围墙
对校园围墙进行维修、保养,损坏部位进行修缮,清理围墙周边堆积物。标准:围墙完好、无破损,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2.清整建筑屋顶、立面
对屋顶、立面(含“坡屋顶”、老虎窗)进行清洗养护,对破损、缺失的设施进行维修更换。标准:屋顶设施齐全美观,干净整洁,墙体立面规范、整齐、干净、无破损。
3.清整校园道路环境
(1)道路清扫保洁。对校园内主、次道路每日进行扫保作业。标准:路无杂物、设施整洁、路见本色。
(2)清整油饰宣传栏。标准:宣传栏设置规范、干净整洁,周边无堆放杂物。
(二) 开展校园大清洗活动
1.清洗道路设施。对垃圾桶、路灯杆、宣传牌等进行一次大清洗,清除设施上的脏污和粘贴物,及时修复、更换破损的设施,对锈蚀的进行检修、整饰和油饰。标准:设施干净整洁,完好无损。
2.清洁厕所。清除厕所的堆物和垃圾杂物,消除厕内积水、污溃、污垢及异味,修复破损和短缺的厕所设施。标准:厕所内外环境整洁,指示标识干净完好,厕所内设施设备完好、无破损,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异味。
3. 清洗脏污机动车。标准:保持单位车容车貌干净整洁。
(三) 开展校园内环境卫生大扫除
1.各班卫生区的清扫工作,彻底清理校园的环境卫生,包括楼道地面、楼道玻璃、窗台、室外路面的清理。卫生标准:无杂物、纸屑;无乱扔烟头;无乱倒垃圾、污水、污物,窗台及玻璃干净整洁。
2、清理绿化带及花园卫生。清理绿化带内的干枝死苗,拣拾绿化带、花园内垃圾杂物、树挂,擦洗绿化带宣传牌等。
3.清理所有室内卫生,各室卫生标准 :
办公室:
卫生标准:地面干净整洁,无尘土、水渍和杂物。门窗、玻璃、电扇、电灯、电脑干净整洁,无尘土和污垢。墙壁无污渍,天花板无蛛网,无烟具陈放。桌、椅、沙发、茶几、电话、清洁工具及橱内物品等摆放有序,干净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教室、宿舍及各功能室:
卫生标准:地面干净,无痰痕,无水渍污迹。玻璃光亮,门及框干净,无灰尘污垢,墙上无痕迹。桌椅与清扫工具摆放整齐,黑板干净,讲台上下内外清洁、整齐,纸篓或垃圾桶干净。教室及功能室里的各种设施完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走廊、过道、楼梯及墙面:
卫生标准:走廊、过道和楼道的地面干净,无杂物堆放;楼梯上的扶手、栏杆干净,无积尘。墙上无污迹和脚印,无乱写、乱画、乱贴,天花板上无蛛网;无口香糖迹。
三、责任分工
政教处:校园内所有卫生区所辖部位、教室、宿舍楼等部位环境卫生等。责任人:周永华
教务处: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主控室等。责任人:宗文志
总务处:教师值班室卫生、绿化带花园清理、硬件设施的更换与修善。责任人:代学忠
办公室:各处室、各年级教师办公室环境卫生。责任人:刘志宏
四、保证措施:
(一)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以及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环境大清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全面清整工作。各位领导负责所辖处室、年级的清洁责任区,时刻把清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具体抓,各处室主任抓落实,师生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环境清整工作机制,使学校环境清整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确保每寸土地有人管,每个设施都管好,每个细节管到位。
(二)精心组织,实行部门责任制
大清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全员共参与,齐出动,才可保证良好效果,工作中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与责任追求制。各部门校级领导要认真规划,精细制定本部门所辖部位大清整工作方案,正确处理清整工作与教学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确保学生安全与教学、清整两不误,做到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清晰,集中人力物力迅速启动,强力推进。
(三)一线指导,现场服务
各部门领导要到现场服务督察,协调推动,严格落实大清整工作。
(四)建立健全卫生清洁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清洁卫生责任区制度,坚持“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必要时候全校扫”的清洁卫生制度;二是实行每天清洁卫生保洁制度,各部门可以设立卫生清洁监督岗,课间安排专人加强巡视,对各部位清洁责任区实施保洁;三是实行清洁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各部门领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清洁卫生的评比结果与教职工考核和奖惩挂钩,大力增强责任感、积极性;四是实行清洁卫生曝光制度,开辟卫生专栏或通过升旗仪式,对卫生打扫不彻底、乱丢乱扔的现象给予曝光,对出现的问题予以问责和立即整顿。
校园环境卫生大清整工作自4月10开始实施,全校教职工要高度重视,履职尽责,确保校园清洁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达到随时能接受上级领导的专项检查。
学校环境改造工作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美化绿化的前沿。优美的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绿化美化。绿色纷呈、环境优美的校园,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治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师生的心灵。进一步加快黄河中学校园环境美化绿化进度,巩固和发展校园绿化成果,努力为教育教学和广大师生的生活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二、规划原则
校园的美化绿化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校园绿化美化要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燥、增湿等生态功能,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特点。
三、具体办法
根据我校校园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凡能绿化的地方都尽量栽上花草树木,做到见缝插针。同时,对花台、花圃、绿地、树木做到规划合理,植配适当。保持以前绿化美化水平,补栽死亡乔木和花草,新增绿化项目,教室前栽绿化覆盖面积大的乔木,校园空地全部用绿地草皮覆盖,不留裸土地面。
在校园内的主要干道两边、操场四周、校园外围合理种植大树、名树、景观树。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愉悦,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校园”的意识,让黄河中学校园更加绿意葱茏,生机盎然。
适当选址,在校内大块空地上建设小游园。小游园位置力求适中,充分利用原有绿地、花园、道路、植被,同时兼顾学校总体绿化格局,形成一个绿化体系。
游园内以林木、花卉、草坪、水面为主,应有充足的活动场地,便于师生游憩、晨练。游园内的游路应成环,往返自由,避免断头路,往返路。游园内有小广场,园内广场布置在林木中间。游园内的花坛、水池、形状多变,转角处应以弯曲圆转为宜。花墙、花架设施,均应精工细作,同时,兼有屏蔽,间隔作用。
植物配置,应以当地适生植物为主,确保成活率和养护合理性。植物选择,应当:①选择旺生的乡土树种、草坪、花卉。②树冠大的乔木。如北方的槐、榆、椿、杨等。③常绿树和花灌木。如桃、李、枫、银杏等。④攀缘植物。如北方的地锦、爬册虎。
引进树种花草,在校区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改造,每一项校建项目的实施都将绿化工作优先规划,落实资金、落实人员,适时种植,讲究配套,既讲品种、数量,又力求成活率。校区配备了专职的绿化队伍,制订了严格的绿化制度和考核指标,每一棵树木、乔木,从播种、施肥、浇水、剪枝、移植都有记录,并将整个校园的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日常考核范围。
校园北、西两面围墙开墙透绿;校门两侧沿街篱笆两边进行全面绿化,种植杨柳、塔松等树木。让黄河中学的崭新面貌展示在全县人民面前,为城区金石大街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保障措施:
1、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包括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总务主任、办公室主任、专职绿化人员在内的校园绿化美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总务处具体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2、根据学校整体格局,认真制定学校校园绿化美化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
3、根据规划,按不同绿化区域的条件、类型、作用以及植物不同生长习性,因地制宜种植各种花卉、树木、草坪,有机地配置花坛雕塑、亭、台等建筑小品。
4、花草种植要配植合理,做到四季常青、四季花香,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草本与木本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
5、建立苗圃、花房等形式的绿化、美化基地,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6、广植树木、多栽盆花,同时集思广益,组织师生参加绿化、美化活动。
7、搞好校园花木的维护保养,做到春要栽,夏要剪,秋要管,冬要保。
8、对故意毁坏树木花草的行为坚持予以阻止,并制订相应的处罚措施。
9、专业人员要不断地提高专业管理水平,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科学管理。
学校环境改造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强化学生自治管理创新工作为抓手,以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为突破口,以治理校园“五乱”(即乱贴、乱放、乱丢、乱涂、乱停)现象为重点,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扎实做好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1、强化学生自治管理的创新,分层次多层面召开学生会干部及班干部会议,增强对校园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校园卫生治理工作,按时将校园公共场所的卫生打扫好、维护好、保持好。
3、彻底治理校园“五乱”(即乱贴、乱放、乱丢、乱涂、乱停)现象,还校园一个富有清洁、幽雅、美丽、有序的环境。
4、做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硬化工作,特别要将垃圾处理好、污水处理好。
5、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到校外流动摊点吃饭,将学生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培养好。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
全面负责校园环境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校园环境建设的安排布置协调指导工作。
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校园绿化、美化和硬化工作。
具体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具体负责各功能室卫生工作。
具体负责教职工生活区及综合办公楼卫生。
具体负责学生就餐区域卫生的安排检查。
具体负责学生宿舍卫生的安排检查工作。
各位班主任:在各处室的总体安排下具体负责相关的工作。
四、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卫生责任区规范化管理要求
(一)办公室清洁卫生要求:
1、地面:干净、无灰尘无污迹。
2、门窗、灯管、电扇、电脑、电源线、插座及开关盒上无积尘;门窗明净,无乱张贴;窗台清洁,无杂物。
3、窗帘:干净整洁,按学校要求统一悬挂。
4、墙壁:干净、无灰尘污点,不得乱贴、乱挂东西。
5、作业本、教具等摆放整齐,无乱堆放现象。
6、办公桌椅、办公橱柜、电脑:(1)必须按学校统一要求在指定的位置摆放。(2)桌面必须干净整洁,无多余的书籍、纸张等杂物,桌底无堆放杂物。(3)必须做到堆放整齐。(4)人不在办公室时,所坐的椅子必须归位;整个办公室没有人的时候,门窗要上锁。
7、办公室卫生工具按照学校统一指定的位置摆放。
8、办公室的走廊、护栏保持清洁。
(二)教室和教室外走廊区清洁卫生要求
1、地面:干净、无灰尘无污迹。
2、门窗、灯、电扇:明亮、干净、无灰尘;门窗无乱张贴,窗台无杂物。
3、窗帘:干净整洁、按学校要求统一悬挂,无出现故障长期没有维护的现象。
4、墙壁:干净、无灰尘、无蜘蛛网等,其他要求如下:
(1)除规范的学习园地、制度外,一律不得乱贴乱挂,力求教室整洁美观。
(2)按学校统一要求,在指定的位置悬挂学校统一制作的国旗、班风、 “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等。
(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美观、大方、整齐划一、有激励性的标语口号,能体现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5、学生课桌面必须干净整齐,无乱放书籍、纸张等杂物。
6、卫生清扫工具必须整齐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7、教室的所有用品必须干净、无灰尘,统一摆放;教室走廊外的小花坛上无垃圾。
8、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教室内多余的椅子摆放整齐,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无乱张贴现象。
9、黑板每天放学时擦干净,黑板槽内无粉笔灰。
10、教室内各宣传版块外框干净无灰尘。
(三)宿舍及走廊清洁卫生要求
1、地面、走廊:清洁干净,没有泥沙、纸屑等杂物。
2、门窗、灯、明亮、干净、无灰尘;门窗无乱张贴,窗台无杂物。
3、室内外天花板没有蜘蛛网迹。
4、被辱、枕头、衣服、鞋子等按规定摆放整齐。
6、脸盆、牙具摆设整齐,卫生间保持清洁。
7、墙壁没有出现乱贴、乱涂、乱挂等现象。
8、室内环境布置优雅,符合当代学生宿室文化建设要求。
(四)公共场所、公共教室清洁卫生要求
1、公共场所清洁卫生要求
(1)校园、门厅、台阶、走廊地面无污迹、无纸屑果皮、无包装袋等杂物。
(2)校内厕所每天打扫两次,小便池随着打扫及时清理,做到无积水。
(3)有垃圾桶的要定时清理,垃圾桶下面污垢要及时清理干净。
(4)花坛内无纸屑果皮、无包装袋等杂物。
(5)楼梯扶手及楼道护栏要定期擦洗,保持清洁。
2、公共教室清洁卫生要求
按照上述教室的卫生标准评定。
(五)师生个人卫生要求
全体师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饮料盒、食品袋等垃圾杂物;禁止攀折绿化带、花坛中的植物;禁止把杂物从楼上扔下或扔在花坛中。做到按时休息,早晚刷牙,勤洗澡、勤理发、勤洗头、勤剪手脚指甲、勤换衣服、袜子和鞋子。
五、卫生打扫及检查
1、教室、宿舍、卫生区、餐厅的打扫和检查
每天常规打扫由政教处负责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校红旗班级评比并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
2、其他公共场所及功能室打扫和检查
其他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由所属处室负责检查考评。
六、校园绿化、硬化和美化工作
1、3月份,教师周转宿舍前边绿化面积600平方米,计划植树30棵,种花20棵,投资3万元。
2、4月份,教师周转宿舍围墙长70米,投资2.5万元,初一教学楼到东边厕所道路硬化180平方米,投资1.5万元。
3、4月份,新学生宿舍楼前硬化900平方米,投资6.3万元,新宿舍楼东边台阶800立方米,投资6万元。
4、5月份,新宿舍楼下水道及化粪池建设,投资8.5万元,新宿舍楼后道路硬化240平方米,投资1.68万元。
5、5月份,操场周边150米文化墙建设,投资5万元。
6、7月—8月份,宿舍、教室、餐厅内墙粉刷共18000平方米,投资14万元。
7、9月份,学校围墙外、教室、原宿舍外墙粉刷2400平方米,投资1.8万元。
学校环境改造工作方案 篇6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规律,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以“人定胜天”为题组织一次讨论或辩论活动,反思人类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及其带来的恶果。
3、理解关于环境的不同观点,通过交流和协商,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4、以《京都议定书》为例,分析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的意义和策略。
5、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认识团队合作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6、珍视文化多样性,关注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
7、分析讨论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认识到保护本土文化的紧迫性,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愿望。
8、列举地区歧视或文化歧视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消除偏见或误解的建议。
9、以不同形式,如诗歌、绘画、广告设计,表现不同地域文化对不同生存环境的反映。
10、意识到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需要关注弱势群体,愿意采取行动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11、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或文学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及其积极意义。
12、搜集各国和国际社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协定,了解各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和发展动向。
在反思个人行为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本地着手,关注全球环境,并积极落实在行动上。
二、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环境系统,获得识别、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包括观察周围的环境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调查方案、搜集和整理信息、采取行动、反思和评价、交流和表达等。
观察、描述并批判性地思考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在实地观察、绘制地图、查阅资料的基上,说明一个区域在土地利用方面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私人购买轿车既带来污染又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争议性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陈述理由。农用机械、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的利弊分析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对策设计。围绕自己选定的环境问题确定调查范围、设计调查方法、制订调查计划。针对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设计调查方案。就本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明确各种信息来源与各种调查类型的对应关系,对自己搜集的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价。围绕某个地方性的环境问题,从不同途径搜集信息,对比判断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搜集并对比不同媒体对某一环境问题的报道,分析各方立场。根据搜集的信息,设计几种解决方案,对比并确定行动方案。根据本地条件,提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地方性对策。对比解决某个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的不同提案,分析它们的适用条件,以及反映的不同观点。实施环境行动方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参与社区环境建设。针对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向地方政府提出建议。
三、知识与能力
人、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创造并推动着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生态提供了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包含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活方式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与技术决定人们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决策与参与反映人们合作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意识与途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需要帮助学生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并采取行动,从而全面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形态和过程。学校现有各个学科均包含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
分析在抵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五、实施方案
1.联系张家港环境保护实际,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题,设计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与张家港市环境保护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长期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支持并参与改善社区环境的学校-社区共建活动。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开展环境教育、参加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等活动。
2.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学期提交相关教案不少于2例。
3.充分利用学校自编的选修课校本教材《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旅游资源》《自然灾害及防御》《池塘养鱼》,单独开设的环境教育选修课程。每学期安排6课时。
4.各班利用班会课,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每学期至少一次。
六、学生评价和学分评定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体验、探究,及其认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通过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作业或其他学习作品。学生在综合实践和研究性活动中记录各自的参与状况、感受与收获,使之成为一项评价依据;依据学生寒暑假的环境研究报告、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作文、绘画、演讲、环境知识竞赛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比赛参与情况,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学生3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区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在选修Ⅱ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三年必修学分认定中,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区实践活动内容选择上,至少有一学期应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分别计3个学分和1个学分。在校本课程选择上,至少从校本教材《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旅游资源》《自然灾害及防御》《池塘养鱼》中选一门,计2个学分。
环境日宣传资料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