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阅读教案5篇

2023-05-06 10:00:34 说明阅读教案阅读教案

说明阅读教案(篇1)

  内容: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一、指明本课的教学内容:

  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二、用问答式复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本册课文中有哪几个单元哪些课文是说明文?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

  第一单元1-5课,第三单元10-14课,第五单元19-21课。

  3、阅读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三、复习阅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的方法。

  1、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2、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隆冬话竹》、《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C、《隆冬话竹》:竹子: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D、《活板》:活板印刷:活。

  E、《宇宙里有些什么》:宇宙: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3、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以《活板》、《动物尾巴的功能》、《隆冬话竹》为例说明。

  A、题目:《活板》:活。

  B、首段:《动物尾巴的功能》:动物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无穷。

  C、关键词句:《隆冬话竹》: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4、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P169—170)的主要内容。

  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向沙漠进军》第五段(P100)的说明中心。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

  5、我们学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向沙漠进军》第4、6段;

  分—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

  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全文。

  B、先主要后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

  C、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第9段。

  D、由现象到本质:《什么是生态平衡》。

  E、由性能到功用:《隆冬话竹》。

  F、由一般到特殊:《隆冬话竹》第9段竹子的种类。

  G、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

  注意: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6、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⑴把握该段(篇)说明的中心和重点,分析思路。

  ⑵概括要全面,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洁,格式为:说明了什么。

  ⑶划分标准要统一,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如,总分总结构分三层,总分、分总结构为两层。

  四、课外练习。

说明阅读教案(篇2)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明文阅读指导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说明文阅读指导

    设计意图:

  学情:学生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对说明文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在此前提下进行系统性的,专题性的复习是相当必要的。

  考点分析:纵观中考说明文要点,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知识点的把握和提取关键句的能力。而每一篇说明文都有知识点和关键句的渗透,因此考虑设计说明文的专题复习,就要从说明文的知识点进行阐述,然后利用文章的关键句进行分析.

  从而对初三语文中考考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整合,能让学生基本掌握说明文的脉络和纹理。

    知识结构: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二、什么是说明对象?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四、说明文的语言的特点

    五、说明顺序

    六、说明方法及作用

    七、.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处理:

  学生梳理说明文知识点等

  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以上共用一课时)

  说明文的考题类型及答题技巧分析归纳(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根据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 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③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

  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说明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能力。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说明文,内容稳定(不会发生后即消逝)、直观,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观察,揣摩,进而研究,适合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及智力发展水平,教师容易控制,学生容易操作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认清指代成分.

  1.中心句以首括居多.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

  2.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为了突破这一重点:

  方法之一: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析、理解;

  方法之二: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感悟

    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理清说明顺序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方法之一:设计一些适合难度的典型的带有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题目。

  方法之二:通过举例进一步了解说明的顺序在文章中的具体使用.

    教学理念

  1、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四性”——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合作性,遵循正确价值观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课前关注学生的知识梳理,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

  因此组织学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他们的中考需要,培养其答题的能力和阅读的速度,在掌握一定技能之后对中考考点的把握.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既是一节课的导演,又是这节课的演员,要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多多施以“真诚”的肯定和引导从而达到知、情、意的和谐统一.

  课的重点是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二、使学生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

  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整理、梳理说明文相关的知识点。

  2、课前学生将已做的说明文练习题进行整理,发现规律,熟悉考题形式,找到内在的相似点.

  3、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阅读讨论法

  2、情境教学法

  3、归纳教学法

    教学过程

  学习训练与评价

  例:《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中考复习指导》P68)

  4、科学家认为植物有同情心的两个例子是什么?请概括叙述。

  第1个例子:小虾遇难,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变化。

  第2个例子:见到掐断植物的“罪犯”,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大的波动。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例《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指导》P64)

  1.阅读文本,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方法技巧】

  1、 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2、 (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教学效果预测

  经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备中考题型等等,再加上教师的全心投入,我相信这节课定会让学生和教者本人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哪怕只是学会对相应文体的知识结构的梳理。长期以往,师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方法都会得到相长,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说明阅读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能不能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课文的篇目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等等。)据我统计,初中三年共169篇课文,其中说明文不超过10篇,所占的比例很小,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在新课改以来,无锡地区每年中考都会考到说明文,看图。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课本上学的篇目少而忽视说明文。今天我们这堂说明文阅读指导课就专门教大家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说明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指导说明文阅读的思路

  1.初读文本

  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篇说明文之后,第一部是先看后面的问题呢还是先读呢?毫无疑问,应该初读文本,即快速浏览本身,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所以我们应带着任务读:定对象、明结构、理顺序。定对象,就是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看标题,找中心句等解决。明结构,譬如是总分式,还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理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结果现象——本质主要——次要特征——用途概括——具体整体——部分)

  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实践初读文本这一解题思路。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之首。人不可一日无水。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而刚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皮肤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皮肤、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另外,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无论是热天或冷天,人的体温都保持在37℃左右,这就是水的功劳。

  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甚至可以润滑关节,使你能立坐曲伸,舒展自如。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水,主要讲了水对人生命的作用,分别从水是重要营养素、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过渡:通过初读文本,我们迅速把握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文是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非常准确严密科学。初读文本之后,我们就应该来着重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了。

  2.品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为什么会如此准确严密和科学呢?这主要体现在说明方法的正确使用和用词的准确上。因此,我们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从品说明方法和品修饰、限制语入手。

  我们先来品味说明方法

  复习一下,常见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

  不错,我们不但要非常熟悉这些说明方法,还要在具体的中把它们辨别出来。

  1.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

  2.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

  3.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5.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7.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1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1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12.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看来大家都已经能轻松地辨别说明方法了,很好。每一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都承担着它自己独特的作用,中考试题中,也往往会考到说明方法的作用,比如我们能力训练上面的说明文专题中,每一篇都有这样的题目,由此可见这也是说明文的一个重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品味说明方法的作用呢?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此题运用三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用事实具体说明卢勾桥的坚固。

  ②作比较:通过比较来突出卢勾桥的坚固。

  ③摹状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总结答题规律: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

  举例子: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列数字:准确,令人信服

  作比较: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务必要结合语言环境具体来分析其作用

  学生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过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仅是说明方法的功劳。其实,这还要归功于修饰、限制词语的正确使用呢。譬如说,下面一段文字:有哪些修饰、限制词语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来品味的呢?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

  当然,在中考时,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问,一般都用以下的形式来命题:

  ……一词能否去掉?

  ……一词能否换成……

  说明文阅读指导详案;譬如例题: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一次能否去掉?)

  2、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能否换成“将会”?)

  1.不能去掉,“至少”从数量上限制,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就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不能换成“将会”。“很可能”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而“将会”则表示肯定。“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师生共同归纳解题规律: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本词(表数量/程度/范围/次序/时间/空间等),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准确);

  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能力训练上也不少。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当然,在千变万化的中考中,说明文的考察题型不仅仅是以上这些,总之我们都必须在初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思考,综合运用解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决各类综合性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今天老师教给了大家在考场上阅读说明文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的一些技巧,希望通过今天这一堂复习课,大家能更自如的对待中考中的说明文阅读。愿大家在中考中都能发挥出色

   

说明阅读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功能等或阐明事理的文章。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A、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说明文对象及其特点。 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 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本质属性。

  5、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6、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是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说明一件物品的制作过程。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如《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具体包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7、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 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10)配图表: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注意:

  1.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2.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前后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8、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二、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1)、修饰、限制性的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典型试题: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4、Ⅹ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事例解析:

  例①:“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一句中“大约”一词有何作用?

  【“大约”表示估计,更切合实际的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大约”一词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②: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例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句中的“极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极少”一词表范围,说明使用彩绘很少。如果删去,就表示全部,

  不符合实际。“极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 试试你的身手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帛书?()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

  2、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松鼠是一种片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烧开水

  洗茶壶

  洗水壶 洗茶叶泡茶 ( )

  洗茶杯

  拿茶叶

  (6)、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7)、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8)、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

说明阅读教案(篇5)

  6、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⑴把握该段(篇)说明的中心和重点,分析思路。

  ⑵概括要全面,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洁,格式为:说明了什么。

  ⑶划分标准要统一,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如,总分总结构分三层,总分、分总结构为两层。

  四、课外练习。

  第二课时

  内容: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及学到的方法,指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二、复习说明方法。

  1、本册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⑴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如银河系的定义169页、生态平衡的定义122页)

  ⑵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课文举了赵州桥、卢沟桥,《隆冬话竹》第二段,为了说明竹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作者举了许多巧妙地提到了竹的成语,《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4-7段。)

  ⑶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中第3-5段大、小、中恒星,《向沙漠进军》中第4段游击战、阵地战,《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二段分类。)

  ⑷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虹)《向沙漠进军》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把风沙的比作沙漠逞强施威的武器,把水当作征服沙漠的武器。《宇宙里有些什么》第2、9、12段。

  ⑸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宇宙里有些什么》密度小: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5、6段。

  ⑹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竹子的种类95页,赵州桥、卢沟桥的长度、宽度,恒星的表面温度。

  ⑺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中国石拱桥》中引用张嘉贞、张族的话,《隆冬话竹》引用苏轼、李白的诗句。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⑺引言论:引用,标记是引号。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形象生动;列数字:准确;举例子、作比较:通俗、具体;引言论:印证;分类别;条理清楚。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四、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如课文104页第二、三题,172页第三题。

  2、方法:⑴修饰、限制性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不能删去,该词说明了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⑵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茫无涯际)。

  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

  五、说明文的阅读探究能力。

  说明文的阅读探究主要是对信息的处理。

  1、数据分析:《祖国的大豆》运用数据分别说明了什么?

  2、图表阅读:⑴看清图表;⑵从图上找规律;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六、课外练习。

分享

热门关注

政治学课件6篇

政治学课件

投资分析报告(汇集10篇)

投资分析报告

教育点申请书

教育申请书

关于艾滋病的短句摘录40句

艾滋病短句

每天早安心语温馨语录精选

早安语录

排球教案5篇

排球教案

写字教案(精选5篇)

写字教案

惊蛰教案系列(5篇)

惊蛰教案

蜘蛛买鞋教案5篇

蜘蛛买鞋教案

《篮球》教案(精选5篇)

篮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