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热点知识归纳 38

2012-06-01 17:09:11 2012中考语文

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语言”

山东 孙伟

 

    近年来各地中考的诗词鉴赏题,难度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高。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积累少,文学积淀不够深厚。二是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含意丰富,考生缺少对诗歌语言规律的了解。本文试图和大家一起,揭开诗歌语言的“神秘面纱”,抵达诗人的内心深处,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诗歌的语言,强调字句的锤炼,讲究音韵的和谐。近年来中考的语言鉴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准确使用,意象内涵的揭示,重要语句的理解赏析等方面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走进诗歌语言的大门。

一. 炼字类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结为“炼字类”。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活用词

    像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以及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词语。

 2. 表现力强的动词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众口相传,千古流芳。

 3. 表示感情变化的词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一个“悔”字巧妙地将“闺中少妇”的感情变化表现了出来。

 4. 表示颜色的词

    色调一般能体现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有些虚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能颇具意味,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在平时的阅读中,要炼就一双善于发现重要词语的“火眼金睛”,在吟咏中用心品味这些词语的妙处。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炼字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现场练习1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的“春”字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含义?

    (2)“吹”和“逐”妙在何处?

    (3)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称“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究竟好在何处?

 

二. 意象品读类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方面的和谐交融和完美结合。它是诗歌中特殊的语言形式,是诗歌鉴赏中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鉴赏时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对象意的积累和把握,对分析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进而深入理解诗词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常见的意象组合方式,全部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可称之为“意象叠加”。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这些意象看似孤立,认真品读却能发现其内在的联系。

 

    现场练习2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同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曾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请简要分析此句“奇”在何处。

 

三. 句意理解类

    近三年来,除去北京卷外,中考的诗歌鉴赏题一般不直接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但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相反,正确解答题目的前提便是对诗句意思的准确把握。理解句意,除了准确把握词语,还要对诗词中句式的特点有所了解,掌握诗歌中的倒装句和省略句的规律。

    由于诗歌内容的凝练性和诗歌语言声律的要求,以及修辞的需要,语序的倒装在诗句中十分常见。比如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语序应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但这样的表述显然使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大为逊色,很难称得上千古佳句。又如苏轼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多情应笑我”,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

    诗词是浓缩的艺术,中国的古典诗词更是如此。诗词的语言,是经过提炼浓缩的,凡是对表达语意无重大关系的词语都可省去,句与句之间过渡性的说明也可以略去,因而在鉴赏诗词时,要还原诗歌的场景,进行再造想象,要学会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现场练习3

 1.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下列诗句中画线句子的语序。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将下列词中省略的词语用括号补出来。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 名句鉴赏类

    诗是文学的精华,诗中名句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诗词名句或以意胜,或以情胜,或以韵胜,或以意象发人之思,或以境界动人之情。然而因为名句鉴赏题的开放性较强,往往没有很具体的要求,考生见到这类题目就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答,该答哪些,不该答哪些,因而常常感到困惑。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错。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认真研读题干中的鉴赏示例和参考答案,结合其他省市近年来的相关考题,可以总结出,名句鉴赏题的答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5个要点:①运用的手法;②抒发的感情;③表达的内容;④特殊结构的作用;⑤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可能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

    名句鉴赏类试题与炼字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鉴赏句子离不开句中表现力强的词语,体味“炼字”之妙;另外,鉴赏名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全诗,把名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鉴赏;联系全篇的主旨,注意感情的抒发;有些名词,还可能传达出一种哲理,尤其是富有理趣的宋代诗人的作品。

 

    现场练习4

 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至今的名词,请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赏析“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句。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五. 语言特色类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是诗歌鉴赏较高的要求。

    诗歌语言有以下几种较鲜明的特点:

 1. 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3. 含蓄隽永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让读者去体味;隽永是指意味深长。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其他如简洁明快、通谷易懂等,不必赘言。

    至于诗人的风格,考生对于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如陶渊明的恬适平淡,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浅显平易,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应该有所了解。

 

    现场练习5

 1. 下列诗句各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请在后面的括号中注明。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简要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语文知识点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总结

语文知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语文

中考知识点

2020中考语文指导:文学文化常识归纳

中考语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