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热点知识归纳 32

2012-06-01 16:55:21 2012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考点归纳

  刘熙卿

  一、文言实词

  常用实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对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此类活用等。

  例1: 福州中考题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 又患无硕名人与游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D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着重考查一词多义现象,其中A项中的“亡”前者解释为“逃跑”,后者是一个通假字,通“无”,“没有”的意思;B项中的“绝”,前者解释为“非常”“很”,后者解释为“隔断”“阻绝”;C项中的“患”,前者解释为“担心、忧虑”,后者解释为“灾祸”;只有D项中的两个“去”意义相同,都解释为“离开”。故正确答案是D。

  例2:泰州中考题

  对下列剧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再火令药熔(用火烧)

  项为之强(强壮)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恩德)

  B 行拂乱其所为(辅弼)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乃丹书帛曰(用丹砂)

  C 臣之妻私臣(偏爱)

  学而不厌(满足)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

  D 且焉置土石(哪里)

  或王命急宣(有人)

  欲辱之,何以也(用)

  解析:此题也是考查常见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涉及到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其中A项中的“强”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通‘僵’,僵硬”;B项中的“拂”,应解释为“违背”;D项中的“或”,应解释为“有时候”。故正确答案是C。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较大,即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常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有些虚词还常作实词用。

  常用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虚词的作用保留下来 ,哪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变化 ;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或是可以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归纳上面提到的十五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并附相应的熟悉的例句。示例如下:

  文言虚词“之”在文言文中的多种作用或意义。

代词

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

A、 渔人甚异之

B、 愿陛下亲之信之

助词

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宾语前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忘路之远近

宾语提前的标志

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的标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A、   怅恨久之

B、   久之,目似暝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者,……”“……,……也”。例如:

  (1)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 陈胜者,阳城人,字涉。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另一种是用“是”“为”“乃”“即”“则”“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如:(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吟鞭东指即天涯。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兵革非不坚利也。

  此外,有些判断句不用判断词,而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判断。

  (二)倒装句

  初中阶段涉及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例如:

  (1) 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公输》)

  (2) 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实际为“所似何”——《咏雪》)

  (3) 时人莫之许也。(应为“时人莫许之”——《隆中对》)

  (4) 弗之怠。(是“弗怠之”的倒装。——《送东阳马生序》)

  (5) 微斯人,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为了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如: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于)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相当于“的”——《核舟记》)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如吾两人”后置——《记承天寺夜游》)

  3、介宾短语后置

  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都是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文言中的介宾结构短语如果充当短语,却在谓语后面的话,我们称它为介宾结构作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的形式。例如: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是介宾短语结构,置于谓语“咨臣”之后充当状语——《出师表》)

  ②祭以尉首。(正常语序应为“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2)“于……”的形式。例如: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正常语序应为“有亭翼然于泉上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正常语序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省略句

  常见的是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例如:

  ①嘱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岳阳楼记》)

  ②君与俱来。(“与”后省略宾语“之”——《隆重对》)

  ③彼其受之天也。(“受之天”后省略介词“于”——《伤仲永》)

  (四)被动句

  常见用“为”或“为……所……”表被动。例如:

  1、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用“为……所……”句式表被动——《观潮》)

  2、 贤能为之用。(用“为”表被动——《隆中对》)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语文知识点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总结

语文知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语文

中考知识点

2020中考语文指导:文学文化常识归纳

中考语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