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教学反思汇总

2023-04-12 14:52:09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包括了三大类,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单位1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单位1的量?这三大类的学习,一是让学生弄清每一类的数量关系,以及三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能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的运用是十分的广泛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本课第一环节我就设计成:根据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让学生提出一些与分数、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归纳整理分数基本应用题类型;再让学生把上面解答的应用题的问题作为已知条件,进行变式练习。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题目,让成绩下层的学生能够列式算,达到巩固目的。第二层练习,目的是让中等的同通过对比,达到熟练和融会贯通的作用,而最后的发展变化题练习,是让成优秀学生吃的饱,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认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前提: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因此,在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好其意义,同时渗透一些求一个数(或量)的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的训练。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先找到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确定单位1是关键,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确定解答方法。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单位1,学生会很准确地找出数量关系,能准确地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己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不同。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不能单纯的教一种知识,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前要想后,教今天要想明天。能提前渗透的知识一定不要错过渗透机会。

  加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性练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应用题演变而来的,两者紧密联系易于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求新、求异、求同、求实;要灵活多变,使学生在多变中思辨、纠错、探讨、沟通,以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注意启发学生从例题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总结经验规律。让学生把做过的6道分数应用题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分析比较了三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单位1是已知的量时,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用除法;当单位1是未知的量时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从而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进一步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思维不容忽视。生活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加强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本课中,为加强基本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尾,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六(2)老师组织44位学生进行秋游,如果每人买一瓶的矿泉水,单价2元,如果整箱买,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你们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利用提供的信息矿泉水请学生设计购买方案。目的是学生感受学了数学就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运用价值。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2

  第4单元《加和减》中,已知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个量的和与差。已知两个数的相差关系,求两个量的和与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一步应用题的扩展,是复合应用题的解题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读懂已知条件和问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而关键是引导学生找到要求的那个中间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话入手,通称分析法。综合法学生感觉比较顺手,但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忽视最后的问题。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分析法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但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在这种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根据题目的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渗透和训练。

  已知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个量的和或差。这类应用题则更加适合用分析法进行引导。例如: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的辆数是大汽车的2倍,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思路分析,要求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要用大汽车的辆数加小汽车的辆数,大汽车的辆数已经告诉我们了是45辆,所以要先求出小汽车的辆数。这样可以一下子抓住中间问题。

  要提高学生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可以根据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说出两个相应的条件。例如:剩下的要看几天?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等等。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说出能求的问题。例如:小明每天看8页书,看了5天;有48个同学,平均分成6组。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条件或者问题组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训练。例如:1、__________,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2、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25页。_______________?

  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能掌握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找出中间问题,从而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另外还要初步学会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进行一题多变有变式练习;一题多解的多角度的思考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3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八册33页例6。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八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创设情境,蔡利琦同学和周旭同学两个人互相询问对方的的钱数并说出两个人之间的倍数关系,来猜测两个人各有多少钱?

  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这道题,还有利于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之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之后进行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首先从方程的角度来检验,然后再让这两个同学把钱拿出来让大家看一下,果真,结果正如我们预料,同学们感到非常有趣,而且兴奋异常,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再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叙述两个人的关系呢?有的同学说,我们还可以告诉大家蔡利琦是周旭的5倍,比周旭多8元钱,那么该怎样解答呢?

  同学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好多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比较概括找出自己喜欢的解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进行适时的练习,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堂课,在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反馈上,和环节的处理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也恳请领导和各位老师能够帮助我,使我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能够熟练的驾御课堂。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4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无论是学生对各种解题方法的探索和理解,还是让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都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交流、讨论等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2、应用题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需要的数量关系式或等量关系式。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学生的方法如何多,因为解决办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种办法来分析。如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通过画示意图来理解题意。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思考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中呈现的画线段图、画示意图、抓关键字或词来理解和分析应用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识。

  3、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巩固练习,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促进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二是开放性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学生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三是通过独立作业,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6

  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是含有两个已知条件,求两个问题的应用题,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还不习惯于连贯地思考,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例1: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例2:二(1)班有27幅画,二(2)班有36幅画。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幅画?已经贴好了41幅画,还剩多少幅没贴好?

  新授后检查学生独自完成的情况,结果不太理想。觉得在教学中还有以下几方面要改进。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要解决两个问题用哪两个问题,同时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防止学生看了第一个问题后就做,而漏掉第二个问题。

  2.指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

  解答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已知的条件,还缺少的条件及到哪里去找,引导学生将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联系起连贯地思考,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缺少的条件在第一个问题中的答案里,进而认识以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7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解答方法,通过我近年来的教学,对这部分知识有以下体会。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2、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3、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1)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2)找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有许多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都有一句关键分率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翻译成一个等量关系,然后根据这一个等量关系,即可求出题目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分析。有部分分数应用题,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总之,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我将其以上三点用了六句话进行总结了一下,做分数应用题时,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则加,比1少则减。所以只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结构中前后知识点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学会变得比较轻松。

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案设计

    一、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的长?

  知识点2:

  利用方程求线段长

  1、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15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

  (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

  (2)DE与CE的位置关系

  (3)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

  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2、如图,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

  3、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4.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EF的长是多少?

  5、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折痕为AE,且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以B点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F和点E坐标。

  6、边长为8和4的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若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B落在第四象限B1处,设B1C交x轴于点D,求(1)三角形ADC的面积,(2)点B1的坐标,(3)AB1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知识点3: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间接给出三边的长度或比例关系

  1.(1).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12cm,一边长为3cm,其他两边之差为1cm,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

  (2).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

  (3)在ABC中,a:b:c=1:1:,那么ABC的确切形状是_____________。

  2.如图,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4,F为DC的中点,E为BC上一点,CE=BC,你能说明∠AFE是直角吗?

  变式:如图,正方形ABCD中,F为DC的中点,E为BC上一点,且CE=BC,你能说明∠AFE是直角吗?

  3.一位同学向西南走40米后,又走了50米,再走30米回到原地。问这位同学又走了50米后向哪个方向走了

    二、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以上习题。

    四、课后作业卷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基础上学习勾股定理,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应用与理解。本节第一课时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应用的过程;第二课时是通过例题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模型,强化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距,本节课安排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引入

  对上节课勾股定理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易错点。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生知识水平低,引入内容简短明了,花费时间短。

  二、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活动一:用对媒体展示搬运工搬木板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交流合作,如何将木板运进门内?需要知道们的宽、高,还是其他的条件?学生展示交流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板书。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强调。

  活动二:解决例二梯子滑落的`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书写过程,之后投影学生书写过程,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修改解题过程。

  活动三:学生讨论总结如何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利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是什么?如何作辅助线构造这一前提条件?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巩固练习,熟练新知

  通过测量旗杆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感受。

  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本班学生能力的差距,本想着通过学生帮带活动,使学困生充分参与课堂,但在学生合作交流是由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所用时间短,而在整个环节设计中转接的快,未给学困生充分的时间,导致部分学生未能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课堂上质疑追问要起到好处,不要增加学生展示的难度,影响展示进程出现中断或偏离主题的现象。

  3.对学生课堂展示的评价方式应体现生评生,师评生,及评价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分享

热门关注

正能量早安励志的短句子40条

正能量早安句子

2023部门年终述职报告2000字9篇

年终述职报告

中学生离校安全责任承诺书5篇

承诺书

有关读书的经典名人名言汇编

名人名言

网名大全2023最新版(300个)

网名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汇总

数学课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汇总

尾巴教学反思

最新应用教学反思800字

应用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模板汇总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

[荐]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反思汇总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