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施爱在严爱与宽爱之间,写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怎样设计出一篇精彩的教案呢?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 ”,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形成了民主、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
1、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了数学的亲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3、解决问题策略上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汽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结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被打开,于是想出了许多种的解决方法,实在让我感到欣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4、能在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实施“猜想---验证”,从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本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学生练习有兴趣,练习效果好。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2】
一.教学设想
分数除以整数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点,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⒉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⒊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二.课堂实录。
⒈直接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能写出除法算式的商。如,那么有4=,到底怎样计算4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板书:分数除以整数
⒉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红毛线。
师:对(同时把这根红毛线贴在黑板上)凭借你的眼力,说说这根红毛线大约有多长?
生:(进行估计并说出数据)60厘米、75厘米、83厘米
师:你们的眼力真棒!离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就差一点,想知道它有多长吗?
生:(大声地说)想。
师:我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米。小数表示是几米?板书:米
师:如果把这根长米的红毛线平均剪成两段(教师用粉笔画一道),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每段长几米?(板书:每段长几米?)
师:怎样列式?
生:2
师:教师板书:2问:你估计一下,2的结果是多少?
(教师找学生说)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研究2怎样计算,并检验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⒊探究与交流。
⑴学生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研究。
⑵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或你们研究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生1:我是先把算式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的,算式是:2=0.82=0.4(米)。
生2:我是通过画图的方法,知道每段长米。(图略)
生3:我的算式是2==(米)。我是这样想的:米是4个米,把4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米,也就是米。经过验证2=,是对的。
生4:我是先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算式转变成整数除法后再进行计算的,算式是:2=410=(米)
生5:我是这样想的,把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也就是求米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米)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2=呢?
(学生小声讨论,后有个别生举手)
生:我能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变成1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给大家看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2=()(2)=()1=
(教师组织学生感悟,确实学生明白了)
⒋分析与概括。
师:大家在计算2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能否计算分数除以整数这类题呢?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觉得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比较简单。
生2:我认为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也挺简单的,但有时候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如2。另外对于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也这样的。
生3:我同意他的说法,补充一点是用商不变的性质做题也不简便,所以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但很麻烦。
师:我同意大家的看法,其实画图也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有时候用画图的方法也是麻烦的。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将选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呢?
生:(齐答)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做。
师:谁总结一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生: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生:我补充一点,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师: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应用广泛的方法,但有时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题时要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⒌质疑与反思。
师:对于这些方法,尽管大家的思维角度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的想法是相同的,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生:用学过的倒数、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的。
师: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新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⒍实践体验(略)
三.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具体分析如下:
⒈研究学生如何学比研究教师如何教更重要。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分析基础,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教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⒉对整个教学设计有了创新之举。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评价与反思的过程,让学生有所悟。
学生从各自的数学实际出发,用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对2的探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将题目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相除;有的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题目转化成整数除以整数后再计算;有的学生想到把分水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等等。当学生出现这些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放在分数除以整数的背景下分析,课堂上学生确实具备了这样的本领,能够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评析。在学生们的互相评价中,引发了对所学知识的更深思考,同时学生反思出这些方法都是运用旧知识解决的,教师并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⒊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获取新知识、学会学习是教师们共同认可的。但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仍然是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本节课为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先对整数除法进行了复习。从整数除法迁移到分数除法,在例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时,我创设了折纸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我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操作时,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再让学生折纸,在折纸时学生出现两种折纸的方法。
一种竖着折,即平均分成两份;一种横着着,即转化为求这张纸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在共同交流的同时,我有意识的选择竖着折的这种先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分子除以2;再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再请学生上前讲,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我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了问题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理由。然后出现除数3的这种,按第一种方法做,行不通;按第二种方法能够顺利解决。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学生感知第二种方法是最优的选择。
虽然本节课学生明白了意义,知道了算理,达成了目标,但本课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以及学生展评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总结方法及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多说,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具体说说错误的原因,不要急于进行下一阶段内容。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4】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5】
《分除以整数》,这课时其实上的相当失败。这一节课最主要就是要学生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含义,难点是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复习导入,分数乘法,说出各数的倒数。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时,分数乘法的练习量有点过大,在说出各数的倒数,我重点放在如何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在教科书上出示的例题中,通过把4/5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我给学生准备好了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我已经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学生很容易就能表示出4/5,也列出算式,4/5除以2。
但是在折纸部分,存在两个问题,同桌小组合作折纸,有点流于形式,同桌之间交流较少。折纸结束后,我给学生留的说一说的时间比较少,我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纸的?通过折纸过程,如何写计算过程?我引导的太多,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引导学生理解4/5除以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相当于4/5的1/2.在这一部分,我认为应该在导入部分,增添,说一说5/6乘以6/1的意义。这样学生再通过折纸就可以容易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算理。这也是设计中最失败的部分,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意义,其实有一些淡忘了。通过三次折纸,观察两个算式,总结计算方法。其实在归纳总结这一部分,我发现其实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发现一些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我对于这一部分,通常是在少部分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先让学生齐读,再找出关键信息去理解规律,再通过举列子巩固找到的规律或者计算方法。这一课时时间也没有把握好,导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言简意赅的说自己的问题是,引导太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预设中,应该更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时候还是要多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后续我会在练习讲解的时候,再发现学生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6】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 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习,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思维过程中建立表象的必要手段。通过学生分一分、画一画,理解4/5和1/2的意义,同时感受到了结果2/5是怎样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2/5的表象,既可以表示4个1/5平均分成2份,也可表示求4/5的1/2是多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已经为后面算理的概括,提供了第一手、不可缺少的感性材料。
然后再出现“如果4/5 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让学生用上述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4/5÷3。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得出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让学生真正地从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其实也在渗透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方法来进行解决。而方法上的比较只是为了在方法上的取舍。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作业的反馈,本人发现,学生在做题目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一、除号变成乘号,但除数没有变成它的倒数。
二、分子和整数直接约分,计算。
三、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它的倒数,然后约分计算。
要针对以上错误情况,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8】
教学片段:
师:把4/5米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米?
生:4/52=2/5(米)
师:你们认为他做得对吗?
生:对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来的,我想2也就是2/1,我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所以4/52=2/5。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4/5米是4个1/5米,把4个1/5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两个1/5米,也就是2/5米,所以4/52=2/5(米)。
生3:4/5除以2就是把4/5米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1份也就占总数的1/2,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我能转化为分数乘法,4/52=4/51/2=2/5(米)。
师:你们对这三种方法都认可吗?
生:(一致点头)认可。
师:(点头微笑)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生4:第一种方法不好,如果是4/53就不能除了。
师:看来第一种方法不具有普遍使用性,是吗?
生5:第二种方法也不能计算4/53类似的问题。
(此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陷入了思维的沉静,沉默片刻之后)
生6:老师,我有办法使第一、二种方法都具有普遍使用性,我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3倍,不改变除数的大小写成4/53=(123)/15=4/15。
师: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谢谢你的精彩回答。
生7:我认为这种方法还是不太好,如果是4/53/7,按这种方法计算就太麻烦了。
师:大家赞同这点意见吗?
生:同意。
师:此时你们想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生:
反思: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一味地执行教案,而是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地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教学,才使学生创造出了绚丽的思维景观,由于生1的回答,才便于我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接受到了挑战,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造,以寻求新的答案,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有人喜欢循规蹈矩,由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分母;有人喜欢标新立异,得出4/5除以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有人喜欢提出疑问,在用第一、二种方法能解决4/5除以2时,竟然提出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4/53;也有人喜欢追准不舍,生2在曲折不平处奋力向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掀起了思维的波澜,他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地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思维浪花。
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创造课堂亮丽风景的学生们,细细琢磨,不过是给了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结果创造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看来,学生是金子,只要我们把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允许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就能发出思想的光芒。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9】
教学整数除以分数时,我根据课改的要求,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倍加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首先,我大胆“放”手。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主读题,自行列式;再推导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自己发现,试着让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概括。比如,学生对18÷2/5究竟如何计算?这是本课的新知识,但是,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看线段图,然后根据图和数量关系,学生列出了算式:18÷2/5=18×1/2×5;有的同学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乘法结合律得出:18×1/2×5=5/2,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学生由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直接推想到18×5/2。所有这些想法,思路正是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了思维的天地,学生才有了展示自己学习的舞台。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抹杀孩子的想象空间。
其次,我引导恰如其分
综观其变,教学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所谓放,并不是放手不管,袖手旁观,恰恰相反。我敢于放手,因为我在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到了充分的估和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也正是我教学的特点。我的措施是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如:学生列出18÷2/5计算式后,能及时提出研究的程序:(1)自己画图(2)看图独立进行思考(3)自己尝试求出结果。这样做能更好的使有困难的学生通过投影提示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导航。与此同时我要学生合作交流,起到了彼此帮助、开导的作用。我桌间巡视,参与学生行动,特别关注较差的学生,起到了个别辅导的作用,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对前一个环节“放”的教学的完善。这也正是我讲解形式的扩展,对“放”的教学起到了保证作用。此后,我根据学生的建议画线段图,适当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计算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最后,激发学生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情境的刺激产生的。我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趣激昂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其中运用了评价作用。如对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的评价;根据学的关系式列出计算式时,我抓住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心情,不错过时机询问怎样计算,是我教还是自己探究学习,学生一致要求自己学。此刻的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要求主动性相当积极,效果可想而知。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不仅*几句激发的语言,更多的是*我真情的关怀。
虽说这是一节比较好的课,但还存在着不称心的地方。比如对个别学生关注的少,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本课的效果就更好了。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10】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础保障,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上台展示,自我总结,发现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节课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将实验中的图与式子对应起来,通过图形,学生直观感知了“4/5÷2”可以表示为“4/5里有4个1/5,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从而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直观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解算理,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法则,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顺利完成4/5÷3的计算。
整节课,孩子们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纪律不太好,讲解的过程缺乏详细,只会照板书读下来,对于质疑环节,孩子们不太会提问,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加以锻炼。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11】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几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篇12】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例1中4/5升果汁,教材里已经呈现了4/5升果汁,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而在黑板上呈现的时候,我只呈现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5份,然后问学生怎样在图上标注4/5升。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没想到板演的学生标的却是图1。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正确标注图2(瓶子正放,少的应是上部)。
在把4/5升平均分成2份,分一分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状况。板演的学生又分出了图3。从图形上来说,学生的分法是合理的,但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应按图4(即上、下分)比较合理。随后用量杯演示了这个过程。
二、备课的过程也是师生一路行进,一起并肩看风景的过程,有曲折,有峰回路转,有迷惘,有欢愉……当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是不顾一切的拖了堂,将教材里4/5÷3=4÷3/5无法计算的局限性打破了,引导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此路打通”了(4/5÷3=4×3÷3/5×3=4/15)。这种算法学生在以后的计算里也许大会去用,但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可以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有遗憾,有收获,有感悟,有成长,这节课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陆游说过:“工夫在诗外。”同样,教师“上课在课外”。反思、总结、提升、创新……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