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14分)
1.解释下边加线词的含义。(1分×6)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
③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
④殚其地之出 殚:
⑤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⑥更若役,复若赋 若:
2.下边加点的词用法完全相同两组是( )(1分×2)
A.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亮遗德 ②今以蒋氏观之
B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时而献焉
C.①辍耕之垄上 ②欲报之于陛下
D.①其乡人曰 ②其妻献疑曰
E.①以天下之所顺 ②则吾斯役之不幸
3.翻译下边各句。(2分×2)
①先帝知臣谨慎,帮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写《望天门山》,是在什么地方“望”的?在岸边高地上,还中在行船上?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6分)
5.《孔乙已》第四段和第六段最后一句都有用“众人都有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做结尾,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众人都哄笑起来”?你认为店内外充满的真是“快活的空气”吗?简要说明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8分)
有价值短文——古人读书不易
吴晗
古代人读书很不容易,因为在印刷术和纸没有发明之前,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书很贵重,得用手抄写在竹简或者木牍上。一片竹简、木牍写不了多少字,几部书装满了好几车子。有人说“学富五车”,说是念的书超过五部车子装的简牍,其实用今天的眼光看,五个车子的书并不怎么多。孔子念书很用功,“韦编三绝”,韦是皮带子,竹简、木牍用皮带子拴起来,才不致于乱。这种书是用绳子编起来的,所以叫做“编”。读得多了,把皮带都翻断了三次,是形容他老人家非常用功,对一部书反复阅读,熟读精读的意思。一句话,这样贵重的书,普通人是读不起的。后来人们把书写在帛上,卷成一卷的,一部书又分作若干卷。帛也很贵,只有有钱人才抄得起。到了纸发明了,虽然便宜些,但是还得手抄,抄一部书很费事,抄很多部书就更麻烦了,一般人还是抄不起。用纸写的书,可以装订成册,册是象形文字。所以书又有“册”的名称。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学校很少,只有贵族官僚子弟才能上学。虽然有些私人讲学的,但也交学费,交不起的人还是上不了学。因为书贵,书少,一个学校的学生就不可能人人有书,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这样,学习的时间就要长一些,靠劳动才能生活的人们,读书便不更容易了。
总之,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古代人读书,尤其要读很多书是困难的。也正因为这样,读书也有阶级的限制,官僚子弟读书容易,平民子弟读书困难,知识被垄断了,士排列在农、工、商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到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成为商品,可以在书店里买到了,但是,还是有限制,穷人买不起书,更买不起很多书。穷人要读书,得想法借,得自己抄,这是很困难。例如十四世纪时,书已经成万部地印出,各大城市都有书肆,但是穷人要读书,还是非常艰苦。明初有名的学者宋濂,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谈他自己读书的艰苦情况说: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学问,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还。大冷天,砚都结冰了,手指冻得弯不过来,还是赶着抄,抄完了送回去,不敢错过日子。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我,也才能读很多书。
“到成年了,越发想多读书,可是没有好老师,只好赶到百多里外,找有名望的老先生请教,弓着身子,侧着耳朵,听他教诲。碰到他发脾气,我越发恭谨,不敢说一句话,等他高兴了,又再请教。我虽然听得不很明白,但到底还是学了一些知识。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大雪,雪深到几尺,脚皮都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客栈,四肢都有冻僵了,人家给喝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过来。一天吃两顿,穿件破棉袍,从不羡慕别人吃得好,穿得好,也从不觉得自己寒伧。因为求得知识是最快乐的事情,别的便不理会了。”
宋濂是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努力,攀登学问的高峰的。他在文章的后面,劝告当时的学生说:
“你们现在在太学上学,国家供给伙食、衣服,不必挨饿受冻了。在大房子里念书,用不着奔走求师了。有司业、博士教你们,不会有问了不答、求而不理的事情了。要读的书都有了,不必像我那样向人借来抄写。有这样的条件,还学不好,要不是天资差,就是不像我那样专心、用功。这样好条件,还学不好,是说不过去的。”
这一段话,我读了很动心。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宋濂所劝告的那些学生的时代,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要是不努力,学不好,我看,也是说不过去的。
6.文中引用成语“学富五车”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读第一段,从“编”“卷”“册”等字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书籍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3分)
答:
8.从全文看,古人读书不易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出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中文中引用了大段宋濂的文章,目的有两个,请简要表述出来。(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请简要说明今人读书有哪些不易。(结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来回答,答案不超过50字。)(4分)
四、阅读下边文章,回答文后问题。(22分)
美 好 的 声 誉
[美]比尔·盖瑟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期间,是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谎:“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一扇森严的桃花蕊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先生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着眼看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费·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你们就坐下来。“格罗费·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让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么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是拒绝吗?“3800美元?”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都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爷爷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这使我记起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宝贝。”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盖瑟留给我们的遗产,我希望本事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土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12.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清楚下边几个人物与苏珊娜的关系。(2分)
(1)比尔·盖瑟 (2)本吉 (3)格罗费·盖瑟 (4)格洛丽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格罗费·盖瑟具有怎样的品德才得到“美好的声誉”?请用六个词语概括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第一段中写道:“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读懂全文后,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1)“我”为什么真想向他说些什么?(2分)
(2)“我”对儿子说了些什么?(2分)
(3)“我”为什么要说这些?(2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多次得到这片“美丽的土地”、“温柔的土地”,这除了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外,还有什么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结尾处引用一首小诗,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全文来看,爷爷“美好的声誉”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将买地的经过写得颇有波澜,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价值短文——五、文章修改(20分)
读 书 真 好
①相信大家都读过书,但大家都有是否知道读书的好处所在呢?②有人肯定会说读书没什么用。③我却要告诉他:读书可以使人明辨是非,知识得到增长,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读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我们现在中学生心理方面都还处在发育阶段,对“是非观”不是很清楚,有可能一时糊涂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所迷合,导至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倘若这时给他多读一些好书读改变他的“是非观”,使他能明白事情,那么相信再要他明辨是非就不是件难事了。
读书不但可以使人明辨是非,而且多读一些史书、文艺书籍可以使人增长知识。
例如去年姑妈给我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使我了解了从盘古开天地至清朝末年的历史。这不就使我的历史知识得到了增长吗?
还有多读一些名人名家的散文、随笔等等……你的情操定会得到陶冶。
同学们,想必你们现在一定会知道读书的好处了吧!让我们以书本为帆,笔为桨,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吧!
19.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有一种标点符号使用明显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修改第一段的三句话,使之简明、连贯、得体。(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三段这一句话有什么毛病?本文主体部分三块内容怎样安排顺序才合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以一比喻句为文章结尾,请简要说明此处用这一比喻句的利或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24.以《我看“减负”》或《“减负”之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和姓名。
(2)500字以上。
答案
一、1.(6分)①参与 ②第二次 ③爱怜 ④尽 ⑤日光 ⑥你
2.(2分)D E
3.(4分)①先帝深知我细心谨慎,所以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②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4.(2分)两种廉洁都有道理。回答其中一种即可。从“孤帆一片日边来”看,诗人是指点着远来的帆船说的,应站在岸边高地,舟行江上,远望天门山,愈行愈近,愈近愈清晰,如此方能产生“出”的感受,变静态为动态,可见“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得于舟行江上。
二、5.(6分)概括回答(如孔乙已的穷酸、迂腐)或具体回答(如孔乙已的“窃书不能算偷”的狡辩,孔乙已的“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却穷装读书人的可怜相),皆可。(3分)不是。鲁迅通过这种含蓄而形象的手法,表达了对麻木不仁者的悲哀。(3分)(大意相符即可)
三、6.(2分)为了介绍竹简、木牍体积大的特点。
7.(3分)经历了由竹简、木牍到帛书到纸书的发展过程。(交代清楚三个阶段即可。)
8.(2分)书不易得,师难求。(多答不限,但必须具有这两点。)
9.(3分)劝告现代青年学生,在较好的学习条件下,一定要专心、用功读书。
10.(4分)(1)为了说明古人读书不易(扣住题目)(2分);(2)为了说明读书应专心、用功突出主旨)(2分)
11.(4)本题如能结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回答,则应无对错之别,或许有高下之分,要依据答案的不同思维水平,酌情给分。(阅卷前,先选出不同层次的几份试卷为样卷,作为评分的参照。)
四、12.(2分)比尔·盖瑟是苏珊娜的父亲,本吉是她的弟弟,格罗费·盖瑟是她的曾祖父,格洛丽亚是她的母亲。
13.(2分)勤劳、敬业、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前边两个词语,大意相近即可)
14.(6分)(1)因为儿子正处在“前途未卜的时候”,“我”想教给他做人处事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则。(2)讲述了自己买地的经历。(3)让儿子理解“美好声誉”的重要性,并能发扬光大。
15.(2分)感激爷爷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美好的声誉。
16.(2分)揭示和突出文章的主旨。
17.(4分)一是为“我”赢得了一块美丽的土地(“美好的声誉”带来了物质财富);一是为“我”教育孩子提供了极好的榜样(“美好的声誉”变成了精神财富)。(能回答后边一条即可得4分,只回答前边一条只能得2分)
18.(4分)(1)突出爷爷的“美好的声誉”的巨大价值;(2)让文章引人入胜。
五、19.(2分)合:惑; 至:致
20.(4分)省略号,不能用在“等等”后边。
21.(6分)要点:(1)删去“都”和“所在” (2)要点:将“肯定”改为“或许” (3)要点:将“知识得到增长,情操得到陶冶等等”改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修改要点仅作参考)
22.(4分)关联词连接的分句不当(递进关系强调的是后一分句,但“明辨是非” 是显然甚于“增长知识”)。由“增长知识”到“明辨是非”再到“陶冶情操”。(只要有内在逻辑顺序即可。)
23.(4分)以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发出号召,较好;此可谓利。扣住书本与笔来设喻,似有扣题不严嫌,未能深化主题,此为弊。(就一个方面回答,持之有据,言之所碍,即可。)
语文试卷 | 数学试卷 | 英语试卷 | 政治试卷 | 物理试卷 | 化学试卷 | 历史试卷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