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语文试卷(2000)

2012-05-18 11:24:38 安徽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迸(bèng)裂  教诲(huǐ)  偃(yǎn)旗息鼓

  B、嗤(cī)笑  匀称(chèn)  不辍(chuò)劳作

  C、歼(jiān)灭  风骚(sāo)  姹紫嫣(yān)红

  D、颓(tuí)唐  阔绰(chuò)  锐不可当(d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诘责 和谐 提心掉胆

  B、劳碌 疏峻 与日俱增

  C、渊搏 阴晦 惟妙惟肖

  D、酝酿 教唆 随机应变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科学在__________,书也在不断__________,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_______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A、发展 演变 哺育

  B、演变 发展 哺育

  C、发展 演变 抚育

  D、演变 发展 抚育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学生__________自以为入门很容易,__________把老师一脚踢开,_________,他就什么也不成。

  A、不但 而且 然而

  B、如果 就 不过

  C、如果 就 那么

  D、不但 而且 要么

  5、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①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②两脚再向上缩 ③显出努力的样子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7、下面说法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世家》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C、《藤野先生》选自鲁讯的《朝花夕拾》。

  D、《竞选州长》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8、根据课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5)《<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夏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3分)

  李明的邻居张阿姨因有急事要马上去南京,她让李明带口信,请她姐姐李明的班主任张老师下午4点钟去幼儿园接她女儿慧慧。李明见到张老师后该怎么说?请将李明的话写在下面。

  李明对张老师说:□□□□□□□□□□□□□□□□□□□□□□□□□□□□□□(不超过30个字)

  二、阅读(60分)

  阅读下文,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价值短文——[一](19分)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0、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3分)

  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___

  11、用文中词语填空。(3分)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__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

  12、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有价值短文——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16、为什么称臭氧层为“生命之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臭氧层“空洞”文中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什么说CFC类物质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请简要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臭氧层被破坏,对人类生存有哪些危害?请简要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说明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⑦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⑧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⑨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21、上文的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②③④⑤句是怎样证明论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回文中的恰当位置是[ ](3分)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A、①②之间   B、⑤⑥之间   C、⑦⑧之间   D、⑧⑨之间

  24、⑧句中的“这样”指代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5分)

  课内古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先帝不以臣

  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五月渡泸,深入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敬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

  28、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5分)

  29、《江淮晚报》开设“‘减负’大家谈”专栏,刊登广大师生,家长谈“减负”的文章。在发表的文章中,有的学生说:“‘减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有利于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的家长说:“激烈的升学竞争状况不改变,谁敢去‘减负’!”有的老师说:“‘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的要求。”……

  请你也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对“减负”的看法。(10分)

  30、假如你是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我”,请进行合理想象,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初二开学,“我”被同学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常响起这句话。一学期下来,当听到同学们日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要求:(1)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3)不少于600字。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安徽省中考试题答案

  一、1、C 2、D 3、A 4、C 5、D 6、B 7、B 8、(1)江山如此多娇 (2)碧水东流至此回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佳木秀而繁阴 9、“张老师,您妹妹有事去南京了,她请您下午4点去幼儿园接慧慧。”

  二、[一]10、时间:某天上午9点左右 或:一个寒潮初袭的清晨 地点:北京,老王家中 人物:老王 11、(1)絮絮叨叨 (2)漫不经心、不耐烦 赶紧截住 12、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七旬老母少有牵挂。 13、含义: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应是人间最温暖的,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心理:表现了老王的困惑、内疚、有所醒悟。 14、对比的写法

  15、要点:领会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以实际行动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二]16、因为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17、指臭氧层中的臭氧稀薄区域。18、CFC类物质(或氟氯烃)进入同温层,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对臭氧分子有很强破坏作用的自由氯原子。19、会带来大量的皮肤癌患者,会使农物大幅度减产,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20、因为第二段先说臭氧层被破坏的现状,第三段再说导致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这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三]21、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2、②③④⑤句是从道理上证明论点的。其中②③句从反面论证,④⑤句从正面论证。或: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进行道理论证23、B 24、对于流俗传说,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四]25、(1)身分低微,出身鄙野或:低微而鄙俗 (2)不长庄稼(的地方)26、(1)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7、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

  三、写作 29、(略) 30、(略)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

​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已发布

中考语文试题

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已发布

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语文怎么提分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怎么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