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主题栏目精选:“三年级教案”,敬请访问。
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将负责的工作从头贯穿至尾,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写教案。教案具有沟通作用,能搭建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究竟怎样修饰好自己的教案呢?也许"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就是你要找的,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直观图,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
2、在直观计算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重点、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利用准备的材料,用折一折、分一分、再画一画的方法,表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除了刚才的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
3、刚才找到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同分母)
二、自主探究。
1、看了图中的分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及时板书)
3、揭题。
4、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的两个例题。
2、看图列式计算。
3、直接计算。
四、延伸练习。
1、一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2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2、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3、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五、课堂检测。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后感)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本来是分2课时进行教学的,加法一课,减法一课,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我尝试把两课合并成一节课。
这节课我分三大块来设计学习活动:
第一块,复习作业,通过学生动手做一个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从而复习分数的意义,并为后面学生能通过直观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作好铺垫作用。
第二块,自主探究作业。通过学生的直观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块作业的设计目标就在于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来自于学生、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也同样来自于学生,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第三块,练习作业。这一块作业又分为两小块:1、巩固训练型作业;2、效果反馈型作业。
在巩固训练型作业中,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巩固练习,第二层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逐个递进,这块作业的设计讲究了层次性。
在效果反馈型作业中,两不是很大,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分两层,必答题和选做题,兼顾了作业的设计的主体性和层次性。这个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而且满足了优等生突破难题的愿望,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作业时,感觉棒极了,但是上下来却偏离了重点,主要原因是活动设计不合理,在同一张纸里找分数,造成了=1的情况,这并不是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本节课中在基本题和=1的题目上都要花工夫,势必造成基本的没有抓好,加深的也没有真正弄懂,两头不着落,而且学生在活动时不知道自己活动的目的,就象一只小牛一样,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活动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本课可以这样设计:一开始就明确要学什么,出示题目给学生做,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要利用学习材料,就用材料折一折、分一分,如果能结合分数的意义,直接进行计算,那也好,能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然后在交流过程中,分析、归纳总结,逐渐提炼、逐渐加快、逐渐加深,这样的活动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才是有目的,同时才是有效的。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2
课前思考:
本课通过综合复习和练习巩固本学期的知识。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不足或薄弱的地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问题技巧的培养,进一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后反思:
本次是对学生全面的一个检测,检查学生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情况,主要是对书本上十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的练习,因为是基础的,而且比较粗浅。所以从学生对整张练习的作业情况来,掌握的比较好,没有出现大问题的学生。但不排除有及个别学生的掌握不是十分的理想,对部分知识的灵活性是有所欠缺的。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大对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适当给于延伸拓展的练习。
课后反思:
本次测试是一次综合性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完成的情况还可以。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正确口算,列竖式计算的情况也不错。但从此次练习中也能看出学生的估算水平有限,判断得数是三十多这一题,学生错选或漏选的很多。学生读题还是不够仔细,填空题:从8、0、5、2、3这5张卡片中选出4张摆出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错误率很高,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楚是选出4张卡片,所以填的数是五位数。看来,学生的考试习惯还得好好的培养。
课后反思:计算题竖式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的题目可以两部计算的引导学生进行两部计算,并理解题意。例如,9、校园里有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杉树的3倍。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杉树与松树少多少棵?和11、可乐每箱24瓶,一瓶4元。买3箱这样的饮料一共要付多少元?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3
在教学《认识整千数》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本意是想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感受一万到底有多大,没想到在孩子精彩发言的启发下,我稍加诱导,不仅达到了原有练习目的,更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延伸,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渗透了爱惜粮食的德育思想教育。
教学片断一:
师:昨天晚上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数学作业,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数出一万粒粮食的?关于万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和爸爸、妈妈是10粒10粒数的,数出一千个10粒是一万粒。因此我知道了一千个十是一万。
生2:我们是200粒200粒数的,数出50个200粒是一万粒。我知道了50个200是一万。
生3:我们是500粒500粒数的,数出20个500粒是一万粒。我知道了20个500是一万。
生4:我是一粒一粒数的,数出一万粒粮食大约用了2小时,我知道了一万很大。
生5:我是先数了1000粒,放在酒杯里,正好是满满一杯。于是我用这个小玻璃杯只装了9杯,10个一千粒是一万杯。
生6:我抓了一把,大约有200粒,我有抓了50把,50个200粒就是一万。
学生精彩的发言大出我的所料,于是,我因势利导,向同学们提问:你们知道后面这两位同学数米粒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生:他们用的是估算的办法。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他们。
师:这中估算方法好不好?
生齐:好!
师:那么老师建议你们回家后用这种方法再试一试。
师:关于粮食你还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粮食。
生2: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节约粮食。
生3:我知道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要爱惜粮食。
师:你们今后打算怎样做呢?
生齐:节约粮食。
这道开放题的设计我本意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基础上巩固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并感受一万到底有多大。在我稍加引导下学生不仅提出并回答了超出本课范围的知识,领略了数学的思维方法,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啊!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思维是活跃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之外,那些与众不同齐思妙解只要稍加引导,就会盛开出美丽的创新之花!正如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使我再一次的认识到在教学中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的道理。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4
课前思考: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思考:
进行各单元知识的综合或者说是整合,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后反思:
经过一个阶段的复习,本次练习是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总的梳理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下来发现认数、除法和千克与克这三个单元学生掌握地还不错。24时记时法和长方形正方形仍然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不能灵活应付。学生能进行简单是周长计算,但是只要题目类型有所变化,学生解决起来就显得有点不灵活。另外,这次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
本课采用边说边练的方法进行,即通过让孩子先读题、思考、自主解答到课堂交流,通过这样的一个工程,让孩子经历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过去练习中孩子之所以有很多错误,原因就在于孩子不能很好地经历这样一个环节,不是没有读清楚题意,就是没有进行思考,依据自己的旧经验随意解答,最后就是一个粗心大意,表现为计算错误上面。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是一个大的阶段性的练习,通过对十个单元的知识的复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结构进行再整理再分析,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一些学生易错的练习进行仔细的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纠正,培养学生细心、专心、耐心的学习习惯。从这次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一些基础题掌握的还可以,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犯小马虎的毛病;对于一些较有思维性的练习或间接性的练习学生的灵活性还不够,还是不能很好的分析题意,并寻找适当的方法解答,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5
本课总体来说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累,但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整千数的经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积极投入的,从课堂作业看来也还可以。虽然在上完课后听课的同事们没有提出来,但自己知道还是有不少方面很欠缺,下面简短地说一说。
一、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学生没有现场见过体育馆,对摄氏度了解不够,我就根据我的经验给学生介绍一下。而学生每天都看到操场上所有的学生做操大约有一千人,那么十个中心小学的学生站在一个大操场上做操大约就是一万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来理解一万在生活中的含义。本来这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在课前没有能够预设好,现在反思下来,如果在学生会读会写,通过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初步认识了一万的含义之后再来通过这个例子来理解的话,学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注重指导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来认识整千数。学生数感的发展都有赖于认识的过程,因此,参照教参的思想,在认识整千数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一千一千地数来加深印象,并对整千数的组成进行一定的练习。课后听徐金华老师介绍的海门东洲小学的刘耀老师在上同样内容的课时,先让学生从1数到9,再整十数,整百数地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整千数。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啊!真不愧是我曾经的老师哦!本课中,我在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比照计数器等活动加深了对数位的认识。
三、让学生自主探索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第四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已有的经验自己进行计算,但是在教学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没有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因此对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可能掌握的比较薄弱。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就让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同伴当老师,从而更好地通过合作学习来掌握知识,还提高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2、教学例4
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请给这张纸的其中几份涂上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板书:
其中两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二,板书。
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三,板书。
其中4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四,板书。
通过以上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分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对几分之几的认识。)
3、动动手,折一折:认识八分之几
师: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再给你喜欢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几份就可以用分数八分之几来表示。
4、师生共同小结,引导得出: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八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八分之一组成的。它们跟几分之一的分数比,只是取的份数不一样。
5、教学例5
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线段,然后把它平均分成你喜欢的份数,再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几个分数,把它们写出来。
学生操作,师巡视。
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非常正确!你不仅善于操作,还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规律,真了不起!
(意图:通过动手折折、分分、画画、涂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创造分数,不仅巩固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使学生对几分之几表示的含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6、小结
刚才我们把一个正方形和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正方形或一条线段又叫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鼓励生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7、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看课本第94页例5。独立完成填空,再交流,师板书出分数、、、说说所表示的意义
(1)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一个分数吗?
(2)任选一个说一说。
(3)(指着)这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你能给分数的每个部分取个名字吗?
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板书: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4)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这样的分数表示的物体吗?
(设计意图:加深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5)练一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将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8、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为什么这样比?(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9、出示和
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动动手:引导学生拿出相同的两张平均分成五份的长方形纸。一张把其中两份涂上颜色。一张涂三份。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谁来说说你是怎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JiaoAn/ShuXueJA3/80918.html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7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自己在“抽签表演节目”时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归纳,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纸盒
(1)将8个红棋子放入第一个盒子中;
(2)将红、黄、蓝、绿色的棋子各3个放入第二盒子中;
2、教师小结学生的结论。
1、教师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对下面几个与我们有关系的现象进行判断吗?出示主题图
2、师:数学在我们身边,你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出来。
3、涂色游戏:教师发涂色卡片
OOOOO(一定是黄色)
OOOOO(可能是蓝色)
OOOOO(不可能是红色)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成功的是什么?1、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描述图意。
2、让学生说说,自己会抽到什么节目?
1、通过猜一猜,摸一摸
谈一谈,说一说等活动,体验“可能”、“不可能”、“一定”
2、学生进行摸棋验证刚才得到的结论。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再作出判断。
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学生自己寻找,自由发言
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比赛涂色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唤起学生探究新知。
通过活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的猜想,使学生亲自体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尝到探索。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与教学反思》来自!/JiaoAn/ShuXueJA3/9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