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开展教学工作的合理性,你知道教案是什么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邓亚萍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奋勇拼搏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3、过渡:她是怎样报效祖国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
1、自由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奥运会奋勇拼搏蝉联生涯弥补瘫倒
增添全力以赴胜不骄败不馁精湛荣誉
光彩锐不可当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自/把金牌挂在她的胸前。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4、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的是谁?她为什么能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
(课文写的是邓亚萍,她为我国获得了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冠军。)
5、指名发言,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指导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想象:
邓亚萍为什么会激动得流下眼泪?此时她会想些什么?
联系电视中看到的运动员获奖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3、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邓亚萍的这种心情?
(1)、指名读,评议。
(2)、自由练读。
(3)、齐读。
4、自读23自然段,思考:
邓亚萍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集体交流,指导理解、朗读:
(1)、能吃苦。
(2)、不服输。
7、引导体会遣词用语的准确、简练:
(1)、反复读23节,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好在哪里?为什么?
(2)、交流,指导朗读、体会。
8、学习第4自然段:
(1)、邓亚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她有没有骄傲呢?
(2)、面对鲜花和赞誉,她是怎么说的?
(3)、她为什么将荣誉归于祖国?她又是怎样报效祖国的?
(4)、总是说明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邓亚萍说的话。
四、总结导行: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感人事迹?
3、总结谈话,提出希望。
五、布置作业:
搜集优秀运动员的事迹。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3)
环境创设
1、在主题墙上张贴幼儿作品“我眼中的小学”,“想象中的小学老师”。
2、创设角色游戏区“小学”“文具用品商店”。
3、设立离园倒计时牌,由值日生每天在牌上填写数字。
生活活动
1、培养幼儿餐后主动收拾残渣的习惯。知道每次进行接触人民币的活动后,要及时洗手。提醒幼儿爱惜文具,有节约意识。
2、每次区域活动后,引导幼儿整理阅读区,按书的大小或种类分类,摆放整齐,并要求图书的摆放要便于同伴查找和取放。一日活动各环节,提醒幼儿在绘画、读书过程中,保持正确的用眼和握笔姿势。
3、提醒幼儿不贪吃冷饮,多喝白开水。播放《毕业诗》《毕业歌》《老师再见了》等诗歌、歌曲,供幼儿欣赏。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帮忙搜集有关好习惯养成方面的故事书。家长可带幼儿到要上学的学校多次参观,熟悉校园环境和设施。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合理选购文具,并提醒幼儿爱惜文具,不买过高档的文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请家长鼓励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物品、房间。在家里提供适宜的劳动工具,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提醒家长鼓励、帮助孩子自制或选购小礼物赠送好友。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毕业典礼活动。
教学活动
次主题一:小学,您好
开展活动“好担心”“走进小学”“文具店购物”“铅笔盒变医院”“各种各样的笔”,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萌发参观小学的愿望,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爱惜文具,为入学做准备。
次主题二:准备好了
开展活动“任务小明星”“眼镜哪去了”“我的一天”“护眼歌”“放学路上”,能快速、清楚地完成任务;了解书包结构和各部分用途,会整理书包;认识各种表,能准确认读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正确的握笔姿势。
次主题三:再见了,幼儿园
开展活动:“毕业诗”“比较远近”“离别华尔兹”“我们在一起”“毕业典礼”,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能画出人物的面部特征;能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并能用多种方式表达与老师同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区域活动
美工区:
“想象中的小学老师”:能运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任务的外形特征。
“我眼中的学校”:能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参观的内容。
“小眼镜”:学习用纸壳制作眼镜的方法。
“小书包”:能按步骤图制作小书包。
“离别纪念册”:尝试自己制作纪念册。
“礼物”:能运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制作,表达对老师、小朋友不舍的情感。
益智区:
“百家姓”: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姓名。
“相约星期天”:初步学习制订计划表。
“谁的鼻子”:提高细致观察和判断能力。
阅读区:
“铅笔盒上的故事”:能根据铅笔盒上的团,有重点、有情节地讲述画面故事。
“自制图画字典”:对汉字感兴趣,能够认读简单的字。
角色区:
“我是小学生”:乐于模仿小学生在校的活动,初步感受小学生活。
“文具用品商店”:进一步巩固对10元以内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及换算方法,了解铅笔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户外活动:
“冰棍化了”:掌握快速追逐和躲闪跑的动作,体验与同伴配合共同游戏的乐趣。
“火炬接力赛”:掌握绕圈跑,接力跑,发展跑的动作。
“大浪小浪”:能根据指示快速反应,做出钻和跳的动作。
“选朋友”:掌握倒退走的动作,提高听觉的敏感度。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4)
《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的突破也就势如破竹。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多处采用情境创设法:
1、想象法创设情境
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可爱挂等词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生:我看到了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他的小葫芦。
生:我看到了藤上长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小葫芦很可爱?
生:我从挂字看出小葫芦很可爱,因为挂字让我感觉葫芦好像在风中摇动,一蹦一跳,十分可爱。
通过想象,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葫芦就在他们眼前,那个人就在他们的身边。
2、角色体验创设情境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拿出一个小葫芦)那个人是怎样看着他的小葫芦的?
生:(做出一动不动的样子)看着小葫芦。
师:你为什么这样看呢?
生:书上说那个人盯着小葫芦,所以要一动不动地看。盯就是一动不动地看。
师:是啊,上课时,同学们都盯着黑板。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葫芦,谁来表演一下?
生:(盯着小葫芦)说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急,希望我的小葫芦快快长大。
师:那么你会怎样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师: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对谁说的?
生:对葫芦说的。
生:对自己说的。
师:你从哪知道的呢?
师:这种自己对自己说话,我们称为自言自语,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应用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样,我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五、培养几种能力以学定教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的思想。只有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才能赢得改革的深层次的突破。语文课堂实践中的一环一节,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际都是教者为学者的能力培养而独具匠心的科学设计。因此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也是最终目的。在《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我力求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朗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言语交际能力。
【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片断
(一)发挥想象品析词句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体会、理解重点词句,进而有感情有目的地朗读,我在教学时主要采用比较句式的方法,有意识地进行了语感的培养。
师:老师这儿有两句话,同学们更喜欢哪句?自己先读一读。
(出示:1、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小花。
2、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生:我更喜欢第2句。
生:我也觉得第2句更好听。
师:同学们找一找,第2句比第1句多了哪些词语?用▲在书上标划出来。
生:第2句多出了三个词:细长的、满、雪白的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
生:我更喜欢雪白的这个词。因为雪白的这个词让我想起了下雪,我喜欢下雪,下雪很美,可以打雪仗。另外雪白的这个词很好听,它写出了小花的颜色很美。
师:是啊,雪白的东西给我们的感觉是很好的,你会说雪白的什么?
生:雪白的衣服。
生:雪白的牙齿。
生:雪白的羽毛。
生:我更喜欢长满这个词。满的意思是很多。长满是说小葫芦的叶子长得很多。
生:我更喜欢满这个词,满字是说叶子长得很茂密,说明叶子长得很可爱。
生:我觉得细长的这个词很好,写出了葫芦藤又细又长的样子。
生:我觉得细长的这个词会让我想起毛线,还会想起绳子,我喜欢用毛线做手工,所以我喜欢细长这个词。
师:那么你会说细长的什么?
生:细长的头发。
生:细长的树根。
生:细长的彩带。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各有所爱,而且体会得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二)联系生活巧解词语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课文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自言自语:这个词语:
师:(采访扮演种葫芦的人)你刚才盯着葫芦在对谁说话呢?
生:我在对葫芦说话。
生:我在对自己说话。
生:我既是对葫芦说,也是对自己说话。
师:周围没有人,他把自己的话说了出来。这就叫做
生:(齐说)自言自语。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出现象种葫芦的人一样自言自语的行为。我就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放在桌上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咦,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
生:(纷纷举手)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第二天,书不见,我很吃惊,一个人在书房里自言自语地说:我的书会在哪儿呢?快出来吧,都急死我了。
生:我有一次就听见表哥在书房里自言自语,他说:哇!我多厉害。又闯了一关。原来他正在打游戏呢。
(三)抛砖引玉训练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提高朗读效果,在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范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一反常规,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进行评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读得很好听,很在感情。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很想读。下面老师就为同学们朗读课文中的第四段。(教师读课文中的第四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老师读得还可以吧?
生:老师读得很好。
生:(鼓足勇气)老师读得不好听。
师:哪儿不好听呢?
生:没有感情,没有表情。应该是这样读(生示范读)
师:确实比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不好,没有轻重。应该这样读(生示范读)
生:我也觉得老师没有读好。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应该读得慢些。老师却读得太快,应该这样读。(示范读)
生:一个一个都落了要读得慢。老师读得不是很好。小葫芦落了,那个人肯定很难过,所以还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生:更多了要读得重一些。
师:同学们真是高明,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老师虚心接受。现在我重读一遍。(四)入情入境开启心智
师:(手捂双眼,哽咽道)我可爱的小葫芦就这么一个一个都落了,我真伤心,真难过。同学们,你们难道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生:都怪你,不听邻居的劝告,才会有这样的下场。
生:你不要伤心,明年再种一棵葫芦,你一定会得到你喜爱的葫芦。
生:你这么喜爱葫芦,却不懂得种葫芦的知识,以后可要多看书啊。
生:你这个人呀,应该种两棵葫芦,这样,一棵生了蚜虫,另一棵就可以结出葫芦了。
生:你以为有几个虫子不用治。你不知道叶子生了蚜虫,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当然就会落下来的。
师:(以种葫芦人的口气)听了同学们的话,我心里好受多了,我回家种葫芦去。(启发式地)那个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出示练习题: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刚开始,葫芦长得很好。没过几天,叶子上又长了几个虫子,那个人看见了)
生:那个人看见了,会想:这下我不能再犯错了,我得赶快治虫子去。想到这里,他拿来杀虫水,赶紧治虫。虫子被消灭了,小葫芦长得很好,那个人最终得到了自己喜爱的小葫芦。
生:那个人看见了,他会想:叶子上的虫太可恶了,看我怎么治你。他就撒了一些农药,虫子没过几天就不见了。小葫芦越长越可爱,最后他得到了比南瓜还大的葫芦。
生:那个人看见了,他赶快去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治虫的方法,他就照着做了,结果他的葫芦得到了丰收。
生:那个人看见了,他赶快打开电脑,在电脑上寻找专家。专家告诉他种葫芦秘诀,那个人很高兴。结果,那一年他的葫芦长得很好。
师:同学们真会想,真能说,那么就让我们真心祝愿种葫芦的人来年有个好收成。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言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想的说清楚。
3、知道我们都要爱护鸟类,不能捕捉,伤害他们。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通顺的话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图意合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鸟类的图片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说清几幅图的意思,学习有重点地观察,发挥想象,按情节发展顺序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是怎样想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观察导入
1、同学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习作练习。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咱们原来的看图说话,谁来回忆一下,看图说话都有哪些要求?
对呀,习作训练只是在看图说话看清图意,说清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把图画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节课,咱们的目标就是要看懂图,说清图。
2、出示三幅图打乱次序的图,请学生上台根据理解重新摆图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
3、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我要找妈妈这个故事
二、仔细观察,想象说话
1、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上哪两幅图画的内容差不多?(一、三两幅)它们的不同点在哪里?(图一、小钢抓鸟逗鸟,图三、放鸟)
看了这两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
是啊,小钢好不容易捉来的小鸟玩,为什么最后却放了呢?图中有哪一幅图解释了这个原因?(图二)
2、观察画面2,图上有哪些人,猜想一下他们在干什么?在练说之间,咱们先来看一出哑剧。
/td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3分)
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1分)
完成作业本上1、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语。(10分)
1、齐读生字词语。
2、听写生字词语。
二、回顾全文。(15分)
1、自由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出了罗蒙诺索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集体品一评读的好不好?为什么?
4、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什么样的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读集体读表演读
6、你觉得班中谁是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
*7、现在,如果给你10元钱,你会用它干什么?
三、指导作业(10分)
1、照样子写词语。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
颠簸对()
小时侯对()
黑夜对()
惩罚对()
2、用难道说话。
难道
3、用为什么和怎么提问?
4、完成作业。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7)
选自人教课标版第三册
学习目标:
1、会认新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学具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交互型学习课件
学习片段设计: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展示课件课文插图部分。
2、学生小组讨论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生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生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观察得十分仔细。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和大家交流好吗?
生1: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种出来的?
生2: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生3、怎样才可以使小葫芦长大?
三、合作交流,共享收获
1、观看课件情境朗读部分,同时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2、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找出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3、学生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其它同学如有不同意见可适时补充)
4、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长得很好。
生2: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师: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可爱在什么地方?
生1:可爱。
生2、小葫芦和小娃娃一样惹人喜爱!
师:你能读出葫芦的可爱吗
(指导学生朗读)
师: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先长出嫩绿的叶子,然后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长出了小葫芦。
师: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小葫芦快点长大吧!
生2: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没有。
生2: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生1: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生2:我心里很难过。
师: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指名学生读课文)
6、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展示课件课文导读部分。小组讨论:课件中的人说了些什么?各自的表情怎样?
生1: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期待)
生2: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着急)
生3: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惊讶、不懈)
(3)感悟句子:展示课件理解词句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你读懂了什么?和大家说说好吗?
生1:种葫芦的人很蠢。
生2:种葫芦的人不能光盯着葫芦,而应治一治蚜虫。
生3:邻居真诚地劝告种葫芦的人治蚜虫值得我们学习。
7、展示课件突破难点部分,引导学生讨论:虫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
8、引导学生小结课文主要内容(适时展示课件板书部分)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不要治
可爱的小葫变黄都落了
9、展示课件背景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出示课件拓展延伸部分启发引导:
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生1: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生2: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劝告。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生1:都是我不好,害得小葫芦都落了。
生2:我现在就去治蚜虫,葫芦还会长出来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吗?向大家说说好吗?
生1:有些人大肆捕捉青蛙,致使虫害时常发生。
生2:鄱阳湖边的渔民围湖造田,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本课学习片段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感情朗读、情境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进入文章特定的意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2、现代学习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于此,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办求突出创新:一方面整合拓展课程资源,课前教师为学生制作交互型学习课件,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交互型学习课件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学习目的。
设计评析: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造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思维训练提供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习中,我组织学生利用交互型学习课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协作学习,通过人机交互学习和认知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初步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学习过程,进行了知识的再建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2、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学习结构强调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传统学习中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状况,建立了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利用大量资料制作的交互型学习课件丰富、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可能。交互型学习课件犹如一桌桌丰盛的精神大餐,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营养,它改变了因定、封闭、单调的传统学习模式,构建了变化、开放、多样的现代学习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8)
《我要一本书》(浙教版第五册第八课)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小时候与父亲出海捕鱼的时候,在狂风巨浪中爬上桅杆,扎紧船帆。父亲因为他的勇敢,要奖赏他一本书,但是他却说:“我要一本书”。赞扬了罗蒙诺索夫喜爱读书、热爱学习的品质。
在拓展训练中,我别出心裁,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学期结束了,罗蒙诺索夫与爸爸出海捕鱼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了罗蒙诺索夫老师的脑海中。如果你就是他的老师,在成绩单中给他写评语,你会怎么写呢?
一番话刚说完,就见学生个个面露喜色,“请学生当一回罗蒙诺索夫的老师,为罗蒙诺索夫写一则评语。”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令他们兴奋。于是个个跃跃欲试……
我见时机成熟,心中暗喜,说:“该怎么写呢?我们是第一次写。当然得注意方法。为了全面展示您这位新老师的写评语水平,我先推荐我写给一位同学的一则评语,不说是哪位同学的名字,你们猜猜是谁,好吗?”“好!”学生满口答应。
“您是一位心系集体的同学,每次班级值日总有你的身影。打扫、拖地、擦黑板……每一份值日工作都一丝不苟。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天都是最后一个留下,关好门窗后才回寝室,但是毫无怨言,乐意接受。有一句话说得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愿你继续用自己的一副“热心肠”,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方便与快乐。
等我还未说完,学生就“呼拉拉”举手一片。一下子就猜出了是班级最爱劳动的陈加财同学。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你的那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写得真好,是想出来的吗?”“如果你们喜欢,也可以把我们近期和以前背诵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和格言写进去。”我点点头赞许地说。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将要成为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2、认识书包,学会整理书包,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3、积极向往小学生活,同时不忘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
4、增强理解智力、分析能力、爱心智力等。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过小学。
2、自带书包、学习用品。
3、小学的环境、小学生学习的图片,相应的字卡。
4、音乐《玩具兵进行曲》;课件;礼物若干。
活动过程:
1、回忆参观情景,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师:上次我们小朋友去参观了小学,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儿自由讲述,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活动一开始让幼儿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然后再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幼儿记忆智力与分析比较智力的发展。
2、翻图讲述,知道怎样做个小学生。
(1)老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小学和幼儿园有这么多不同。你们喜欢上小学吗?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到很多的事情,那应该做到哪些事呢?请和好朋友说一说。
(2)个别提问。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整理成一句完整的话。
(3)除了刚才小朋友讲到的这些,还需要做到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补充没讲到的)
(4)老师完整的小结一次。(出示字卡:小学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迟到;爱学习、勤动脑;爱劳动、讲礼貌;团结友爱不忘掉;小书包、整理好,高高兴兴上学校。)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先让幼儿说说怎样做个小学生,再结合图片老师把他们的回答概括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有利于
幼儿的理解智力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知识,是以理解为准,理解了的才算认识,才成为有用的知识,才是开发智力的基础知识。不同的幼儿对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学生的理解,主要是提高知识水平,提高思维能力。
3、认识书包,了解书包的结构。
(1)相互介绍书包,认识书包的结构。
师:书包可是小学生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也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书包,那你们的书包是怎样的呢?请你拿出来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
(2)请1-2个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认识书包的各个部分、颜色、图案。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幼儿自由、大胆地讲述自己书包的特点,给幼儿开创了一定的思维与语言空间,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智力。
4、操作探索,学会整理书包。
(1)师:书包有什么用?(放书和本子、一些学习用品)那你们会自己整理书包吗?我们去试一试。
幼儿自由整理书包,老师巡回观察,注意幼儿整理书包的不同方法。
(2)请两位用不同方法整理书包的幼儿示范一遍大家看,要求边整理边讲述并解释这样整理的原因。
(3)然后讨论:你觉得谁整理书包的方法好?为什么?
(4)老师小结:把铅笔、橡皮、尺都放在文具盒里,再放到书包里,拉好拉练,这样不会弄断铅笔、弄丢橡皮和尺了,用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找到了;把练习本叠整齐后再放入书包的外层,而书叠整齐了放在书包的里层,大小分开来放找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也不会把书本弄破、弄皱了,最后别忘了拉好拉练。
(5)再次练习整理书包。
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次,看看谁会用刚才的好方法又轻又快地整理。
表扬整理快的幼儿,鼓励动作慢的幼儿。
评析:幼儿从以往“老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让幼儿自由整理书包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整理,虽然在活动中幼儿整理书包的方法都不同,但也有利于幼儿自学智力的发展。再让 幼儿比较不同整理书包的方法。也有利于幼儿的比较和判断智力的发展。最后再次操作过程,提高了幼儿的运用智力。
5、赠送礼物,表达师幼互爱之情。
(1)边放课件边朗诵儿歌《礼物》。
老师:小朋友都学会了整理书包,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又聪明、又能干的小学生,虽然你们即将离开幼儿园,老师不会忘记你们,你们会忘记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和小朋友吗?你们要离开幼儿园了,老师要送一份礼物给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好,请大家一起来看。
(2)找礼物。
老师的礼物喜欢吗?现在呀这些礼物已经悄悄的藏到了你们的课桌下,你们赶快把它找出来吧,看看你得到了什么礼物。(幼儿找礼物)
(3)老师的礼物都收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也送份礼物给老师和小朋友?现在就背上我们的书包,排好队回到教室去做一做吧。
评析:最后这一环节通过赠送礼物,让幼儿在愉快兴奋的气氛中感受老师的热爱之情,提高幼儿的爱心智力。
活动延伸:
制作礼物,互相赠送礼物。
主题反思:
《我要上小学》这一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我们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回民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孩子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了解小学”——我们以墙饰创设为载体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关小学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解小学”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来解答心中的各种疑惑。孩子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满足了探究的需求,也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墙面作为作品展示空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作用于幼儿头脑中碰撞出新的生活经验,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他们是多么激动和开心,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都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10)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我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学生主动把父母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和父母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
【能力与方法目标】
懂得沟通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和初步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努力消除与爸爸妈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难点】
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会与父母沟通,对分母和孩子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那么我们的心事应不应该告诉爸爸妈妈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想一想,你们有自己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1.与父母沟通很重要
教师把孩子们写的无署名的纸条收集上来,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心事,并将学生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属于哪方面的问题。
师:当你有心事的时候,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
活动一:小辩论。
有的是同学说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向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
把辩论双方的意见写在黑板上。
师:通过辩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须自动控制父母,有些事情告诉父母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提高他们对与父母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2重视与父母沟通
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
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
师: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
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了,可你们和父母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我将采用教材上的三个情景,让同学们进行思考。
情景一:你和你最好的朋友闹别扭了。
情景二:今天老师冤枉了我。
情景三:这几天放学后,总有几个上中学的男生拦住我,向我勒索钱财。
通过同学们的思考讨论,可以加深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环节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之后,尝试着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我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
一、 与父母沟通很重要
二、重视与父母的沟通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
看了罗蒙诺索夫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5)、这孩子真有出息!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重点理解出息。
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说说父亲为什么称赞他的儿子有出息?
自由地读一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5分)
1、齐读第三段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3分)
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1分)
完成作业本上1、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语。(10分)
1、齐读生字词语。
2、听写生字词语。
二、回顾全文。(15分)
1、自由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出了罗蒙诺索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集体品一评读的好不好?为什么?
4、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什么样的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读集体读表演读
6、你觉得班中谁是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
*7、现在,如果给你10元钱,你会用它干什么?
三、指导作业(10分)
1、照样子写词语。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
颠簸对()
小时侯对()
黑夜对()
惩罚对()
2、用难道说话。
难道
3、用为什么和怎么提问?
4、完成作业。
板书:
不顾一切勇敢
我要一本书我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爱学习有出息
捕鱼爱劳动◆
最新我要上小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