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门洞、千丝岩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成功,近年来,浙江青田县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外地游客去青田的旅游消费也在逐年攀升,但这些消费除去门票、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费用外,留给旅游纪念商品消费的就不多了。
对于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来讲,包括“吃、穿、住、行、购、娱”六方面的要素,而这六要素是相辅相承的。游客大凡到一个地方去旅游观光,离去时都会想买点儿什么带回去留作纪念。如果这些纪念品并不是景点或当地独有文化的彰显,纪念的意义自然大打折扣,也就无从激发游客的兴趣。
据《青田侨报》报道,青田县目前也有石雕及田鱼干、山茶油、伯温茶、糖糕等特色农产品,但作为旅游纪念品而言,要么价格高,一般游客购买不起(如雕技精湛的 青田石雕);要么体积容量大,不容易携带(如田鱼干、粉干等农特产品);要么未经包装(如洞背村民偶尔自制的一些农特产品)或不够精美(千丝岩景区的石雕 小件),送人档次上不去……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青田县旅游业环节中的“购”成为“短腿”?如何研发更好、更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些已成为目前青田旅游业“购”环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农特产品附加值未被深层次开发
农民“苏醒”了,开始慢慢向“旅游人”的身份转变。这是旅游发展带给旅游景区及附近农民的福祉。
得益于此,洞背村的农民开始在自家门口开出了农家乐,偶尔还将自制的糖糕、笋干等独具青田特色的东西拿出来售卖。这些未经任何包装的东西虽称不上商品,但已见原始的商品雏形,地道的口味和特色也能引来游客的购买,但价格相对较低,而真正的附加值并未被挖掘。
这也成了青田县许多农特产品商家的“通病”。来自杭州的游客吕成俊说出了其中的“病因”所在:“旅游就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临走的时候, 总想带些这个地方的特产或是这里特有的纪念品回去。可青田的一些农特产虽然味道好,景区内的种类不多、品种单一,县城也没有专门可供我们这些外地游客购买 当地农特产品的商场。”
记者也在调查中发现,青田县还没有一个代表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专营商场,大多农特产品都是开发商家在自家店铺中营销,比较分散。而且这些农特产品还存在着体型大、不易携带的问题,游客很少购买。而一些景区周围农家自制的农特产品,却是未经包装,若送人档次也上不去。
解决这一“通病”的唯一捷径就是迎合游客需求,走大众化的“精品之路”。记者就何为“精品之路”采访了大量来青游玩的游客,他们对“精品”这一概念给出了这 么几点要求:一要地道;二要味美;三要精包装。对于这三点,难点主要在“精包装”。那么什么样的精包装能够吸引游客,激发游客的购买欲?
“这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鼓励引导商家积极研发探索。”县风景旅游局局长杨广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光精包装还不够,还要进行系列产品的 深层次开发,开发价格低、性价比高、易于携带的大众化商品,赢得好口碑,只要“酒香”就无需吆喝,自然会有人主动前来购买。 1 2 《侨乡青田:“青字号”旅游商品如何破解“短腿”?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出国留学 liuxueq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