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修辞应试方法

2012-05-03 21:40:48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05年《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D。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一、命题特点

  (一)近几年命题特点。

  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判断选择题型如: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文字题形式如:(2005年山东卷)以"关爱"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4分)

  [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

  示例: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二)命题趋向

  1、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未来的修辞试题有可能和连贯得体、扩展压缩、选用等考点同时考查。如:(2005年江西卷)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6分)此题即把修辞和连贯得体结合在一起考查。

  2、扩展语句题干中会加入运用修辞的要求,如:根据提供的例句,扩展下面关于"爱心"的句子,扩展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压缩语段常在新闻标题的拟写中要求"对偶"的运用。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3、2004年出现了对联的新题型,2005年继续出现,一来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代呼吁保持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高考对对联的考查顺应时代潮流,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好的引导。二来,认识对联本身语言凝练、内容涵盖丰富的文化常识等特点对于高中生学习语文有很大帮助。所以今后还会考,只是形式上要更灵活。如:(2005年全国卷Ⅰ)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

  二、复习策略

  (一)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3)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注意:①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

  ②同类相比不是比喻,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

  表示推测、想象的不是比喻。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比拟类型: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如: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如:咱们硬气,坏蛋就得夹着尾巴逃跑。

  比拟效果: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启人想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3、借代。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或特征与本体等关系。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大金牙嘿嘿冷笑了两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效果: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夸张。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效果:态度鲜明,引起读者共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本质。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两者意思相反;对偶基本特点是"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6、排比。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排比的效果: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

  7、设问和反问。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内容。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效果: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8、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9、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以乐景衬哀情。

  10、顶真。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词语的修辞方法。如:塔脚下是湖,湖边有柳,柳正萌着细芽。效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二)应对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三、真题分析

  1、(2005年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判断把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的作用,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的作用与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的作用混淆了。

  2、(20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解析: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这道题即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的判断及效果。

  3、(2005年天津卷)文学作品阅读《看树》

  第18题 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3分)

  答案: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解析:本题用意之一就在于考修辞。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二是这样写起到的表达作用。

  第21题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述树的特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其中"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一句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方法。

  C."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前面写树转到后面写人。

  D.文中提到树"能够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委婉地传达出一位乡村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E.文章最后一段中哲人的话,把树的形象描绘得更加具体、逼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答:【 】【 】

  答案:C E

  解析:其中B项就是在考比喻和比拟修辞。

  4、(200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吉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期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谁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

  (注)谪仙:李白。

  第15题以下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了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解析:此题在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考查。

  5、(2005年福建卷)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井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的拟写能力,对联讲究对偶、平仄,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对出下联,有时在考查仿用句式。平时学习要做有心人,留心教材,其中律诗、骈文中就有许多绝妙的对联。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有哪些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

语文各种答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2020高考语文:题型的解答方法

2020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有哪些

语文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应该如何备考 有哪些方法

关于高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