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文综冲刺:高考政治经济常识经济理论考点解读

2012-04-30 21:15:48 2012高考文综冲刺

  第一部分:经济理论

  考点1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先有商品和商品交换,到原始社会末期才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

  考点2

  1.商品的使用价值

  (1)含义: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3)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多重性越发明显。但在特定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特定的。

  2.商品的价值

  (1)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关系:商品交换表面看是物与物的交换,其实质是人们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因此,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3.二者的关系: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1)二者是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中,二者缺一不可。人们购买商品时都希望“物美价廉”,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消费者力图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正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二者是对立体: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的;其次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为此必须让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必须付出价值,因此,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3

  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4.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两种。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6.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考点4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是惟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考点5

  1.货币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为什么能够执行:货币是商品,也有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货币-商品)

  (3)贮藏手段:现实的、足值的货币。只有金银或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

  (4)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债务或赋税、租金、工资等。(产生:赊账买卖)

  (5)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考点6

  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紧缩发生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①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物价上涨。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持续低迷。②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③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短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④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量人为出、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耍,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等方针。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②二者都会影响正确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考点7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定条件下也执行支付手段、世界货职能。

  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因而一定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大小及每种面值纸币的发行量都由国家在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决定,但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3.货币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等阶段后,经过信用卡的过渡,又迎来了电子货币时代。

  4.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5.正确对待金钱:(1)取之有道,用之有度。(2)抵制剥削阶级的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思想

  考点8

  1.价值规律的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与供求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考点9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资源基础配置。

  2.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剌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3.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趋于合理和优化。

  考点10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固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能把公有制经济等同于国有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国有经济作用及表现: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②当前,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由于国有经济仍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其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因而国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④不能把国有经济等同于国有企业。

  4.集体经济地位和作用:①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就业、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②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必须长期稳定。③股份合作制企业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5.混合所有制经济: 不能笼统地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只是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即使是国家和集体控股企业,也不能笼统地认为是公有制经济,只能说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6.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对于股份制企业的性质不能笼统地说它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扩大国有经济的力量。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要素,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11

  1.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外资经济又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在于: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力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方便群众生活,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有利于吸收劳动者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可以促使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

  4.政策: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考点12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不平衡,多层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考点13

  1.按劳分配。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这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旷式。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③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必要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总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5)效率优先是价值规律决定的;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也是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本身决定的;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决定的。

  考点14

  私有财产保护,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财富的积累和对财富的合理利用,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

  考点15

  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①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②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竞争有一定负面效应;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是维护公平竞争的保证;开放性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考点16

  1.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元缺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必须把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和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3.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4.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它们之间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统一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同时又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和利用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组成部分。

  考点17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文综答题模板总结

关于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多少分正常

高考文综多少分

高考文综怎么快速提高

关于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题型及技巧

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是哪几科

高考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