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的试讲一共有三个环节,其中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十分钟的无生模拟试讲,那么教资面试是怎么进行试讲的呢?要讲些什么内容呢?请各位考生继续往下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语文课文《回忆我的母亲》的试讲逐字稿。
2022年语文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试讲逐字稿:
导入环节:
同学们,母亲,是诗人孟郊眼中春天温暖的阳光;母亲,是冰心心中守护着红莲的荷叶;母亲,是鼓励史铁生顽强活下去的那泼泼洒洒的菊花。母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平凡亲切的字眼,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他的第一位老师。
初读环节:
学习有了目标,就像航海有了方向,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二,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三,悟读课文,感悟深层情感。
课前预习是我们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现在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举手的同学这么多呀,我们有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你收集的资料真详细,通过你的介绍呀,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朱德委员长,以及这篇文章的背景,谢谢你的分享。
了解完了作者,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大屏幕上的字词。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有请你你读的真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那下面请你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再读一遍吧。
同学们读的字正腔圆,看来呀,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都很充分,老师为你们点赞。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现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读完了,哪位同学来说说?有请靠窗的同学,你说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忠于人民,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深恩的绝心。你的概括能力越来越强了,请坐。
精读环节:
文章开头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那么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思考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呢在小组内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有请讨论最热烈的三组。三组代表说课文写了母亲整日劳碌,种田种菜,喂猪,纺棉花,在生育前还在煮饭,八九十岁还在劳作,那从这些描写里你觉得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没错!从日常的吃穿方面,写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勤俭持家。你的心思真细腻。
五组代表也迫不及待举起了手,现在请有请你们。五组代表说课文写母亲天不亮就起身劳动,没有打骂过孩子,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这写出了母亲什么品格?对!任劳任怨,和蔼可亲,同情贫苦的人。还有吗?
有请一组代表。一组代表说课文还写母亲供我读书和支持我走上革命道路。那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呢?是啊,这是一位坚强,刚毅,开明的母亲,识大体,顾大局。
同学们找的很全面,通过你们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位…对!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板书:平凡而伟大)
作者在回忆往事以后,深情的写到:“我应该感谢母亲”,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从母亲身上得到哪些教益?
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举起了手。有请中间的这位同学,你说课文14段,母亲交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课文第15段,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也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是啊,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你能有感情的为我们朗读这两段吗?你读的真好,你的朗读感染了我们。
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谢之情。同学们读的声情并茂,相信对母爱,也有了新的感悟。
对于母亲,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找的很准确!那该如何理解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呢?
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有请中间的这位同学。你说: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方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千百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而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使作者感到报答母亲的深恩,就要尽忠于党和人民,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活的生活。”课文最后几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恩。你的见解真是入木三分。
是啊,同学们。感恩报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大家想想有关的成语或谚语。
有请第二排的女生:结草衔环,一饭千金。后面的同学继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左边的同学: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
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很丰富,请大家课下把小片段整理到作业本上。
小结环节: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是啊,母亲的爱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它宽广,包容,母亲的情是永远写不完的诗,它温柔,无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品读,母亲,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报答!
《回忆我的母亲》课文知识点:
作者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创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下午2时,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结在杨家岭大礼堂,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延安农民劳动英雄田二鸿、工人劳动英雄郝作明和士绅商民代表均参加了此次追悼大会。
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为“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全体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就位,敬香献爵。然后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生于1858年,祖辈靠卖艺为生。朱德在祭文中回忆道: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8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纱,还要与家里的其他妇女轮班做饭。家里的生活很苦,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平时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穿的衣服是母亲亲手纺线、再请人织成布、染成色的土布衣服。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从没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在这个大家庭中,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得很和睦。母亲同情穷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对我们管束很严。我刚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干家务活。父亲有时吸点烟,喝点酒,母亲不让我们沾上一点。长大后,我离开母亲,参加了革命。母亲不但不反对,还给了我许多安慰。由于过多的生育,繁重的劳动,贫寒的生活,使这位年轻的母亲过早地苍老和憔悴。
朱德后来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起母亲时说,她的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伏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了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朱德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在祭文中对母亲满含感激之情。他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30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够做到的,一定能够做到的。
朱德同志怀着真挚的深情,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又有美的艺术形式:清新自然的基调美、真挚动人的情感美、朴素无华的语言美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
作品主题:
1.勤劳聪慧
文章开头说:“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可见“勤劳”是母亲美德的闪光点。文中谈到“母亲是个好劳动”,“她身体高大结实”,除了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由于受母亲整日劳碌的影响,作者“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忆说:“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是使他学会生产劳动的最早的老师。作者这样归纳说:“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未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她以劳动为生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虽至晚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母亲聪明能干,“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那些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陋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了“有铜钱那样厚”的“家织布”一套衣服可以有两三个孩子“接着穿还穿不烂”可见,母亲不愧为一个勤俭持家的能手。
2.坚强不屈
在荒年暴月里,灾难降临到朱德的家庭。1904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地加租子,由于阴谋未能得逞,“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作者沉痛地回忆说:“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剥削阶级的侵害面前,“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鼓励作者去寻找新的生活。她这种刚毅、倔强、爱憎分明的品格,是劳动妇女优秀品德的集中体现,给了向往革命的幼年时期的作者以良好的启示,作者回忆说:“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看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母亲真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劳动妇女。
3.识大体、顾大局
母亲曾经以节衣缩食的办法供养作者去读书,想着靠他作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受或少受“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在作者求学期间,尽管学费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负了二百多块钱的债,母亲仍然一直顽强地支持着他。后来,当作者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她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征途。再往后,随着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作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更加积极地支持他。作者满怀激情地写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不愧为一位革命母亲,令我们钦佩。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从不打骂孩子,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在她的良好影响下,这个大家庭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赞扬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印象。”回忆我的母亲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美:清新自然的基调美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写作中,开头的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它如音乐中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