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考试中,选择题往往是考生拉开分数差距的重要依据,只有在客观题上保证正确率,才能在分数上不被拉开差距,那么选择题要如何提升正确率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选择题考前必备知识点,快来一起看看吧!
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起主导作用。
4、世界上最早的学习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
5、《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学问题的著作。《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iè)等、藏息相辅等。
6、孔子思想:有教无类、学思并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稳固执行等
7、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本质是启发式教学。
8、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9、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10、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1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12、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3、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4、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20、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2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2、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3、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25、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26、 各类学制主要类型包括:双轨制(以英法为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制(中国、前苏联)。
27、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年“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28、课程计划细分具体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具体为教材。
29、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30、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31、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3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3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思维的敏感性。
34、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35、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前期(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在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37、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38、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水平迁移是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影响,垂直迁移是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9、扭伤24小时内冰敷,24小时之后热敷。
40、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
41、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2、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品德评价法。
43、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4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5、班集体的核心形成阶段是教学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组织比较健全。
46、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3)成熟期-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
47、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48、道尔顿制,指教师不再上课面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主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49、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把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20%)和个别教学(40%)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50、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趋向,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如果很容易获得成功,反而会减低他的学习动机。
51、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归因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的三个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
52、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53、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4、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等而进行的评价。
55、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
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通用技术等17个学科。
申请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各科笔试。
申请中职专业课及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笔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纳入面试环节考查。
各地的中学、中职文化课科目三略有不同,具体以当地考试公告公布的科目为准。
推荐阅读: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文化素养考试知识点(世界科技常识)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文化素养考试知识点(外国文学常识)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文化素养考试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