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考是一项复杂的选拔制度,特别是高考志愿环节,面临渠道多、信息多、选择多,考生和家长会感到茫然,缺乏方向感。下面介绍的“志愿三步曲”,能够帮助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志愿中,掌握清晰路线,参考准确信息,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决策,顺利走出高考这座迷宫。
大多数考生填报志愿通常面临下面三个重要问题:
1、估600分或重点线上50分,如何确定自己的位次排名?
2、这个分数和位次适合报考哪些学校和专业?
3、在适合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里,如何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
考生和家长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实际是“志愿三步曲”:①确定位次;②搜集信息;③选择志愿。
第一步:确定位次
高考志愿,首先要确定考生成绩所处的相对位次,才能在众多的高校和专业中,匹配适合自己成绩的学校和专业,为搜集信息、确定目标志愿找准方向。
相对位次是指考生在省内或地区内文理科(或综合)成绩排名。
目前从填报志愿的时间上,分“考前估分、考后估分、考后出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考生确定自己成绩相对位次的方法有所不同:
1、 考前估分:根据省区县模拟考试成绩排名,并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临场发挥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由于模拟考试到正式高考还有一段时间,也可以尝试目标估算法,如估计自己能达到本科一批线上50分的目标成绩,再参照往年本科一批线上50分的成绩位次,来确定自己的目标位次。
2、 考后估分:通常考生所在中学会根据考生估分情况,对当年的分数线进行预估。考生可在老师的帮助下,大致掌握自己估分成绩与预估分数线的分差,如本科一批线上50分,然后参照往年本科一批线上50分的成绩位次。这种方式应注意自己估分和预估分数线都会有偏差。
3、 考后出分:省级招办公布考生成绩时,也会公布考生的成绩排名或相对位次。在估分过程中,考生应多听取中学老师的意见,他们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对考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第二步:搜集信息
确定相对位次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来选择适合报考的学校或专业。
以北京理科590-620分为例,适合报考哪些学校或专业?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参考的信息很多,但首先需要参考的是各高校各专业往年录取分数和录取位次,它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快速缩小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范围。
需要提醒的是,往年录取分数这类信息数据十分庞大,相应的系统、书籍品种繁多,参考价值良莠不齐,选择时应注意,最好找专业的咨询人员来帮助。因为他们信息全面,准确,而且一般有高等院校工作的经验。
特别提醒:
1、对于“考后估分”和“考后出分”填报志愿的考生,也可按照“考前估分”方式,提前预估位次。
2、通过往年录取信息匹配适合的学校或专业,主要是参考往年情况来评估当年填报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
3、理解信息的参考技巧和参考意义,如:录取位次(高位、低位、平均位次)、录取平均分、录取成绩与分数线的分差等。
4、不同年份的专业计划及分数线是变数。要确认该专业今年在本省是否有招生计划?以及专业计划人数的变化情况。
第三步:选择志愿
经过第二步搜集信息后,考生的目标和方向变得更清晰,可以相对集中地去关注相应的学校和专业。再经过细致的分析、比较、咨询,才最终确定报考哪些学校和专业,为方便理解,我们把第三步选择志愿分为“初选志愿”和“精选志愿”两个阶段,两阶段区别在于:
“初选志愿”是通过分析招生“外观信息”,帮助考生缩小学校和专业的范围。初选志愿的过程与第二步搜集信息的过程相辅相承。
“精选志愿”是在“初选志愿”基础上,重点分析招生“内涵信息”,考生要深入了解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差异,从而锁定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
一、 初选志愿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向往地区等因素,结合自生的经济条件,初步选择地区和学校。
二、精选志愿
初选志愿后,再通过分析比较学校间和专业间的内涵差异,进行精选志愿。学校好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科专业都好,每所大学都有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无论是学校内不同专业之间,还是不同学校相同专业之间,内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东西,一般考生和家长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很肤浅。局外人不知道什么是学科,专业?每个学校什么专业好,发展前景怎么样?各个专业学习什么东西?招生录取规则是怎样的?如何提高第一志愿的录取率?所以,最好还是找专业的人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