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合集6篇)

  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是比较常见的教学设计书写方式,前端的教材和学情分析等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合集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

  硝酸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常见硝酸a%= 63%-69.2% c= 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

  ⑴不稳定性: 光或热。

  4HNO3 ===== 4NO2 + O2 + 2H2O。

  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

  ⑵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

  ⑶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

  ①与金属反应:

  [实验]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盛有铜片, 向两支试管理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练习]Ag + 2HNO3(浓) == AgNO3 + NO2 ↑+H2O

  3Ag + 4HNO3(稀) == 3AgNO3 + NO ↑+ 2H2O

  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6mol/L)则生成NO。

  篇二: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计算机辅助教学

  难点突破:

  1.精心设计实验:将教材实验设计为4个学生为一组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2.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突破难点。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该难点,我做如下设计:初学时让学生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不知道也不熟悉哪些能改写成离子,哪些不能改写离子,要指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第110页)。采用自学、反馈练习、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同学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并且要将书写难点分散到其他教学环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意义时,设计练习4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设计练习3个书写。

  五、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毛刷。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KCl溶液、酚酞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x人一组进行实验。

  七、教学过程

  总体构思:

  教学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通过学生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得出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引出今天要探讨的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篇三: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锈的吗?

  新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可以取锌片周围的溶液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

  结论:在锌片周围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

  讨论: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俩金属片上的反应式的书写。

  结论:在Zn上:Zn–2e-=Zn2+

  在Cu上:2H++2e-=H2

  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

  我们把: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

  两极反应的本质: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分别在两极进行了。

  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实验④。

  结论:两种情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片上无气体生成。即两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

  篇四: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知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认识,了解其来源和危害,通过分析讨论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析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充分认识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用科学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减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联系实际生活。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垣曲县历山视频,山西太原雾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齐声诵读《我们和地球相依为命》

  课题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危害

  2.知道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防治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大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阅读课本P72—73相关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干燥洁净空气的组成成分?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3、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4、大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酸雨

  阅读课本P73相关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雨的形成过程?

  2、酸雨有哪些危害?

  3、如何防治?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臭氧层受损

  阅读教材P74“臭氧层受损”内容,回答:

  1、臭氧层有何作用呢?

  2、什么原因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呢?

  3、臭氧层受损造成的危害?

  4、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引导分析

  氟氯代烷是如何破坏臭氧层的呢?

  O3→O2+O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式为:2O3→3O2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4】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阅读教材P76完成“思考与交流”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课堂小结】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1.酸雨2.臭氧层受损3.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1)形成原因

  (2)危害

  (3)防治

  【学以致用】

  1、P72思考与交流

  2、课后作业:P811、2、3

  【课后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篇五: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

  1、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具备了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 学习方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的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2. 教学的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篇六:最新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范文

  师:乙醛的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应怎样书写?

  (学生思考回答:C2H4O,CH3 CHO。)

  【设问】如果结构简式为CH3 CH2 CHO,CH3 CH2 CH2 CHO应叫什么名称?你能否概括出什么是醛?

  (学生思考回答:丙醛、丁醛。并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醛的概念)

  【板书】二、醛类

  1.概念及结构特点:

  分子里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设问】①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结构式的通式应如何表示?

  ②醛类的分子式通式应如何表示?

  (学生讨论,分析,推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①醛类的结构式通式为:或简写为RCHO。

  ②分子式通式可表示为CnH2nO

  【追问】③醛类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官能团?它对醛类的化学性质起什么作用?

  ④醛类物质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分析。

  (学生热烈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板书)

  【板书】2、醛类的主要性质:

  ①醛类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团,它对醛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②推测出醛类物质可能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与银氨溶液及新制的Cu(OH)2反应。

  【联想启发】

  ⑤如果醛类物质有这些化学性质,则体现了醛基有什么性质?

  (学生积极思考,猜测应该是氧化性和还原性。)

  师:在醛类物质中还有另一种比较重要的醛即甲醛,今天我们来学习甲醛的结构及性质。

  【板书】

  3.甲醛

  (1)甲醛的结构

  分子式:CH2O结构简式:HCHO结构式:

  【强调】结构特点为羰基两侧是对称的氢原子,与其它醛类物质不同,甲醛分子中相当是含有两个醛基。

  【板书】(2)物理性质

  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

  【提示】根据乙醛的化学性质思考甲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谁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3)化学性质

  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HCHO+H2C H3OH

  ②具有还原性。

  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HCHO+2Cu(OH)2→CO2+2Cu2O↓+5H2O

  【板书】

  (4)用途

  师:甲醛在工业上,可制备酚醛树脂,合成纤维、生产维尼纶等,也用于制福尔马林。

  【小结】以上学习的是醛类的概念及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补充】丙酮的官能团是羰基,主要化学性质:可催化加氢生成醇,但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

  【总结】指导学生对这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如:醇、醛、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考、整理、归纳得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化学教案 | 高二化学教案 | 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精选

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精选

精选高二政治教案:认识具有反复性

高二教案:认识具有反复性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最新通用高二数学教案(人教版)

通用高二数学教案

高二生物教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学设计

生物教案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

精选高二地理教案人教版(合集6篇)

精选高二地理教案

通用范文高三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教案人教版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

高二语文教案精选

精选高中高二化学教案设计5篇

高中高二化学教案设计

通用高二英语教案人教版合集5篇

高二英语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