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呢?同学清楚吗,不清楚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呢
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在化工、工业、液晶、医疗器械类企业从事化学合成、化学检验、化学分析、化工工程、产品研发、产品设计、材料合成、质量检测、生产管理工作。
拓展阅读:材料化学专业考研方向
材料化学专业考研方向共有5个,分别为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材料工程专业方向、材料学专业方向、(专业硕士)材料工程专业方向。
材料化学专业考研方向1:材料物理与化学
专业介绍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学科代码:080501)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等构成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特色。本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与相关器件,致力于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研究各种材料特别是各种先进材料、新材料的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学科。
研究方向
(1) 介电超晶格及其微结构材料与器件
(2) 介电、铁电薄膜与集成器件
(3) 人工带隙材料
(4) 全氧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
(5) 纳米材料与纳米电子学
(6) 新型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7) 微结构材料的设计
(8) 材料设计中的高性能计算
(9) 非线性光子学
(10) 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组装
(11) 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
(12) 纳米光子学材料
就业前景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一是因为此专业既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更注重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再就是此专业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在各个行业都有很好的应用,所以此专业的就业面广。此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多晶硅(化工能源公司)、半导体(电子类公司)、物理、材料类、无损检测(探伤、压力容器厂家)等行业就业。另外在钢铁大型企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IT相关产业等等,都需要精密的材料技术,就业前景看好。
就业方向
(1) 在相关科研部门从事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的科研、教学与产品开发工作。
(2) 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和研发工作
(3) 工矿企业、贸易部门、政府机关从事科研、生产、检验和管理。
材料化学专业考研方向2: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专业研究生近年来的就业形势非常看好。北航毕业生毕业时能同时得到多个录取通知。很多人到政府机关、航空航天研究所、国家主流行业和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工作。2011年清华大学61名毕业研究生中赴重点单位就业率超过75%。
除了移动工具领域,材料学专业知识在大体积的固定工具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用太阳能材料代替常规发电的能源等。无论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在日常生活领域,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都会越来越好。
材料化学专业考研方向3:材料工程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材料工程领域范围又可概括为: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制品的加工及改性、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
材料化学专业考研方向4:材料学
材料学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的重要纽带。
材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01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02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03特殊功能材料;
04材料强韧化与性能评价;
材料学专业考研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同济大学等。
材料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比较广,主要就业行业包括:计算机、金融、教育和科技咨询等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贸易等工作或到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海关、商检等。
材料化学专业考研方向5:(专业硕士)材料工程
此专业为专业硕士(学科代码:085204)。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