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数量关系:多次相遇 简单解决,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顺利解决多次相遇的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多次相遇 简单解决
相信大家在备考行测时经常会遇到行程问题,而行程问题往往思路不够清晰、对应情景比较复杂,如经常看到有多者相遇、追及的情景,甚至还会出现多次相遇。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多次相遇题型的奥秘,帮你迅速解决难题!
一、什么叫多次相遇:
所谓多次相遇,即在题干中出现两个主体,在运动中不断地相遇的题型。我们都知道,如果在直线异地相遇的情景中,两者同时相对出发,会相遇一次,那如果想要出现多次相遇,则需要两者“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两地间往返运动”,这就是直线异地多次相遇的题型特征。
二、解题思路
想要分析直线异地多次相遇的解题思路,需要借助行程图,我们一起来看看每次相遇时的具体情况。
对于直线异地多次相遇,我们掌握了对应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比例关系,就等于掌握了解题的核心思路,只要灵活套用这个比例,我们就一定能把多次相遇问题,变得相对简单!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之相遇型牛吃草
牛吃草问题是行测当中经常会考到的题型,在2017省考中还出现了一道牛吃草问题的变形题,难倒了很多考生。但是其实牛吃草问题已经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模型了,解题方法和思路也是比较固定的,如果能将这些解题思路和公式熟练掌握,牛吃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反之,如果不能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的话,这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就会变成公考路上的拦路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究下相遇型牛吃草问题的解题思路。
一、题型特征
相遇型牛吃草问题的典型题型特征:
1、题目呈排比句式
2、原始量受两个因素影响,且相遇型牛吃草的两个因素对原始量都是消耗
二、模型求解方法
原始草量M=(牛吃草的速度﹢草生长的速度)×时间
(其中:M为原始草量,N为牛的数量,x为草枯萎的速度,t为时间)
三、例题剖析
例题1.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生长,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已知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A.3 B.5 C.6 D.7
【解析】B。这道题目题干主体呈排比句式,并且草场上的草在匀速枯萎,与此同时牛也在均匀的吃草,牛吃草与草均匀枯萎对于原始草量都是在消耗,故这是一道典型的相遇型牛吃草问题。设每头牛每天吃1份草,则牛吃草的速度可转换为牛的数量,并且设草生长的速度为x,可供n头牛吃10天。则原始草量M=(20+x)×5=(15+x)×6=(n+x)×10 ,解得x=10,n=5,即如果放5头牛,10天可以吃完牧草。
例题2.仓库存放了若干袋面粉,用一台皮带输送机和12个工人,5小时可将面粉搬完;用一台皮带输送机和28个工人,3小时可将仓库内面粉搬完;若用2台皮带输送机,要想2小时把所有面粉搬完,还需要多少个工人?(每个工人每小时工效相同,每台皮带输送机每小时工效也相同,另外皮带输送机与工人一起往外搬运面粉)
A.30 B.32 C.34 D.36
【解析】D。这道题目题干主体呈排比句式,传送带往外在搬运面粉,工人也在往外运送面粉,无论是传送带还是工人对面粉都是在消耗,是典型的相遇型牛吃草问题。设每个工人每小时的传送量为1,传送带每小时的传送量为x ,要想2小时把所有面粉搬完,还需要n个工人。则可列出方程为(12+x)×5=(28+x)×3=(n+2x)× 2 ,解得x=12,n=36,即如果有36个工人,2台皮带,就可以2小时把面粉搬完。
牛吃草的问题不一定会有牛会有草,但是在我们牢牢的掌握题型特征,就可以很快的类比出来,将实际问题中数量在发生改变的量类比为牛,设该量的速度为“1”,速度不变的量类比为草,设其速度为未知数x,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公式,列出连等式来求解相应的量。
行测数学运算:一个表格带你玩转年龄问题
在行测考试中,年龄问题是一类以“年龄为内容”的数学应用题。那到底应该如何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快速解答年龄问题呢?接下来小编带大家分析一下。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也是题中的隐藏条件)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它不随岁月的流逝而改变;两个人各自的年龄随着岁月的变化,将增加或减少同一个自然数;两个人之间年龄的倍数关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年龄增大,倍数变小。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经常会把年龄问题化为“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进行求解。
解题训练
例题1:儿子今年10岁,5年前母亲的年龄是他的6倍,母亲今年多少岁?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把儿子5年前的年龄设为x,则母亲5年前的年龄就是6x,最后可以形成这样一个表格(如下表),但我们怎样利用这个表格解出我们需要的答案呢?我们不要忘了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也就是题中的隐含条件:儿子和母亲今年与5年前的年龄都相差5岁。
所以现在我们要想求出最终的结果就需要把x的值求出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表格当中找出存在的等量关系,解出x值。那我们怎么找等量关系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年龄问题的第一个特点了: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通过我们观察表格中的已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爷爷和儿子两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年龄差,所以利用年龄差相等,就可以列出等式:103-7x-6x = 6x-(x+5),解出x=6,则,6x=36,103-7x=61,也就是说当孙子的年龄是6岁时,爷爷的年龄是61岁;那当孙子的年龄是36岁时,根据两人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这个特点,爷爷的年龄就应该是61+(36-6)=91岁。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在分析年龄问题的过程中,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做比较复杂的题时就会很清晰很容易的找出等量关系求出x值,从而得到我们要求的结果,这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表格的优势,希望大家能够早日上岸。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