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改善民生服务,才能提高民众幸福指数!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范文欣赏:筑牢民生“政策”金刚罩,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范文欣赏:筑牢民生“政策”金刚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向我们阐释了改善民生服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亦是摸着石头过河,深化改革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型民生问题,诸如城乡民生服务差异较大,弱势群体生活难以保障,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满足民众的多元化需求等等,不仅无法让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也违背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的初衷。因此,改善民生服务,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是现实之需,发展之要。
重视基层民生是提高民众幸福感的定盘星。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木桶盛水多少的,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盛更多的水,就必须补齐短板。”而当前基层民生即是我国公共服务的短板所在,基础设施不健全,污水横流,垃圾满天飞等现象屡见不鲜,文化服务单一不切实际,农家书屋形同虚设,民众精神生活严重匮乏等问题愈演愈烈,不仅降低了民众的生活质量,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得得天价彩礼等攀比之风盛行,封建迷信等活动逐渐抬头。因此,补齐民生短板,平衡城乡公共服务,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要义。
关注弱势群体是提高民众安全感的压舱石。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便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农村三留守人群增加,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妇女生活不堪重负,留守儿童身心遭受隐形伤害,留守老人无法颐养天年,而反观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远离亲人,亦是空巢青年,工作压力大,为城市建设付出自己的心血,却由于户籍限制无法享受平等的城市生活,孤独寂寞情感不断发酵,无处寄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缺乏安全感的生活使得他们逐渐沦为城市的边缘人群,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危及社会稳定。因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青年回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公平公正是帮助弱势群体走出贫困,迈向幸福的基本前提。
创新民生服务是提高民众获得感的孵化器。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基本的温饱,而是希望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充实,物质上的丰裕,这就要求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加多元化,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就正如贵州以大数据创新民生服务方式,运行“云上贵州”共享平台,推进政府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不仅可以准确获取民生需求,也能做到快速反应,方便快捷解决民生难题。可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治理手段,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是了解民需,解决民忧的重要驱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增进民生福祉仍然任重而道远,要想使得民生小船驶入幸福港湾,就要以加大基层政策扶持为帆,引领民生改革的方向,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舵,明确民生服务的目标,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桨,提供民生改善的动力,只有这样,方能使得百姓共享改革红利,实现民众的安居乐业。
申论范文欣赏:直面改革 共筑辉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然而,中国的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过去的五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全面深化党的建设领域改革大幕由此拉开。中央严肃查处一系列严重违纪案件,坚决查处腐败官员,彰显了党中央尊崇党章、严肃党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中央巡视,在有效解决过去巡视任务宽泛、内容发散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聚焦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深化政治巡视全覆盖,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和市县巡察。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此,党对改革的领导才是坚强有力的,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才是信服的,这场伟大变革才真正富有生命力和不辱历史使命。
深化司法改革,维护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正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2014年12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再审宣判,沉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被宣判无罪,公检法27名办案人员被追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追风踏浪,如今已经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补,不怕伤筋动骨。这是一场广度、深度、难度远超以往的司法改革。改革的成效要交给人民评判。司法改革四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折射着民意的表决器,给出的是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致力民生发展,展现中国智慧。这五年来,扶贫攻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都被调动起来。财政扶贫,国家设立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仅2017年就超过860亿;交通扶贫,中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96万公里,99.9%的乡镇都已通车;水利扶贫,贫困地区1亿多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70%;旅游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上千万贫困户走上了创富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场艰苦的攻坚战,还有全国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343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他们结对帮扶的对象,覆盖了全国所有贫困村。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中国正在践行着国家制度的本质要求,这宏大誓愿,是人类历史上温暖的一页。五年间,中国朝着更长远的社会协调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为了中国长期坚持的原则。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经受住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考验,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申论范文欣赏:扎根基层 奋斗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提到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扎根基层,可以锻炼品格;可以磨练意志,学会坚韧;更可以锤炼能力,学会灵活。身为公务员,我们应该勇于、乐于扎根基层,奋斗无悔,努力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扎根基层,需要端正态度。广大基层地域没有都市的繁华,位置偏僻,经济落后,条件艰苦,工作久了,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在基层开展好工作、做好基层的“当家人”,就要让心态“冷静下来”,真正融入到繁琐、复杂的基层工作当中,心平气和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调解工作情绪,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微笑工作,用笑脸迎接每一天。
扎根基层,需要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基层人员成长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青年干部要身心向下,树立扎根基层的决心和信心。要多学多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做到荣誉面前不争功、利益面前不计较、困难面前不躲闪、责任面前不推卸。”基层工作最讲究个“实”字,只有“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疾苦,才能被群众所接受,才能有利于干好本职工作。
扎根基层,需要无私奉献。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深入基层,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抛却杂念,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融化在基层的肥沃土地之中。所以,在基层就要把光和热洒在基层的土地和群众的心中,把党的利民惠民之声传到群众的耳中。在奉献中砥砺品质,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不断充实自己,以奉献的热情建设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基层是放飞梦想的舞台。扎根基层,全力施展自己的才华,方能绽放人生最美丽的姿态,为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