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假冒“专供”、“特供”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哪些?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谨防“特供”陷阱,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谨防“特供”陷阱
1.《人民日报》报道,贵州省工商、公安、武警最近联合执法,查获了一起未经许可生产、销售“武警接待酒”的大案件;济南市也在严查机关“特供”、“专供”酒品等案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指出,时下市场上销售所谓“特供”、“专供”商品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商品基本上都是假冒的。
在名为“北京贵江德源有限公司”的网站上,显示着不少“茅台特供酒”的产品信息。记者致电这家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茅台特供酒是真酒,产地是贵州仁怀镇,价格不等”。然而,贵州茅台副总经理杜光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茅台每年只为人民大会堂等少数单位提供极少数量的“特供酒”,所谓国务院机关特供、直属机关特供茅台酒全是假冒的,市场上销售的茅台“特供”酒也几乎都是假的。”
一位不愿署名的熟悉贵州省“特供酒”销售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特供酒’的利润很大,有些销售商年利润可以达到一二百万元,干了5年就开上了奔驰车。所谓的‘特供酒’也不一定是假酒,也是高粱酿制的,可能来自小酒窖和小作坊,酒的质量和口感也未必差。销售商一旦给这些酒打上‘特供酒’的招牌,就可以卖得更好。”
有专家认为,消费者目前对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忧,对于所购买的很多东西都不太放心,尤其是名烟名酒和茶叶,这些知名品牌在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不知道怎样分辨真假,这个商标提醒了消费者,使他认为有“专供”、“特供”的东西应该是保真的,消费者把它当做辨别真伪的标识。但消费者还是应该认清这些所谓专供、特供产品的真面目,谨防上当受骗。
2.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已经联合其他九大部委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在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工商部门主要针对产品包装、广告宣传中出现利用国家机关或类似内容的名义宣传“特供”、“专供”,假借“特供”、“专供”或类似名义进行虚假宣传,以及销售含有“特供”、“专供”等类似内容的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以清理整顿。
早在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即下发过《关于严禁以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广告有关问题的通知》。不过,“特供酒”或者“内供酒”仍然频现市场,直到工商总局下决心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特供酒”屡禁不止的背后存在商业利益空间。
参与四部门联合专项行动的一位官员分析道,一年来,“特供”、“专供”滥用的情况已经得到遏制。但他同时强调,专项行动结束后,虽对该问题的治理已纳入了日常监管的范畴,但不排除在某些监管覆盖不足的地区仍残存滥用“特供”、“专供”现象。据调查,经历国家四部门的联合打击后,大量真假难辨的特供商品已转向互联网和专卖店这两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避开传统市场的监管,以寻求更隐秘的生存空间。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其实这些商品的厂家往往是缺乏自信,它的产品质量不高,所以才拿出一个‘专供’、‘特供’的品牌来误导消费者,但它这一误导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商品本身内在的质量如何,商品的原材料如何,商品真正的工艺如何,还有产品有没有缺陷,如何去预防缺陷产生的危险,一旦发生之后,如何去控制他对人身财产的损害。”
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特供酒”背后最根本的还是“特权意识”在作怪。使得“专供”、“特供”笼罩了一层神秘面纱。“老百姓对‘特权’的心态十分复杂,一方面会很反感它,但是有一部分人又很羡慕特权,想享受特权待遇。商家就是利用社会对特权的崇拜心理来制造商机。”庄德水说。
根据给定材料,分析当前假冒“专供”、“特供”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当前假冒“专供”、“特供”商品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存在“特权意识”,致使买卖双方均对“特供”、“专供”商品趋之若鹜。具体表现在,一是商业利益空间巨大,能够提高销量,获取更大利润,并且商家对产品质量缺乏自信,依靠该措施来误导消费者;二是消费者没有认清特供专供商品的真面目,单方面认为此类商品可以保真保质;三是政府部门监管覆盖不足,且新兴营销模式使得监管难度加大。(180字)
申论作文素材:健康素养
[精彩标题]
1.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
2.打造健康文化 提升健康素养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示例二
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然而许多国民健康素养都在“及格线”以下,现实中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随处可见,各种养生谣言、骗局层出不穷,疾病高发、医药费支出日益增加,消耗了医疗资源。
[精彩结尾]
示例一
全力促进健康,国家和医疗部门正在积极行动,作为公众自身,当然更要转变观念,切实提升和强化保健意识,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健计划,加大健康投入,积极防病抗病,做到健康生活、健康锻炼和健康调养,不能再等到真正生病了,甚至病入膏肓了才想起保健的重要性和健康的可贵。
示例二
健康促进,中国有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技术、服务和制度保障,为全球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届大会期间,将举办“中国国家日”活动,向世界介绍中国在深化医改、中医药发展、健康素养促进等方面的情况。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成就与经验,提高了全球的健康水平,提供了健康促进的“中国方案”,有利于丰富全球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为健康促进在21世纪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