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备考辅导:“可以推出”是什么意思,想大家在平时多进行练习并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行测备考辅导:“可以推出”是什么意思
在各类公考中,复言命题中的假言命题都是出题较多的一个知识点,假言命题除了涉及条件、推出关系外,还涉及到联言命题以及选言命题等,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小编认为,想要真正学会假言命题还需要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才可以在解题的时候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例题1】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与以上论述等值的是:
A.如果双方事人的行为都是自愿的,就会收到法律的保护
B.如果双方事人的行为都是自愿的,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C.只有双方事人的行为合法,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受到法律的保护
D.如果双方事人的行为不合法,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解析】:答案为CD。首先需要分析题干的推出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且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合法,A、B选项的两个命题之间并不存在推出关系,故排除。C选项,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推出关系为: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且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事人的行为合法,与题干的推出关系一致。D选项推出关系为:双方事人的行为不合法→不会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且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题干来说,其逆否命题为:双方事人的行为不合法→不会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或不受到法律的保护,D选项的推理是题干逆否命题的一种情况,也是等值的关系。
【例题2】只要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里,就会有野生灵芝生长。紫金山林区没有野生灵芝生长。若以上判断为真,可以推出哪项结论?
Ⅰ.紫金山林区湿度不高并且光线不昏暗;
Ⅱ.如果紫金山林区光线昏暗,则肯定湿度不;
Ⅲ.如果紫金山林区湿度高,则肯定光线不昏暗.
A .仅Ⅰ
B.仅Ⅱ
C.仅Ⅱ和Ⅲ
D.都能推出
【解析】:答案为C。题干的推出关系为: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里→会有野生灵芝生长,没有野生灵芝生长→湿度不高或光线不昏暗。对于题干的逆否命题来说,到底是湿度不高还是光线不昏暗,两个支命题无法确定是哪一种情况成立,所以命题Ⅰ:紫金山林区湿度不高并且光线不昏暗,只是“湿度不高或光线不昏暗”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但无法进行具体的确定,故排除A。Ⅱ否定了光线不昏暗,则湿度不高必然成立。Ⅲ否定了湿度不高,则光线不昏暗必然成立。故Ⅱ和Ⅲ 成立,选择C选项。
如果我们把这两道题目放在一起出现,出现错误的几率就会提高,问题就出在对这类题目中出现的“可以”究竟该怎么理解的问题。“可以”就是能的意思。当然在这一类的逻辑题目中,我们不是要去重点分析这个词语如何理解,而是去着重分析这个知识点:
A且B→C,非C→非A或非B,非A或非B是包含三种情况的;(1)非A;(2)非B;(3)非A且非B;这三种情况任何一直成立,非A或非B都是成立的。非A且非B这是其中的一直情况,无法保证一定是这种情况成立。
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掌握基本知识是第一步,同时还需要在做题的时候分清不同题目的差异,全面把握,而不是一直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中。熟能生巧,平时多进行练习并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突破口”巧解朴素逻辑题
朴素逻辑相对来说并不像其他的必然性推理,有着绝对的推理规则,也有着一定的题型特征,相对这种朴素逻辑,其核心应该就是一个智力题,再考试的高压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点点思路,解决这类问题,就有很大的压力,今天中公教育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个点——突破口。
对于突破口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关联性,也就是只在题干中多次被提及的信息,另一个是确定性,也就是只在题干中能确定的信息点。
先看一个例题,关联性。
【例1】甲,乙,丙,丁四个男生是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在吃饭,一个人在睡觉,一个人在运动,一个人在打豆豆。其中:
(1)甲不在吃饭,也不在打豆豆;
(2)乙不在运动,也不在吃饭;
(3)如果甲不在运动,那么丁不在吃饭;
(4)丙不在打豆豆,也不在吃饭;
(5)丁不在打豆豆,也不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在打豆豆,丙在睡觉
B.丙在吃饭,丁在吃饭
C.甲在运动,乙在睡觉
D.甲在运动,丁在吃饭
【详解】首先观察题干已知信息,发现“吃饭”这个概念在已知中出现次数最多,于是便可以以这个信息作为突破口。从已知中得知,甲不在吃饭,乙也不在吃饭,丙也不在吃饭,所以只有丁 在吃饭,从而根据第(3)条信息,假言命题逆否命题,可以知道甲在运动。结合选项,答案选D,继续分析说明,又根据题干中的甲不在打豆豆,丙不在打豆豆,丁不在打豆豆,所以乙在打豆豆,进而可知丙在睡觉。所以答案为D。
再看第二个例题,确定性。
【例2】甲、乙、丙分别在A、B和C三座城市工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医生、演员和教师。已知:甲不在A工作,乙不在B工作;在A工作的不是教师;在C工作的是医生;乙不是演员。
那么,甲、乙、丙分别在哪里工作?( )
A.B、C和A
B.C、A和B
C.B、A和C
D.C、B和A
【详解】首先观察题干已知信息,C是确定的,肯定是医生,在根据A不是教师,得知在A是演员。所以B是教师。在根据乙不是演员,说明乙不在A,又有信息说乙不在B,得知乙只能在C,乙是医生。再得知甲不在A,知道甲不是演员,说明丙是演员,丙在A,最后,确定甲再B。则答案为A。
找题干的突破口,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后续过程中,小编以后会继续跟大家讲解其他方法,比如说假设法,列表等等,大家多找题目练习练习。
行测可能性推理:求异论证
在可能性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重要的论证模型,就是求异论证,它是近几年公考中的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在可能性推理中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难的一类,求异论证的选项往往迷惑性较大,会给小伙伴们在选择选项时带来一定困扰。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求异论证,学习的重点依旧是削弱和加强。
一、什么是求异论证
求异论证是指被研究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种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状况相同,而这唯一的不同情况在被研究对象的场合中存在,在研究对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的不同情况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寻找两者之间的不同来进行论述证明的过程。我们把抽象的定义用一个模型表述出来,如下:
从上述模型中不难看出,求异论证其实和我们的实验设计是非常相似的,在场合①(实验组)和场合②(对照组)中BCD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情况是A。有A的有a的出先;无A的就无a的出现;由此可见,结论是想说明A是被研究对象a出现的原因。看起来还是很抽象,那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场合 被研究对象
①食用维生素C 20岁至25对的女性、室内工作者 皮肤变白
②不食用维生素C 20岁至25对的女性、室内工作者 皮肤没有变白
结论:维生素C是皮肤变白的原因。
从上述示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求异论证的结果就是从唯一不同的元素是否使用维生素C和被研究对象(也就是实验结果)的情况中得到的,但是却出现了一些漏洞:
第一个漏洞,实验前实验对象的情况是否相同。
第二个漏洞,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被忽略的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产生。
我们正是利用这两个漏洞进行削弱和加强。削弱:①组女生皮肤本来就比②组白;①组女生睡眠质量比②组好,睡眠质量会影响皮肤。加强反之。
二、削弱和加强
1、削弱:①实验室实验对象条件不一致;②有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产生。
2、加强:①实验前实验对象条件一致;②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产生。
三、真题展示
例题1、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小鼠认知能力的实验。在实验中,一组小鼠被放在摆满各种玩具、转轮和隧道的笼子里,另一组小鼠则在空无一物的笼子里长大。实验结果显示,前一组小鼠大脑的体积更大,认知能力也显著高于后一组。研究人员因此作出推论:充分的外界刺激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能力。
下列哪项为真,最能加强研究人员的推论?
A. 实验中,前一组小鼠的食物营养更丰富
B. 实验后,后一组小鼠的运动能力更强
C. 后来,两组小鼠的平均寿命差不多
D. 实验前,两组小鼠的个体差异不大
【解析】选D。题干通过实验“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笼子里摆满各种玩具等,而另一组笼子里面空无一物,最终前一组小鼠大脑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后一组”,做出推论“充分的外界刺激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能力”。D项指出实验前两组小鼠的个体差异不大,即保证了实验中无其他因素的影响,能有力地加强题干推论。故答案选D。
例题2、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黄瓜苗,在第一个大棚里施加镁盐但在第二个不加。第一个产出了10千克黄瓜而第二个产出了5千克。由于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第一个大棚较高的产量一定是由于镁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了上述论证?
A. 两个实验大棚的土壤里都有少量镁盐
B. 第三个实验大棚施加了一种高氮肥料但没有加镁盐,产出了7公斤黄瓜
C. 两个实验大棚里都种植了4个不同的黄瓜品种
D. 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
【解析】D。题干中说产量不同是因为镁盐,要削弱它,只要指出另有他因,两者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同,才造成的产量不同即可,D中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正好可以说明这个点。故选D。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