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题三套

  你的教师资格证的面试准备好了吗?考试栏目组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题三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通过面试,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说教材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美丽的心灵和高贵的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谈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他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③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①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③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难点: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二、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因此本课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情境导入――引导探究――激发情感”的思路,首先是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到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通过图片展示和阅读第二段文字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3.自然段的研读感受她的人格精神。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抓住重点词理解意思,小组合作交流读后的感受或体会,在学生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的同时,适时地提供一些有关居里夫人提炼镭的小资料让学生阅读,加深学生对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认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懂得“美丽”的真正内涵,接着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内心的感悟。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是通过 “合作探究—品读感悟”的方法学习课文,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让学生通过找(重点词句)、品(其中的含义)、悟(心中的感受)、写(自己的心得 )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体会居里夫人的高尚人格魅力,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激趣导入―初读感知―解读美丽―书写美丽。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认为身边什么是美丽的?学生回答后,师引入:今天,老师与你们随着作家梁衡一起穿越百年的风尘,领略居里夫人身上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好吗?看谁的慧眼能够发现它。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用眼睛发现身边的美丽,又激发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美丽,这就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学习生字:强调“藤”“顽”“誉”“衔”的写法

  2.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以及学会文本摘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三)解读美丽

  1.首先是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和阅读第二段文字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2.师质疑: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

  ①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体会他们实验条件艰苦、工作辛苦,还面临着危险)

  ②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可能”一词说明实验的结果不可知,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体现出居里夫人的坚定与顽强。)

  ③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体会到实验条件虽然艰苦,但居里夫人仍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求是最美丽的。)

  ④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些句子,我主要让学生通过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意思,谈读后的体会,结合有利的契机出示资料,加深对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的理解。然后通过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

  学到这儿,学生发现了居里夫人身上美丽的东西,那就是她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性格,对科学的执著求。(板书:坚定、刚毅、顽强、对科学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追问: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呢?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资料补充: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可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医生的证明 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

  学生从语句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还体现在她为科学的献身精神。(板书:勇于献身)

  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件出示: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课件出示: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课件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前两句子 话,主要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后一句话我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完成以下练习

  课件出示:

  因为居里夫人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_____________,因为她为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_____________ ,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所以_____________ ,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_____________。

  学生理解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

  四、书写美丽

  学到这儿,学生一定对居里夫人心生敬佩,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把自己想对居里夫人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读与写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阅读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写作反过来又能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说板书设计:这样设计,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这一部分是从执著追求、勇于献身这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四)书写美丽

  学到这儿,学生一定对居里夫人心生敬佩,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把自己想对居里夫人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读与写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阅读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写作反过来又能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说板书设计:这样设计,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这一部分是从执著追求、勇于献身这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说教法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想谈一下本文的教学程序。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课时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五、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或《宇宙与人》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简要写出自己读书感受与理解,同时投影出阅读中需解决的思考题,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第三步:小组讨论。

  给予学生适当的自读时间后,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学习,尽量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投影的思考题。

  第四步:互动探究。

  学生讨论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五步:张扬个性。

  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究竟同不同意,同意你将怎么办,不同的又如何办,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

  一、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六、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推荐阅读: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2019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题

  2019年初中教师资格证语文备考题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报考幼儿教资条件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内容

幼儿教资面试

自考教师资格证有哪些科目要考

自考教资考试科目

考教师资格证有哪些科目需要考

教资考试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是什么

幼儿教师资格证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

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备考

关于教师资格证

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

小学音乐教师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内容

关于小学教师

考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内容

考教师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