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美作家出书对比法美育儿方式 法国孩子为啥乖?

2012-02-29 03:11:04 admin 法国作家
2012年02月29日,留学群liuxuequn.com报道.

德鲁克曼的新书《养育宝贝》

视野

美国自由撰稿人帕梅拉·德鲁克曼(右图)在巴黎生活几年后发现,美国孩子爱闹,经常把父母折腾得筋疲力尽,而法国孩子较乖,不那么让父母头疼。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

恼人假期有发现

几年前,德鲁克曼和丈夫带着当时一岁半的女儿比恩去离巴黎不远的一个海滨城市度假,本以为两个大人“对付”一个小孩儿轻而易举,去了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夫妇俩带着孩子兴冲冲地下馆子吃海鲜,可是没等菜上桌,比恩就开始“造反”。先弄翻小盐瓶,接着撕开砂糖包,把糖撒得到处都是,随后挣脱出婴儿椅,一心要在餐馆里走,一不留神,她又跌跌撞撞地奔向餐馆门外的码头。

无奈之下,夫妇俩放弃了细细品尝海鲜美味的打算,改为速战速决,进餐馆一落座就点菜,让侍者赶快拿出一些面包,同时上开胃小菜和主菜。夫妻俩轮流吃饭和照看女儿,饭后留下数额不菲的小费,借以为孩子把餐桌弄得一片狼藉表达歉意。

这样手忙脚乱吃了几顿饭后,德鲁克曼注意到带孩子就餐的法国人大多能悠闲自得地享用美味,他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椅子里,等着上菜或者吃给他们的那份食物。

德鲁克曼说,美国孩子和法国孩子的区别不仅在饭桌上。在游乐园里,法国孩子不像比恩那样爱乱发脾气,德鲁克曼的法国朋友很少因为孩子要什么东西而匆匆挂断电话,法国人的起居室也不会堆满过家家的玩具。

美国人带孩子拜访德鲁克曼家时,往往不时停下谈话,去管孩子争吵这类事,或者扶着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圈,或者坐在地上陪孩子一起搭积木。而法国人来串门时,大人尽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天,法国孩子高高兴兴地自己在一边玩。

德鲁克曼的女儿现年6岁,一对双胞胎儿子3岁。这些年她一直留意美国人和法国人教育孩子的区别,把心得写成一本书《养育宝贝》,今年2月出版。

她在书中写道,法国人与美国人一样在孩子身上下工夫,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给孩子读书,送孩子学网球、绘画等,不过,法国人与美国人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理念有些不同。

法国人认为,大人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得其乐。

一名巴黎妈妈对德鲁克曼说:“对我而言,晚上的时间属于父母。我女儿愿意的话可以和我们在一起,但那仍是大人的时间。”

德鲁克曼的法国朋友、美女律师德尔芬·波尔谢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玩时也开心。”

德鲁克曼援引2004年一项调查教育孩子理念的结果说,美国母亲认为鼓励孩子自己玩耍“比较重要”,而法国母亲认为“很重要”。

让孩子学会等待

一个星期六,德鲁克曼去位于巴黎东郊的波尔谢家串门。进门时,波尔谢的丈夫正在看电脑,1岁的孩子奥邦在一边睡觉,3岁的保兰在厨房帮妈妈做茶杯蛋糕。

当保兰试图插进德鲁克曼与波尔谢的谈话,波尔谢就说:“再等2分钟,宝贝,我们正在说话呢。”口气亲切,却极其坚定。

波尔谢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培养孩子耐心,比如他们会给孩子买糖果,但是要求到下午4点加餐时间才能吃,即使这样要等几个小时。

法国人在孩子很小时就规范他们的行为。两三个月大的孩子就能睡整晚,因为父母不会一听见他们醒来哭就去抱,而是尽量让孩子学会醒来后接着睡。

同样,法国孩子在餐馆里安心坐在位子上等上菜,不像很多美国孩子那样整天吃零食,而是按点吃饭,这些都是从小培养的结果。

美国家长也希望教孩子学会等待,但是不像法国父母那样坚持。而且,美国人倾向认为孩子有没有耐心是天性,全看父母运气。

法国人不理解美国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德鲁克曼认识的一对法国夫妇多年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居住,与一个美国家庭交情不错。两家人约好一个周末聚会。这对法国夫妇至今忘不了美国朋友的孩子“为所欲为”的样子:不停打断大人说话、吃饭不定时、什么时候想吃就打开冰箱。

“让我们吃惊和看不惯的是,他们的家长根本不拦着。”他们说。

法国人谈到教育子女时爱说“框架”一词。他们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框架”,但在“框架”内给予孩子充分自由。

权威不靠大嗓门

德鲁克曼羡慕法国人看似不怎么费劲就做到让孩子听话。“法国孩子不会老跑开、回嘴或者跟家长讨价还价。”她说。

就在德鲁克曼对如何让孩子听话不得其门而入时,邻居弗雷德丽克给她上了一课。

一个星期天,德鲁克曼带着2岁的儿子莱奥去儿童游乐园。她让莱奥在沙坑里玩,自己和弗雷德丽克聊天。莱奥非常好动,老想往沙坑外面走,每次往外走,德鲁克曼都要追上去把他拽回来,与弗雷德丽克的谈话屡次中断。

弗雷德丽克告诉德鲁克曼,对孩子说“不”要坚决,于是等莱奥再要“逃跑”时,德鲁克曼把“不”的声调提高了许多,可惜没起作用。“看见了吧,办不到,”德鲁克曼沮丧地对弗雷德丽克说。

弗雷德丽克解释,用坚决的口气说话不等于大嗓门,而是说话时,家长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权威,认真地发出指令。

德鲁克曼细细体会弗雷德丽克说话的意思后,等莱奥再去试图离开沙坑时,她用平静但是相当严肃的口气制止他。莱奥小心翼翼地看了妈妈一眼,似乎终于明白了妈妈的意思,继续在沙坑里跟其他小朋友玩。

“那一刻,或许是头一回,他变得像个法国孩子。”德鲁克曼感叹道。

《美作家出书对比法美育儿方式 法国孩子为啥乖?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留学群https://m.liuxuequn.com)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海外:美作家出书对比法美育儿方式 法国孩子为啥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新加坡留学申请成绩 去新加坡留学要考雅思吗

新加坡留学申请

高考成绩可以申请日本哪些院校留学

日本留学要求

加拿大留学研究生专业选择有什么技巧

加拿大留学读研

没考雅思可以去英国留学吗

英国留学雅思

日本理工科专业留学的专业方向有什么

日本理工科专业

加拿大留学直录和双录对比介绍

加拿大留学

法国留学资质审核 怎样确认自己适不适合法国留学

法国留学审核

2021年法国留学秋季入学情况 留学法国的申请有哪些变化

法国留学情况

法国名校入学要求 怎样确定自己适不适合法国留学

法国留学资讯

法国留学需要学法语吗 留学法国的语言要求有哪些

法国留学法语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2012年02月29日,留学群liuxuequn.com报道.

德鲁克曼的新书《养育宝贝》

视野

美国自由撰稿人帕梅拉·德鲁克曼(右图)在巴黎生活几年后发现,美国孩子爱闹,经常把父母折腾得筋疲力尽,而法国孩子较乖,不那么让父母头疼。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

恼人假期有发现

几年前,德鲁克曼和丈夫带着当时一岁半的女儿比恩去离巴黎不远的一个海滨城市度假,本以为两个大人“对付”一个小孩儿轻而易举,去了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夫妇俩带着孩子兴冲冲地下馆子吃海鲜,可是没等菜上桌,比恩就开始“造反”。先弄翻小盐瓶,接着撕开砂糖包,把糖撒得到处都是,随后挣脱出婴儿椅,一心要在餐馆里走,一不留神,她又跌跌撞撞地奔向餐馆门外的码头。

无奈之下,夫妇俩放弃了细细品尝海鲜美味的打算,改为速战速决,进餐馆一落座就点菜,让侍者赶快拿出一些面包,同时上开胃小菜和主菜。夫妻俩轮流吃饭和照看女儿,饭后留下数额不菲的小费,借以为孩子把餐桌弄得一片狼藉表达歉意。

这样手忙脚乱吃了几顿饭后,德鲁克曼注意到带孩子就餐的法国人大多能悠闲自得地享用美味,他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椅子里,等着上菜或者吃给他们的那份食物。

德鲁克曼说,美国孩子和法国孩子的区别不仅在饭桌上。在游乐园里,法国孩子不像比恩那样爱乱发脾气,德鲁克曼的法国朋友很少因为孩子要什么东西而匆匆挂断电话,法国人的起居室也不会堆满过家家的玩具。

美国人带孩子拜访德鲁克曼家时,往往不时停下谈话,去管孩子争吵这类事,或者扶着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圈,或者坐在地上陪孩子一起搭积木。而法国人来串门时,大人尽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天,法国孩子高高兴兴地自己在一边玩。

德鲁克曼的女儿现年6岁,一对双胞胎儿子3岁。这些年她一直留意美国人和法国人教育孩子的区别,把心得写成一本书《养育宝贝》,今年2月出版。

她在书中写道,法国人与美国人一样在孩子身上下工夫,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给孩子读书,送孩子学网球、绘画等,不过,法国人与美国人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理念有些不同。

法国人认为,大人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得其乐。

一名巴黎妈妈对德鲁克曼说:“对我而言,晚上的时间属于父母。我女儿愿意的话可以和我们在一起,但那仍是大人的时间。”

德鲁克曼的法国朋友、美女律师德尔芬·波尔谢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玩时也开心。”

德鲁克曼援引2004年一项调查教育孩子理念的结果说,美国母亲认为鼓励孩子自己玩耍“比较重要”,而法国母亲认为“很重要”。

让孩子学会等待

一个星期六,德鲁克曼去位于巴黎东郊的波尔谢家串门。进门时,波尔谢的丈夫正在看电脑,1岁的孩子奥邦在一边睡觉,3岁的保兰在厨房帮妈妈做茶杯蛋糕。

当保兰试图插进德鲁克曼与波尔谢的谈话,波尔谢就说:“再等2分钟,宝贝,我们正在说话呢。”口气亲切,却极其坚定。

波尔谢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培养孩子耐心,比如他们会给孩子买糖果,但是要求到下午4点加餐时间才能吃,即使这样要等几个小时。

法国人在孩子很小时就规范他们的行为。两三个月大的孩子就能睡整晚,因为父母不会一听见他们醒来哭就去抱,而是尽量让孩子学会醒来后接着睡。

同样,法国孩子在餐馆里安心坐在位子上等上菜,不像很多美国孩子那样整天吃零食,而是按点吃饭,这些都是从小培养的结果。

美国家长也希望教孩子学会等待,但是不像法国父母那样坚持。而且,美国人倾向认为孩子有没有耐心是天性,全看父母运气。

法国人不理解美国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德鲁克曼认识的一对法国夫妇多年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居住,与一个美国家庭交情不错。两家人约好一个周末聚会。这对法国夫妇至今忘不了美国朋友的孩子“为所欲为”的样子:不停打断大人说话、吃饭不定时、什么时候想吃就打开冰箱。

“让我们吃惊和看不惯的是,他们的家长根本不拦着。”他们说。

法国人谈到教育子女时爱说“框架”一词。他们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框架”,但在“框架”内给予孩子充分自由。

权威不靠大嗓门

德鲁克曼羡慕法国人看似不怎么费劲就做到让孩子听话。“法国孩子不会老跑开、回嘴或者跟家长讨价还价。”她说。

就在德鲁克曼对如何让孩子听话不得其门而入时,邻居弗雷德丽克给她上了一课。

一个星期天,德鲁克曼带着2岁的儿子莱奥去儿童游乐园。她让莱奥在沙坑里玩,自己和弗雷德丽克聊天。莱奥非常好动,老想往沙坑外面走,每次往外走,德鲁克曼都要追上去把他拽回来,与弗雷德丽克的谈话屡次中断。

弗雷德丽克告诉德鲁克曼,对孩子说“不”要坚决,于是等莱奥再要“逃跑”时,德鲁克曼把“不”的声调提高了许多,可惜没起作用。“看见了吧,办不到,”德鲁克曼沮丧地对弗雷德丽克说。

弗雷德丽克解释,用坚决的口气说话不等于大嗓门,而是说话时,家长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权威,认真地发出指令。

德鲁克曼细细体会弗雷德丽克说话的意思后,等莱奥再去试图离开沙坑时,她用平静但是相当严肃的口气制止他。莱奥小心翼翼地看了妈妈一眼,似乎终于明白了妈妈的意思,继续在沙坑里跟其他小朋友玩。

“那一刻,或许是头一回,他变得像个法国孩子。”德鲁克曼感叹道。

《美作家出书对比法美育儿方式 法国孩子为啥乖?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留学群https://m.liuxuequn.com)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