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道德测试”中往往没有“道德”,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道德测试”中往往没有“道德”
不是所有在公共场合上演的商业策划,都应该被抨击。这次的“硬币自取”测试,客观说,也没有明显的负外部性,不管是知情还是不知情,参与的人也没啥损失。但若将这样的测试结果当真,将它作为一个城市的市民素质、道德水平的衡量依据,甚至上升到“温暖一座城”的高度,显然就有点牵强了。
从多个城市的测试结果看,确实都是极其相似,似乎形成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策划公司成功引爆了话题,一座座城市的市民道德水准至少看起来成功通过“测试”,一些自媒体收获了爆款文……只是,要说这种测试的意义,可能也仅仅止于此,它并没有太大的公共价值。如果将之再升华为“市民道德水平的新注脚”,就更该慎重了。
近些年来,类似的街头道德测试实验并不少见。有测试扶不扶的,有测试能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还有无人商店测试等等。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测试场景下,结果并不一致。比如有的地方无人菜摊成功运行多年,极少出现不给钱的现象;而有的地方推出“餐费随便给”的餐厅,最终却难以为继。果真是不同城市的市民道德水准相差这么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说到底,这些测试都忽视了,道德表现本身是具体场景下的产物,完全撇开客观条件谈道德就有虚蹈之嫌。试图拿一种测试来衡量一座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不仅结果容易失真,也是对道德的浅薄认知。
类似的测试之所以层出不穷,除了商业因素的驱动之外,更是对当前社会非黑即白的二元式道德观的迎合。比如,这次硬币测试,它就预设了这样一种隐性的道德观:少拿、不拿是道德的,而多拿则是非道德。但退一步想,若真有急需,拿六块硬币的人与没有需要而拿两块的人,在道德水准上,真有那么大的区别吗?所以,靠这个方法来测试道德,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它不仅无法检验出拿硬币者的真实道德水平,更可能强化人们的二元式道德观。
对种种道德测试的迷信,本身或也是社会道德焦虑的一种现实表征。人们希望通过某种测试就能够对于社会道德状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如对于很多社会事件,人们往往倾向于在第一时间给出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而对于道德的自省与复杂一面少有反思。当然,这次的测试仅仅是一家公司的策划,这决定了它本身的目的就并非是为了测试社会的道德水准,所以不管测试出什么样的结果,都能够成功导向舆论话题。靠这种方式来测试道德与人性,终究是不恰当的,也无法测出一个社会真实的道德发育状况。玩玩即可,当真就上当了。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押题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语作文 |
高考记叙文 | 高考议论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