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吗?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 ”,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m.liuxuequn.com )查看。
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
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它不仅在于寄托了人们对诗人屈原的怀念,而且表达了人们祈福迎祥的美好期盼和向往。
端午习俗
古时端午,人们在清晨采摘回新鲜的菖蒲和艾草,将它们和蒜头结扎成束挂在床头、门窗上,并且在家中熏烧具有芳香的仓术和白芷驱毒祈福。人们制作了内含中药香料的香囊以及五彩绳相互赠送佩戴。在正午时分通常会用菖蒲、艾草煮成的香汤沐浴,再换上清爽干净的新衣。在潮湿的地方撒雄黄粉和雄黄酒避邪祛灾。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端午的主要习俗。刘禹锡有一《竞渡曲》记叙了在沅江州刺史主持下的一次赛龙舟的活动。诗曰:“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端午龙舟竞渡又有是为救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而今,赛龙舟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粽子,古时又称角黍、筒粽。魏晋时期,“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唐朝,粽子已经出现于市场,且技艺颇高,种类多样。诗人郑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优美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之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种名为“九子”的粽子后赞不绝口:“四时花京巧,九子粽争新。”宋代有用艾叶浸米裹制而成的“艾香粽子”,名噪一时。陆游诗中“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即指“艾香粽子”。
旧时,每逢端午家人团聚,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俗语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本草纲目》记载:“雄黄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在碘酒和红药水未发明的时代,用白酒浸雄黄,并泡入白矾,制成雄黄矾,来涂抹毒虫蛰伤和蚊蝇叮咬之处,以解毒消肿止痛。
东方但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饮雄黄酒是有害的。有很强的化学致癌物质,饮用后轻则破坏人体造血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出现头昏、晕厥、呕吐、腹泻,重则中毒死亡。所以,雄黄酒绝不能饮。
民间有“端午插艾,悬户门上,一禳毒气”的习俗。艾,又名家艾、艾蒿,以陈久者良,常言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故又叫“陈艾”。中医认为,艾叶有理有气、逐湿寒、温经止痛、止血安胎等功效。艾叶气味清香,能起到平喘、镇咳作用,熏艾烟能对居室消毒杀菌,提高家人抗菌能力。
我国各地有趣的端午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悼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推荐阅读:
小编特别推荐
端午节诗句 | 端午节图片 | 端午节习俗 | 端午节资料 | 端午节作文 | 端午节传说
小编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