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觉得在国内,小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没有自由,学习时间很长,身体也被升学的压力拖垮了,等等。这些是很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重要原因,但是低龄留学真的适合中国小孩吗,和留学群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可由于大多数留学中介都在以推动销售业绩为经营目标,导致了留学行业重量不重质的服务大环境,加之近年来频发的小留学生海外遇难事件触目惊心,让大多数有留学规划的家庭仍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甚至望而却步的纠结境地。
父母们期待国外的语言环境能更好地让孩子浸润其中,帮助孩子快速提高外语能力,却不知即便孩子身在国外,可一旦只愿与中国学生扎堆儿,父母的美好愿望一定前功尽弃。父母们憧憬国外精英教育体系能够提供给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却常常忽略拥有卓越的学术能力才是可以综合发展自己的重要前提。国外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和跨文化的生活环境,的确有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可倘若没有成熟的心智和鉴别能力,一旦择友不慎、近墨者黑,孩子从多元文化中吸收的就不再是营养,反而更可能是毒药!
留学之路,会让好孩子更好,坏孩子更坏!留学之前对孩子心智和能力的全面培养绝不可忽视!家长要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对教育的期待做以终为始的全局规划,并要为此做最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孩子接受教育的时光不可逆流,更不可复制,一旦走岔了路,失掉的就是孩子的前途和父母家庭后半生的安宁和幸福!
所谓低龄留学中的“低龄”,通常被定义为那些未满18岁、赴国外接受中小学教育的留学生。2005年之前的中国,中小学生跨出国门学习的现象并不普遍,以该年为分界点,此后出国留学的中小学生总人数呈现增长态势,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成为中国小留学生们的热门选择。
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据,2005-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学生持因私护照去美国读中学,到2012-2013学年,美国私立高中有23795名中国学生,7年间增加了365倍。据美国《2015门户开放报告》,初高中在美留学人数出现大幅增长,全球在美低龄留学生高达14万余人,根据中国学生所占比例进行粗略估算,仅2014-2015学年就有4万余名中国学生在美学习中学课程,比上一学年增长了近5000人。
2015年,一项通过调查458位个人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中国家庭的研究发现,超过30%的高净值人群认为应该在高中阶段即送孩子出国读书,超过排在第二位的大学阶段(23.14%)和排在第三位的初中阶段(13.76%)。换句话说,计划中学阶段(初、高中)就送孩子去国外上学的高净值人群比例接近45%。可以说,对低龄留学的认可在高净值人群中已渐成主流。
低龄留学利大于弊
有利于快速提高外语水平
语言环境对于外语学习非常重要,浸润在全外语环境里也是提高外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从以往的低龄留学案例看,年龄小的孩子在全英文的氛围中能很快提高英文水平,有的学生出国一年回来的英文流利程度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
不过,如果所在学校中国学生比例过高、社交圈狭窄,甚至只与中国学生扎堆,语言环境自然会受到影响,回国后外语能力不见提高的案例也是有的。
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国内常常将其描述为:不同于国内中学的统一教学和标准化考试,国外的中学教育会更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国中学会培养孩子的英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学校除了提供中学毕业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课程难度也分为常规课程、荣誉课程、AP课程和大学双学分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的科目以及毕业之后想申请的大学专业来全面衡量并选择要修的课程,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
不过也要看到,尽管国外的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学生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如果选择不当,也会导致留学失败。
有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
现在美国很多学校开放校园,招收国际生实现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美国中学里的国际生也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寄宿学校尤甚,这样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可以让中国孩子见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宗教等,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培养孩子的全球化视野和更具包容性的世界观。
与此同时,将世界观尚未成形的孩子突然送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对孩子的冲击是很大的,孩子的心理压力能否得到有效疏解还需要靠多方面的条件。国外的宗教信仰氛围与国内大不相同,如果孩子到国外加入宗教组织,父母又能否接受呢?对于美国校园的大麻文化国内一些家长虽有所耳闻,但还了解不深。
笔者认识一位曾在国外读高中后升入美国著名文理学院的朋友,听她聊起美国学生中吸大麻的现象也大为震惊。这是拓宽孩子视野的另一面,家长们是否又有足够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申请到顶尖名校
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除了期待孩子能个性化发展、快乐成长,最终也希望让孩子更加顺利地进入理想的顶尖大学。在美国,除常青藤盟校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知名大学和文理学院,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美国的大学招生政策,在中国大陆招收的留学生比例有限,如果孩子是在美国高中,申请到美国名校的概率将会更高,也就是说,在与美国大学相同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小留学生们更易受美国大学招生官的青睐。这一点常常成为低龄留学申请机构鼓吹的卖点。
其实,这与国内为了确保更大可能考入北大清华而必须读四中、人大附;而要上四中、人大附就必须上一流的初中;为了上一流的初中,就必须进入对口小学,或者进入“占坑班”的逻辑是一样的。只是,一厢情愿地相信到了国外就能躲开这层逻辑,认为只要上了国外排名靠前的高中就能顺利升入常青藤,实在是有些“文化水土不服”。要知道,进入国外顶尖中学同样非常非常难,并且即便国外顶尖中学升入常青藤盟校的比例更高,但在顶尖学校里要想进入这一比例之中要付出的努力恐怕也不比在一般高中里进入前几名的努力要少,与进入国内顶级高中所要付出的努力相比,也未必又能少到哪里去。
要说留学的意义,曾有网站罗列出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深刻对比:
低龄留学,一种更艰难的抉择!
如果凭借我们对国内外教育的呆板印象,或许会觉得这些对比很精妙、到位,然而细细思考却发现这里面有太多标签化的东西,免不了以偏概全,让愿意相信的人相信,加深原有的呆板印象罢了。标签化是批判性思维最大的敌人,如果真正希望在国外混得好,取得成功,以上这些对比恐怕是首先要用批判性精神去思考的。
低龄留学 更需要批判性思维
除此以外,低龄留学生的自理能力一般都很差。如果没有成年人的监督和照顾,学生们会遇到很多无助的情况,这些都是影响留学生心理和身体成长的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