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考友们,做好考试准备了吗?留学群为您整理了“2018年二级心理咨询师高频考试知识点七”,欢迎阅读!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二级心理咨询师高频考试知识点七
动机与行为
动机的定义
动机的概念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我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社会性动机人类所特有。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2、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一般来说,由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德西效应。
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1、主导动机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从属动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关于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2、情谊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的结构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成就动机的特征
一般来说,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
正确的归因方式: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
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
X理论:人工作就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
Y理论: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
V理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付出的努力。
Z理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动机理论
本能理论
最早被提出的理论。它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它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
需要层次理论:所有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级的社会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认知与期待理论
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
留学群心理咨询师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