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020年预期成效
到2020年,若干学科处于国内领跑地位,若干学科方向居世界前列,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进入国内高校的“领跑梯队”,具备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特征。
——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形成优势和特色相统一、传统和新兴相促进、应用和基础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交融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5-6个学科的整体实力达到国内顶尖水平,3-4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形成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打造若干优势学科群。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完成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建立一支一流雄厚的教学队伍,建立健全具有北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参与国家重要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发表的领域一流论文、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取得的竞赛和科研奖励持续增长。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更为完善,培养特色更为突出。研究生教育初步显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人才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一支德教双馨、顶尖引领、高端集聚、分类卓越的一流师资队伍。完成人事制度改革,院士、诺奖、****、****、长江、杰青、国家奖第一完成人等高端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全职在校工作的院士数量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量以及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优青、青千等青年人才数量在专任教师中的占比稳居全国前列;汇聚一批立足学术前沿、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与顶尖大学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外籍人才。
——服务国家需求能力更加突出,在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前沿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传统特色优势持续保持,在航空宇航、网络信息等战略领域取得颠覆性创新;在航空发动机与高温加工材料、激光增材制造等瓶颈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大数据智能、虚拟现实等方面取得一批引领性创新成果。在飞行力学、仿生界面材料等领域产生一批高端基础研究成果,在空天生命保障、精准医疗与脑机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新增设立航空发动机基础科学中心,参与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在航空发动机材料工艺一体化、无人机运行安全与操控等方向设立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
——社会服务面向不断拓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持续提高。全面建成青岛、合肥、成都等重大校地合作平台。完成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评价机制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若干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反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北航精神传承创新效果突出,凝聚力更加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持续发展,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北航精神传承、优秀文化滋养、文化品牌形成、校园环境优化、师生广泛认同等方面产生标志性成果。
——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汇聚、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北航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提升。对全球范围内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选拔、培育学术领军领导人才的机制形成,学术话语权加大。国际科技教育实质性合作途径增加,本地化国际环境改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学校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 北京高考数学试题 | 北京高考英语试题 |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 北京高考文综试题 |
北京高考语文答案 | 北京高考数学答案 | 北京高考英语答案 | 北京高考理综答案 | 北京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