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B )。
A.小学三年级
B.小学四年级
C.小学五年级
D.小学六年级
47.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C )。
A.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弋具体运算水平
B.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
C.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D.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
48.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A )。
A.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
49.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B )。
A.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
50.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C )。
A.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
51.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 C )。
A.未掌握守恒
B.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C.理解补偿关系
D.相对性
52.( B )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运转。
A.守恒
B.思维的可逆性
C.补偿关系的认知
D.辩证思维
53.( C )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
A.守恒
B.思维的可逆性
C.补偿关系的认知
D.辩证思维
54.童年期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 A )。
A.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
B.从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
C.从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
D.从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
55.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为( A )。
A.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
B.从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向身体的自我和活动的自我发展
C.从身体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向活动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
D.从身体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活动的自我发展
56.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C )。
A.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
B.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
C.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D.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逐渐加强
57.父母对儿童控制的三种阶段模式依次为( D )。
A.共同控制、父母控制、儿童控制
B.父母控制、儿童控制、共同控制
C.儿童控制、父母控制、共同控制
D.父母控制、共同控制、儿童控制
58.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 C )。
A.外表
B.环境因素
C.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D.能力
59.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集团形成的阶段依次划分为( B )。
A.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B.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C.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D.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60.依从性集合关系期的特征是儿童首先依从( A )。
A.老师
B.父母
C.同伴
D.朋友
留学群心理咨询师栏目推荐: